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隱睾

鎖定
隱睾是指睾丸未下降至陰囊,包括睾丸下降不全和睾丸異位。臨牀上絕大多數隱睾為睾丸下降不全。異位睾丸最常位於腹股溝淺表小窩內。80%的隱睾可被觸及,20%不可被觸及,大約20%不可觸及睾丸是睾丸缺如,30%是睾丸萎縮。兒童可以回縮睾丸,通常只需要隨訪以證明睾丸處於正常狀態而沒有回縮即可。診斷雙側無睾症時,必須確認其男性染色體核型,有必要進行內分泌學評估,以助於判斷單側或雙側睾丸是否存在。
外文名
cryptorchidism;undescendedtestis
就診科室
泌尿外科
常見症狀
不育症,惡性變,疝氣,睾丸扭轉
傳染性
中文名
隱睾

隱睾病因

隱睾是由睾丸下降異常造成,引起睾丸下降異常的因素很多,常見的有:
1.將睾丸引入陰囊的睾丸引帶異常或缺如,至使睾丸不能由原來的位置降至陰囊。
2.先天性睾丸發育不全使睾丸對促性腺激素不敏感,失去下降動力。
3.下丘腦產生的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使腦垂體分泌的LH和卵泡刺激素FSH缺乏,也可影響睾丸下降的動力。由內分泌因素所致者多為雙側隱睾,由其他因素引起者多為單側隱睾,有時隱睾可合併有腹股溝斜疝

隱睾臨牀表現

1.不育症
隱睾會導致生殖細胞受損,及早行外科處理使睾丸固定於陰囊,以減少生育能力降低的發生風險。隱睾症最早期的產後組織學異常是在出生後第1個月即可觀察到的間質細胞發育不良。青春期後的單側隱睾應予以摘除,因其在將來易發生惡變及扭轉,絕大部分睾丸都喪失了生育能力。
2.惡性變
出生時睾丸未降的兒童有發生睾丸惡性腫瘤的風險。有過隱睾症的男性中生殖細胞腫瘤的發病率是正常人的約40倍。睾丸未降的位置影響着睾丸發生腫瘤的相對危險度,位置越高,惡性變的風險越大。一半的腹腔內睾丸會發生惡性變。睾丸所致的睾丸腫瘤類型中最常見的是精原細胞瘤。隱睾患者中原位癌的發病率是1.7%。
90%的睾丸未降病人鞘狀突未閉。鞘狀突通常在睾丸下降後和出生後第1個月內閉合,鞘狀突未閉伴有更高風險的附睾異常。鞘狀突未閉的臨牀意義是其可以影響隱睾症的激素治療效果。
隱睾可能有睾丸引帶、提睾肌附着異常或睾丸鞘膜的附着異常,易於發生睾丸扭轉。儘管未下降睾丸很少發生扭轉,但在腹痛或腹股溝疼痛伴同側陰囊空虛者應考慮睾丸扭轉

隱睾檢查

1.主要針對不可觸及的睾丸,為確定睾丸是否存在及其定位,B超可作為術前常規檢查。
2.CT、MRI相對B超在診斷隱睾的價值上無優勢。睾丸動靜脈造影及精索靜脈造影不推薦使用。睾丸未降行放射性檢查沒有意義,在大多數情況下手術選擇、手術方式、隱睾功能的改善等都不取決去影像學結果。
3.腹腔鏡是當前隱睾診斷的“金標準”,在定位時可進行治療。
4.雙側或單側隱睾伴陰莖短小、尿道下裂等,需進行HCG刺激試驗、雄激素、FSH、LH、MIS/AMH測定、染色體核型、遺傳基因測定等檢查。

隱睾診斷

本病的診斷一般不困難。對於摸不到睾丸的隱睾與睾丸缺如的鑑別應予重視,後者不需要手術。

隱睾治療

保留生育能力的理想年齡是在出生後12~24個月。睾丸的自發下降在出生後3個月內即可完成。睾丸未降的決定性治療應在出生後6~12個月間完成,此時間是行睾丸下降固定術的最佳時間。
1.激素治療
隱睾可伴有下丘腦-垂體-性腺軸異常,激素治療採用HCG、LHRH或兩者合用。指南推薦βHCG用於不可觸及隱睾或一些重做病例的術前準備,其增加睾丸血供,便於手術。
2.手術治療
對於出生後6個月,睾丸仍未下降至陰囊者,應及早手術。對於青春期隱睾患者,一經發現及時行睾丸下降固定術,術中如發現睾丸已萎縮或不能下降引入陰囊,必要時可施行睾丸切除術。
(1)開放手術睾丸下降固定術 可觸及隱睾者行睾丸下降固定術。一般進腹股溝入路,在腹股溝行斜切口,遊離精索,結紮未閉的鞘狀突或疝囊,無張力放置固定睾丸於陰囊。
(2)腹腔鏡手術 適應證:所有不可觸及的睾丸;可疑間性的診斷;活檢或腹腔內高位睾丸切除。禁忌證:急性感染,凝血異常,既往有腹部手術史,疑有腹膜粘連。
(3)自體睾丸移植 適用於高位隱睾。結紮睾丸血管,將睾丸遊離移入陰囊,吻合睾丸血管與腹壁下動脈。這不是廣泛採用的方式,不推薦作為常規手術方式。

隱睾預後

少數未手術隱睾發生睾丸萎縮、壞死。已成功行睾丸下降固定者,9%~15%單側和46%雙側隱睾可發生無精子症。手術不能減少腫瘤的危險,但可以使睾丸更易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