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陽關曲·答李公擇

鎖定
《陽關曲·答李公擇》是北宋文學家蘇軾所作的一首詞,作於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年)。一、二句寫雪後初晴道路更加好走,馬兒輕快自如,濟南就快要出現在眼前時的歡快的期待。三、四句藉着寫湖州歌女,表達懷念友人李常的心情。全詞,以誇張、引用的寫作手法,通過對周圍環境的描寫和往事的回憶,表達了蘇軾將與友人李常重逢的喜悦之情。
作品名稱
陽關曲·答李公擇
作    者
蘇軾
創作年代
北宋
作品出處
東坡樂府
文學體裁
詞牌名
《陽關曲》

陽關曲·答李公擇作品原文

陽關曲·答李公擇
濟南春好雪初晴。才到龍山馬足輕。使君莫忘霅溪女,還作陽關腸斷聲 [1] 

陽關曲·答李公擇註釋譯文

陽關曲·答李公擇詞語註釋

陽關曲:詞牌名。創自王維(依《詞譜》説),由“西出陽關無故人”之句而得名(王維詩作《送元二使安西》,後入樂府,用為送行之歌,反覆誦唱,稱為“陽關三迭”)。單調小令,平韻格。
②李公擇:即李常,時任齊州(今濟南)知州。
③龍山:濟南郡城東七十里的龍山鎮。
④霅(zhá)溪:水名,在今浙江湖州境內。
⑤陽關腸斷聲:引用李商隱《贈歌妓二首》之一:“斷腸聲裏唱陽關”。 [2] 

陽關曲·答李公擇白話譯文

春光明媚的濟南城,雪後的天色剛剛放晴。騎行到龍山鎮中,頓覺馬蹄輕盈。李太守千萬不要忘記霅溪畔的歌女,她曾不時地唱出令人腸斷的《陽關》歌聲。 [2] 

陽關曲·答李公擇創作背景

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十二月,蘇軾罷密州任,赴河中(今山西永濟),任祠部員外郎直史館。途中遇大雪,停留濰州(今山東濰坊市)。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年)元旦,蘇軾再從濰州出發赴任,到達河中後,蘇軾的朋友李常以詩相迎,蘇軾以該詞作答。 [3] 

陽關曲·答李公擇作品鑑賞

陽關曲·答李公擇文學鑑賞

一、二句寫雪後初霽,濟南在望時的心情。將到濟南時,見到大雪之後初次放晴,蘇軾心中豁然開朗,不由讚歎濟南的春光美好。蘇軾剛到濟南城東六十里處的龍山鎮,便感到馬蹄輕快了。這兩句是即景而兼即事,並且通過對周圍環境的描寫以及旅況的敍述,傳達出輕鬆、歡快的心情,而這同即將與友人李常相見是分不開的。“馬足輕”,應是從王維《觀獵》詩“雪盡馬蹄輕”一句變化而來,既關合自己風雪載途的旅況,與前句“雪初晴”相照應,又是借物寫人,體現出人的輕快的心情,所以顯得自然入妙。
三、四句重提舊事,寫當年湖州歌女送別的深情,並提醒李常不要忘懷。其所以如此着筆,一是因為李常來齊州前,曾任湖州知州,而蘇軾於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由杭州赴密州任時,又曾過訪李常於湖州,往事歷歷在目,記憶猶新。第二,此處寫歌女(其社會身份是歌妓)送別,與唐、宋時代特殊的文化背景有關。寫歌女臨別時極度傷心(“腸斷聲”),帶有誇張的成分,因而又成為蘇軾、李常二人之間的戲謔之辭。第三,蘇軾借寫湖州歌女傷別,來表達自己的懷友之情。這是一種“請客對主”的寫法,歌女尚且如此,何況蘇軾別後懷思。而且提到湖州歌女,也會勾起李常對舊日會面與交往的聯想,而使友誼的温馨油然而生。
全詞,以誇張、引用的寫作手法,記錄了蘇軾要與友人李常重逢時的喜悦之情,和對過去蘇軾、李常二人離別時情景的追思。 [3] 

陽關曲·答李公擇名家評論

四川大學教授成善楷《東坡樂府中歌妓詞的美學意義》:東坡對於那些曾經用低唱微吟恢復過他已損之氣的人常常懷念不置,而且還以此叮嚀他的好朋友。如在《陽關曲·答李公擇》裏,就希望公擇在“濟南春好雪初晴,才到龍山馬足輕”的俊遊中,不要忘記曾經為他唱過“陽關腸斷聲”的“霅溪女”。 [3] 

陽關曲·答李公擇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101年),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累除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禮部尚書。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穎州等。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年)以謗新法貶謫黃州。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還。卒於常州。追諡文忠。博學多才,善文,工詩詞,書畫俱佳。於詞“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題材豐富,意境開闊,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來“詞為豔科”的傳統樊籬,以詩為詞,開創豪放清曠一派,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有《蘇軾七集》,《蘇軾詞》,《蘇軾易傳》,《蘇軾樂府》等傳世。 [4-5] 
參考資料
  • 1.    馬瑋.中國古典詩詞名家菁華賞析蘇軾.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4年1月1日 :106-108
  • 2.    薛玉峯 .蘇東坡詞今譯.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12年9月: 40
  • 3.    朱靖華、饒學剛、王文龍、饒曉.歷代名家詞新釋輯評叢書蘇軾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2007年1月:392-394
  • 4.    唐圭璋.唐宋詞鑑賞辭典(南宋·遼·金).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2469-2470
  • 5.    蘇軾  .搜韻[引用日期202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