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雀梅墩烈士陵園

鎖定
雀梅墩烈士陵園位於江蘇省丹陽市埤城鎮白龍寺景點羣附近,被羣山和綠樹環擁,整個工程規模巨大,佔地30畝,投入資金380餘萬元,是丹陽重點打造的四在精品陵園之一,也是丹陽市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和學生德育基地。這裏安葬着左治平、李景福等幾位革命烈士。為了緬懷革命先烈,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從2008年起,埤城鎮黨委、政府着手對雀梅墩烈士遺址進行修繕和擴建,企業及社會各界捐款一百多萬元,鄭竹波將軍也帶頭捐款兩萬元,為陵園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烈士陵園工程一期建設投入五百餘萬元,成為了全鎮黨員、團員和學生思想教育的實踐基地,為鎮江地區首屈一指的代表性烈士陵園。
下一步還將進一步收集和整理相關的文物、圖片資料,規劃建設與陵園相配套的紀念館,充分利用埤城的山水、歷史、人文資源,將其開發成為集祭掃、憑弔和參觀的紅色旅遊基地。
中文名
雀梅墩烈士陵園
地理位置
江蘇省丹陽市埤城鎮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佔地面積
30 畝

雀梅墩烈士陵園歷史回顧

1948年3月24日,時任鎮丹工委領導的左治平與黨的單線組織聯絡員李景福同志為深入開展黨羣工作和統戰工作,相約在雀梅墩地下黨員倪佩哎家中開碰頭會,因反動保甲長告密,遭到來自胡橋和埤城國民黨保安隊的圍剿,因此發生突圍戰鬥。李景福同志在突圍中不幸犧牲,左治平被捕,於1949年4月被秘密殺害於常州。
雀梅墩烈士陵園 雀梅墩烈士陵園
據地下黨員汪應芝老人生前回憶,當時他正在地裏幹農活,從埤城和胡橋方向跑過來幾十個荷槍實彈的國民黨保安隊員,他們匯合在一起後一路向雀梅墩追殺過去。
一陣密集的槍聲劃破了山窪的寧靜,附近的村民紛紛關門閉窗,躲在家裏,害怕引火燒身。在田地裏勞作的人就地埋伏,將頭低下,大氣也不敢出。流彈不長眼睛,兵荒馬亂的年代,捱上一槍子找鬼去説理。只有村子裏幾條不知死活的老黃狗在狂吠,山裏人家養的狗一般比較兇悍。個把小時之後,槍聲才稀疏下來。
後來汪應芝才知道,地下黨組織在倪佩哎開會,倪佩哎的妹妹倪春哎在村口負責放哨望風。由於保甲長告密,當倪春哎發出有情況信號時,保安隊已經逼近村口。左治平從大門衝出,向西奔華墅方向突圍,李景福和倪佩哎翻院牆直接向後山坡跑去。追趕的保安隊也兵分兩路,分頭出擊。從倪家到西山松樹林有段平緩地,保安隊看得清清楚楚,在臨近松樹林的山腳下左治平不幸被捕。雀梅墩後山坡上荊棘密佈,四周都是黑壓壓的杉木林,易於藏身,保安隊貪生怕死,衝在前面的怕被冷槍擊中,只是大聲嚷嚷,胡亂放槍,這一路裝模作樣搜索一番後無功而返,沒有抓到活口。
眼看天色已晚,保安隊便押着左治平回去邀功求賞了。
保安隊一撤走,地下黨組織立馬找到汪應芝,要求他帶人尋找失蹤的李景福。汪應芝就住在雀梅墩山腳下的土庫樓村,對後山坡熟門熟路,他隨即找來幾個可靠的本家村民,沿途找尋李景福。在夜半時分,他們果真找到了李景福,但已經犧牲。李景福身穿厚重的棉袍,滿身是血,倒在山路旁的一棵麻慄樹上,右手還緊握着一把短槍。開會的地下黨員説,這幾天李景福打擺子,身子不好,走路還氣喘,被保安隊追趕時,穿着棉袍根本跑不動。如果他不生病,當天肯定可以脱險。因為夜黑,看不清槍傷的位置,據現場判斷,李景福是在突圍過程中被亂槍射中,跌倒在麻慄樹上,因失血過多而犧牲。
是夜,地下黨將李景福屍體偷偷埋掉。解放後,再根據當事人的回憶找到埋葬地,重新挖出屍骨安葬在烈士的故鄉,並樹碑立傳。
第二天上午,保安隊又趕到雀梅墩,強迫汪應芝帶路尋找地下黨的下落,他們自然一無所獲。 [1] 

雀梅墩烈士陵園德育基地

每逢清明前後,四方的羣眾、學生、工人都會來到這裏,悼念烈士的英靈、緬懷烈士的功績、學習烈士的精神,激發愛國熱情。

雀梅墩烈士陵園活動目的安排

1、活動目的
雀梅墩烈士陵園是埤城新建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是埤城中心小學重要的學生德育基地。通過活動,讓學生瞻仰烈士的生平,緬懷先烈,從而讓他們不忘歷史,激發內心的愛國熱情和民族情感。
2、活動安排
清明節前後,由德育處組織,以班級為單位,學生徒步前往。

雀梅墩烈士陵園活動注意點

1、各班要提醒學生準備充足的飲水,並換上球鞋,輕擔上路。
2、由於路途較遠,學生徒步前往,班主任、任課老師必須全程跟隨,隨時關注學生的道路交通安全問題及學生的體能問題。
3、烈士陵園是莊嚴神聖的地方,各班一定要教育好學生注意活動時的秩序。
4、要教育學生愛護陵園的環境。
5、各班組織學生事先組織學生開展動手做小白花的活動,並將小白花用於祭奠烈士。
6、活動結束後,各班組織開展主題為“在烈士墓前”的主題班會課。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