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雄激素性禿髮

鎖定
雄激素性禿髮(Androgenetic Alopecia, AGA),別稱脂溢性脱髮或早禿,是一種常見的脱髮疾病,多出現於青春期後,其特性是患者的毛囊微小化,毛囊數量逐漸減少,但脱髮區無瘢痕。這種病症主要發病因素是遺傳和雄激素,且較常見於男性,但女性亦有可能被影響。疾病的發病率隨着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男性和女性的患病率在中國分別約為21.3%和6%。根據頭髮的脱落類型,醫學上將其劃分為男性型脱髮女性型脱髮兩種。
在症狀方面,雄激素性禿髮主要體現為額部和頭頂的毛髮逐漸稀疏和變細,其中男性和女性的脱髮模式有所不同。此外,患者通常伴有油脂分泌增多等症狀,並隨時間進展而加重。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病症並無傳染性。
雄激素性禿髮的治療主要包括內用藥物、外用藥物和毛髮移植手術等多種方式,甚至還有特殊情況下的激光治療、幹細胞治療等。儘管不會對身體健康構成威脅,但是由於其可能對外貌造成影響,因此仍需儘早診斷和治療,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另外,疾病的後期預防和護理措施、日常生活習慣調整,如合理的生活作息和飲食等,也對疾病的恢復有重要影響。
儘管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致病基因被發現,但是隨着科研技術的進步,人們對雄激素性禿髮的瞭解和治療方法都在不斷提高。此外,基於毛囊幹細胞、自體骨髓源性幹細胞、脂肪源性幹細胞等的幹細胞療法正是毛髮研究的前沿方向,它們有可能通過調節人毛囊真皮乳頭細胞週期而促進毛髮生長,令人看到雄激素性禿髮未來治療的希望。
中醫病名
雄性激素源性脱髮
別    名
脂溢性脱髮,早禿
就診科室
皮膚科
多發羣體
青春期和青春期後的男女,白種人發病率較高,黑人和黃種人相對較低
常見病因
遺傳、過多的雄激素、毛囊周圍炎症、生活壓力增大、緊張和焦慮、不良的生活和飲食習慣
常見症狀
頭髮逐漸減少、變細或稀疏,隨之逐漸脱落
是否遺傳
男性患者具有一定的遺傳傾向,受基因和雄激素水平影響
相關藥物
非那雄胺螺內酯、炔雌醇環丙孕酮、米諾地爾二硫化硒洗劑複方硫磺洗劑酮康唑洗劑

雄激素性禿髮流行病學

雄激素性禿髮發病情況

雄激素性禿髮是一種最常見的脱髮類型,其患病率在不同種族有明顯不同,白種人的發生率較高,黑人和黃種人較低。男女均可患病,本病在中國男性中的患病率約為21.3%、女性患病率約為6%。本病患病率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增加。

雄激素性禿髮疾病類型

根據發病人羣常可分為男性型脱髮女性型脱髮兩種類型,更具專業性並有指導治療意義的為BASP分型。
BASP分型
根據髮際線形態、額度和頂部頭髮密度分型可分為4種基本型和2種特殊型,即BASP分型(Basic And Specific Classification)。
  • 基本型
根據髮際線的形狀可分為L型、M型、C型和U型。
類型
分級
L型:前額髮際線無後移。
M型:兩鬢角區髮際線後退比前中央髮際線明顯,左右對稱,俯看時類似“ M”。
M0:前額髮際線保留,無脱髮; M1:兩側髮際線後退未超過超過原處與頭頂連線的前1/3; M2:兩側髮際線後退未超過超過原處與頭頂連線的中1/3; M3:兩側髮際線後退達到原處與頭頂連線的後1/3。
C型:前額中部發際線後退較兩側顯著,類似“C”。
C0:前額髮際線保留,無脱髮;C1:前額髮際線中部後退至原處與頭頂連線的前1/3範圍內;C2:前額髮際線中部後退至原處與頭頂連線的中1/3範圍內;C3:前額髮際線中部後退至原處與頭頂連線的後1/3範圍內。
U型:前額髮際線退至頭頂後,馬蹄形,類似“U”,是最嚴重的類型。
U1:髮際線後退至頭頂與枕外隆凸連線前1/3範圍內; U2:髮際線後退至頭頂與枕外隆凸連線中1/3範圍內; U3:髮際線後退至頭頂與枕外隆凸連線1/3範圍內。
  • 特殊型
分為F型和V型,分別代表特定區域頭髮的密度,F代表額部,V代表頭頂。
F型:頭髮密度瀰漫性降低,前額區尤為顯著,常見於女性型脱髮。
  • F1:輕度,額部頭髮密度可見降低;
  • F2:中度,額部頭髮密度顯著降低;
  • F3:重度,額部頭髮非常稀少或缺失。
V型:頭頂部頭髮明顯稀疏,且超過前額區,與F型主要區別點在於脱髮位置。
  • V1:輕度,頂部頭髮密度可見降低;
  • V2:中度,頂部頭髮密度顯著降低;
  • V3:重度,頂部頭髮非常稀少或缺失。

雄激素性禿髮病因

男性雄激素性禿髮主要與遺傳和雄激素有關;而對於女性雄激素性禿髮,雄激素的致病作用尚未完全闡明。
除此之外,毛囊周圍炎症、生活壓力增大、緊張和焦慮、不良的生活和飲食習慣等因素,均可能導致脱髮並使其症狀加重。

雄激素性禿髮發病原因

  • 遺傳因素
本病有遺傳傾向性。調查顯示,雄激素性禿髮患者中有家族遺傳史的佔 53.3%~63.9%,父系遺傳明顯高於母系遺傳。研究發現多個易感基因與本病有關,但尚未發現明確的致病基因。
  • 雄激素
雄激素在本病的形成中發揮重要作用。
  • 男性體內的雄激素主要來源於睾丸所分泌的睾酮,可被II型 5α-還原酶轉化為二氫睾酮(DHT);女性體內的雄激素主要來源於腎上腺皮質的合成和卵巢的少量分泌,主要為雄烯二醇,可被代謝為睾酮和DHT。
  • DHT是導致雄激素性禿髮的重要分子。DHT可使毛囊微小化,生長期毛髮逐漸變細,毛髮生長週期縮短,使原本粗黑的毛髮逐漸變細變淺,最終由於毛囊萎縮消失,毛髮脱落。
  • 雄激素在女性型脱髮中的致病作用尚未完全闡明,可能與性激素結合蛋白濃度下降和遊離循環睾酮的增高有關。
  • 其他
毛囊及其周圍組織存在多種生長因子和細胞因子,其中轉化生長因子可引起毛囊周圍纖維化,誘導細胞凋亡,使毛囊萎縮變小,導致頭髮生長期縮短。

雄激素性禿髮誘發因素

以下因素可增加雄激素性禿髮的發病風險或加重脱髮症狀:
  • 家族史:父母有雄激素性禿髮的病史,其子女發生脱髮的可能性較大;
  • 精神狀態:如壓力過大、緊張或焦慮,可能導致脱髮,並使其症狀加重;
  • 不良的飲食習慣:長期低蛋白飲食或嚴格限制熱量的飲食也可能會加重雄激素性脱髮;
  • 不良的作息習慣:如長期熬夜、生活不規律等,是誘發或加重本病的重要因素;
  • 毛囊周圍炎症:可使原本的脱髮更加嚴重。

雄激素性禿髮症狀

通常在青春期後發病,表現為額頂部頭髮逐漸減少、頭髮變細或頭髮稀疏。脱髮進程一般很慢,程度因人而異。患者多無自覺症狀,通常伴有頭皮油脂分泌增多的症狀。

雄激素性禿髮典型症狀

患者主要表現為頭髮變細、稀疏,逐漸脱落,但是男性和女性的脱髮模式不同。
  • 男性型
早期表現前額兩側頭髮開始變細、稀疏,慢慢延伸到頭頂,額部發際向後退縮,頭頂頭髮逐漸開始脱落;髮際線不斷後移,前額變高形成“高額”,頭髮呈M字形,進而與頂部禿髮融合成片,僅在頭後部、兩側太陽穴周圍有殘留的頭髮,形成特徵性“馬蹄形”圖案。脱髮處皮膚光滑,可見纖細毳毛。
  • 女性型
症狀較輕,多為頭頂部毛髮逐漸稀疏,前額髮際線不明顯,可能出現頭髮脱落在前額較重,形成“聖誕樹”型。但前額髮際線後移和完全禿頂的女性少見。

雄激素性禿髮伴隨症狀

患者通常伴有頭皮油脂分泌增多、頭髮油膩、頭皮屑多、瘙癢等症狀。

雄激素性禿髮就醫

雄激素性禿髮不是致命性疾病,對身體健康沒有威脅,但是影響外貌,常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精神壓力和心理負擔,因此如果有雄激素性禿髮家族史者,出現髮際線後移,頭髮變得稀疏、脱落,需及時到皮膚科就診。醫生一般通過了解禿髮的形態、皮膚鏡檢查以及家族史等可作出診斷。

雄激素性禿髮就醫指徵

  • 頭髮逐漸脱落,且髮質改變,頭髮逐漸變黃、變軟、變細;
  • 頭髮脱落,伴有頭髮油膩,頭皮有較多油脂、瘙癢嚴重;
  • 髮際線後移,這往往是男性脱髮的早期信號;
  • 頭頂部毛髮開始稀疏,顯露出部分頭皮。

雄激素性禿髮診斷流程

頭髮變軟、變細,容易脱落,或出現禿髮區,需要及時到皮膚科就診。
醫生可能通過詢問以下問題來了解病史:
  • 開始脱髮的時間;
  • 每天大約脱髮的數量;
  • 脱髮的頻率,連續還是偶爾;
  • 頭髮是逐漸脱落,還是突然大量脱落;
  • 髮量較之前大概減少了多少;
  • 是否治療過,都用過哪些藥物,效果如何,過去有沒有類似的症狀出現;
  • 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直系親屬有無類似脱髮症狀;
  • 除脱髮外,是否有其他不適;
  • 既往有何慢性疾病史;
  • 近期是否有失眠、焦慮、精神壓力大等情況;
  • 飲食偏好及平時生活習慣等。
接下來,醫生除肉眼觀察頭髮的分佈、脱髮的特點和頭皮的狀況外,還常常藉助皮膚鏡檢查,進一步瞭解毛髮和頭皮的健康情況或細微變化。除此之外,有時還會做拉發實驗,計數脱落的頭髮的數量,或用顯微鏡觀察脱落毛髮的結構和髮根的形態等。
對於典型雄激素性禿髮,根據病史、脱髮特徵,結合上述檢查結果,醫生即可做出診斷。

雄激素性禿髮就診科室

雄激素性禿髮相關檢查

  • 拉發試驗
患者5天內不洗頭,用拇指和食指輕輕拉起一束頭髮,約有五六十根,然後輕輕用力順毛幹向髮梢方向滑動,計算拔下的毛髮數量,多於6根為陽性,表示有活動性脱髮;少於6根為陰性。雄激素性禿髮患者通常為陰性。
  • 毛髮顯微像
使用顯微鏡檢查拔下的毛髮結構和毛根形態,判斷毛髮所處的週期。此法主要用於鑑別和排除處於毛囊週期不同時期的脱髮疾病。
  • 皮膚鏡檢查
男性雄激素性禿髮皮膚鏡下特徵:毛髮粗細不均、毛幹直徑的差異>20%,細軟毛髮增多。
女性患者與男性相似,但毛幹直徑差異不如男性患者大,以毛囊單位中毛髮數目減少,即毛髮密度減小為主。
  • 其他輔助檢查
一般來説,雄激素性禿髮的診斷不需要藉助於實驗室檢查。對於年輕女性,伴月經紊亂、多毛症、肥胖者,可進行性激素和卵巢超聲檢查,以排除多囊卵巢綜合徵。瀰漫性脱髮的患者,可進行鐵蛋白、甲狀腺功能和甲狀腺抗體指標等檢查,以排除由於貧血和甲狀腺功能異常所引起的脱髮。

雄激素性禿髮鑑別診斷

  • 瀰漫性斑禿
瀰漫性斑禿容易與雄激素性禿髮混淆,應注意鑑別。瀰漫性斑禿髮病快,拉發試驗陽性,皮膚鏡下可見斷髮、黑點徵、黃點徵和感嘆號樣發。而雄激素性禿髮發病緩慢,拉發試驗陰性。皮膚鏡下表現為毛髮粗細不均,細軟毛髮增多。
  • 女性前額纖維化性禿髮
常發生於絕經期後的女性,前額出現髮際線後退,類似於男性型脱髮,可伴有頭皮以外的扁平苔蘚皮疹,眉毛、腋毛、陰毛等部位毛髮也可脱落。而女性雄激素性禿髮患者年齡通常始於青春期,且髮際線基本不後退。
  • 其他
營養不良導致的脱髮
減肥治療、各種原因導致的缺鐵性貧血也可出現瀰漫性脱髮。
內分泌疾病導致的脱髮
如甲狀腺功能低下或亢進、甲狀旁腺或垂體功能低下等,患者會有相應原發病的表現。女性更年期後,體內雌激素水平降低,也可以導致患者出現瀰漫性脱髮。年輕女性如果脱髮伴有痤瘡、多毛症、停經或男性化,應考慮有無多囊卵巢綜合徵可能。
藥物性脱髮
許多藥物可以引起脱髮,如維A酸類、特比萘芬等。

雄激素性禿髮治療

雄激素性禿髮如果不治療,會呈進行性加重,因此應早診斷、早治療,治療越早,效果越好。治療方法主要包括內用藥物、外用藥物和毛髮移植等,為了達到最佳療法,一般推薦聯合治療。

雄激素性禿髮藥物治療

  • 口服用藥
適用於男性患者,可以改善輕、中度雄激素性禿髮。
治療時每天服用1mg,一般服藥3個月後毛髮脱落減少,6~9個月頭髮開始生長,1~2年效果最佳。建議連續服用12個月或以上;如需維持療效,需較長時間的維持治療;如治療1年後仍無明顯療效,則建議停藥。
該藥一般耐受良好,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且較輕。個別患者可出現性慾減退、陽萎及射精減少,多數在服藥過程中上述症狀逐漸消失;如中止治療,上述不良反應可在數天或數週後消退。偶見射精異常、乳房觸痛和(或)腫大、過敏反應和睾丸疼痛。
適用於女性患者,可以改善部分患者的症狀,建議療程至少1年,具體用量需遵醫囑。主要不良反應為月經紊亂、性慾降低、乳房脹痛。治療中需注意監測血鉀濃度。
炔雌醇環丙孕酮
用於女性患者,特別是併發痤瘡和多毛者。月經來潮第1~5天服用,每日1片,連續服用21天,停藥7天,再開始下一療程。一般服用3~6個月症狀可得到改善。
  • 外用藥物
能夠促進毛髮生長,以輕、中度脱髮者療效更好。臨牀上有2%和5%兩種濃度可供選擇,男性推薦5%濃度,女性推薦用2%濃度, 5%米諾地爾療效優於2%,但不良反應也相對增加。平均見效時間為6~9個月。
常見不良反應是多毛、局部刺激性皮炎和過敏性皮炎等,停藥後即可消退。如果出現局部反覆瘙癢和皮膚髮紅的過敏症狀時,可嘗試更換使用不含丙二醇的米諾地爾泡沫製劑。
其他洗劑
二硫化硒洗劑複方硫磺洗劑酮康唑洗劑等可以抑制油脂分泌,祛除頭皮屑。適用於頭皮油脂多、頭皮屑多,頭皮瘙癢者。

雄激素性禿髮手術治療

毛髮移植術
  • 適應證
經過治療,脱髮已經得到控制或穩定,或脱髮有一定的改善,但希望通過手術進一步改善者;枕後毛髮濃密,有可供移植的充足的健康毛囊。
  • 禁忌證
患有嚴重的內臟疾病、供發區毛髮質量太差、供發區或植髮區有炎症,或者血供不佳等。
  • 手術方法
將先天性對雄激素不敏感部位的毛囊(一般為枕後頭皮),通過顯微鏡進行提取、分離,然後移植到脱髮部位。毛髮移植包括毛囊切取移植技術(FUT)和毛囊抽取移植技術(FUE)。
  • 治療效果
移植的毛髮通常在術後2~4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脱落,2個月左右會出現明顯的脱落,術後4~6個月可以重新長出,術後6~9個月才可看到移植後的明顯效果。移植術後需繼續口服或外用藥物,以維持禿髮區非移植毛髮的生長狀態。

雄激素性禿髮中醫治療

中醫中藥辨證論治、中藥外治、梅花針叩刺等方法,可以輔助治療雄激素性禿髮。

雄激素性禿髮其他治療

  • 低能量激光治療
低能量激光可穿透皮膚表皮,發揮光生物學調節作用,改善毛囊周圍微環境,可以作為雄激素性禿髮治療的輔助手段。其治療的不良反應較少,但是個別患者在照射期間可出現頭暈、頭皮瘙癢等。
  • 其他
藥物或手術治療無效的重度患者,可用發片、假髮或紋發、增發纖維等進行遮蓋。

雄激素性禿髮前沿治療

  • 自體富血小板血漿注射
指自體全血經分離後得到的血小板濃縮物,其濃度相當於全血血小板濃度的4~6倍。自體富血小板血漿(PRP)注射到脱髮區域的真皮層,激活後可釋放大量的生長因子,具有改善毛囊微環境、促進毛囊生長的作用,但具體作用機制尚不完全明確。
  • 點陣激光
在禿髮區形成適當微損傷,傷口癒合中多種生長因子分泌增加,可促進毛髮生長。點陣激光在頭皮表面打孔,還可促進外用藥物透皮吸收。
一種使用細針穿透表皮的微創技術。微針產生微損傷,可以促進新血管、膠原和彈性纖維形成,生長因子的釋放以及相關蛋白表達,從而促進毛髮生長。另外,微針形成的微孔,也可促進外用藥物的透皮吸收。
  • 幹細胞療法
包括毛囊幹細胞、自體骨髓源性幹細胞、脂肪源性幹細胞等,可能通過分泌多種生長因子,調節人毛囊真皮乳頭細胞週期,從而促進毛髮生長。是未來毛髮基礎研究的方向之一。
但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目前缺乏統一標準,療效尚有待進一步評價。

雄激素性禿髮預後

雄激素性禿髮如能早期診斷並進行及時、正確的治療,大部分患者的症狀可以得到改善,表現為脱髮量減少、毛髮直徑增加或毛髮顏色加深以及毛髮數量增加等。
參考來源: [1-9] 
參考資料
  • 1.    張學軍,鄭捷.皮膚性病學.第9版[M].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 2018: 174-175.
  • 2.    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 2014中國雄激素性禿髮診療指南[J].臨牀皮膚科雜誌.2014, 43(3): 182-186.
  • 3.    中國醫師協會美容與整形醫師分會毛髮整形美容專業委員會. 中國人雄激素性脱髮診療指南[J], 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誌, 2019, 30(1): 前插1-5.
  • 4.    趙辨. 臨牀皮膚病學[M]. 第2版. 南京: 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7: 1314-1324.
  • 5.    Jean L Bolognia, Joseph L Jorizzo, Ronald P Rapini, 等編著. 朱學俊, 王寶璽, 孫建方等譯. 皮膚病學[M],第2版(教材版).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2015, 1108-1110.
  • 6.    Suchonwanit P, Chalermroj N, Khunkhet S. Low-level laser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androgenetic alopecia in Thai men and women: a 24-week, randomized, double-blind, sham device-controlled trial. Lasers Med Sci. 2019, 34(6):1107-1114.
  • 7.    Shin H, Ryu HH, Kwon O, et al. Clinical use of conditioned media of adipose tissue-derived stem cells in female pattern hair loss: a retrospective case series study. Int J Dermatol. 2015, 54(6): 730-735.
  • 8.    Starace M, Alessandrini A, Brandi N1, et al. Preliminary results of the use of scalp microneedling in different types of alopecia. J Cosmet Dermatol. 2019 Jun 29. doi: 10.1111/jocd.13061.
  • 9.    Bertin ACJ, Vilarinho A, Junqueira ALA. Fractional non-ablative laser-assisted drug delivery leads to improvement in male and female pattern hair loss. J Cosmet Laser Ther. 2018, 20(7-8): 391-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