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陸軍第十鎮

鎖定
陸軍第十鎮清朝末年軍隊現代化改革之後的新軍編制之一,相當於師的規模。
中文名
陸軍第十鎮
所處時代
清朝末年
駐    地
福建福州、福寧、延平等地
統    制
孫道仁
成立時間
宣統元年(1909年)九月
原    身
左宗棠舊部湘軍改編

陸軍第十鎮軍隊概況

第十鎮駐福建福州、福寧(今寧德市境內)、延平等地。原為左宗棠舊部湘軍改編而成。宣統元年(1909年)九月組建,其統制是孫道仁,轄19協(協領不詳),20協(協領許崇智),兵員7200人。武昌起義發生後,在湖南起義都督譚延闓的來信勸説,和本鎮革命黨人第20協統領許崇智、40標統帶林肇民、炮兵營管帶蕭奇斌勸説下,響應武昌起義,發動福州起義,宣佈福建獨立。

陸軍第十鎮福建光復

11月8日,孫道仁發出起義密令:(1)令二十軍協統許崇智為前敵總指揮;(2)以福州于山為總攻陣地,前敵總指揮部設在於山觀音閣。旗界除東門外,湯門以南環繞旗汛口、大王府、慶城寺、鰲蜂坊、觀巷等處與旗界交接各街道地帶,都分佈進攻和堵截部隊;(3)由橋南總機關部密報各社團、聯甲等於本晚嚴守柵門,9時以後無口令不得犯夜。起義兵力以陸軍第十鎮駐福州部隊為主,還有非正式起義隊伍協同作戰,傍晚,許崇智率部佔領于山,設置炮兵陣地。彭壽松也率領炸彈隊、先鋒隊相繼到達于山總攻陣地。11月9日拂曉,于山起義軍發炮轟擊水部水關閘和福州將軍衙署,打響了光復福建的戰鬥。據守在公立法政學堂宿舍內的清軍,向于山起義軍炮兵陣地射擊,殺傷起義軍10多人。起義軍以炮火還擊,清軍倉皇逃竄。與此同時,清軍和文楷領導的“殺漢團”也向起義軍陣地進攻。“殺漢團”從呂祖宮衝至八十一階,集中於安奶廟,清軍則從太平街山麓白塔寺爬山而上,以圖配合 “殺漢團”奪取起義軍的炮兵陣地。他們都遭到于山上起義軍、炸彈隊和義勇隊的痛擊,死傷無數,狼狽潰逃。閩浙總督松壽在戰鬥激烈進行時,吞金自盡。福州將軍樸壽被俘,囚禁在於山大士殿客房,後被擊斃於九曲亭邊。戰鬥持續至上午11時許,清軍已軍無鬥志,掛出白旗投降。下午2時,起義軍前敵總指揮許崇智接受八旗隊官吳振翔的投降,命令清軍出水部門至南較場集中繳械,每人發銀圓1元資遣回家。當晚,設在橋南的同盟會福 建支會總機關部以福建軍政府名義,發出安民佈告,省垣福州宣告光復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