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陸生生物

鎖定
陸生生物指在陸地上生活的生物。他們通常具備以下特點:1、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結構,如爬行動物有角質的鱗或甲,昆蟲有外骨骼;2、具有支持軀體和運動的器官,有多種運動方式,如:爬行、行走、跳躍、奔跑等,以便覓食和躲避敵害;3、具有能在空氣中呼吸的、位於身體內部的呼吸器官,如肺和氣管。(蚯蚓例外,靠體壁呼吸);4、具有發達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能對多變的環境做出及時的反應。
中文名
陸生生物
泛    指
在陸地上生活的生物
特    點
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結構等
備    註
具有發達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
領    域
生命科學
生活方式
海生生物一樣

陸生生物簡介

大陸上的生物統稱陸生生物,其生活方式和海生生物一樣,有底棲固着的如高等植物;有底棲活動的如牛、馬、豬、茸:等哺乳動物以及無脊椎的蚯蚓、螞蟻等等;有游泳的如河流、湖泊中的魚、蝦等等,有浮游的如河湖中的藻類及微小的浮游動物,在大陸上還有空中飛翔的生物如鳥類及昆蟲等等。陸生生物雖也種類繁多,豐富多采,但因其生活環境大部分是受剝蝕的地區,接受沉積的地區較少,所以各地質時期的陸相沉積遠不及海相沉積分佈廣泛,陸生生物保存成為化石的機會較少,因此化石遠不如海生生物的多。其化石主要保存於湖泊、沼澤及河流沉積中,此外,在陸地上的山麓堆積、風成黃土以及古石灰岩溶洞以及裂隙內的洞穴沉積中也保存一些陸生生物化石,特別是洞穴沉積中常常保存着珍貴的脊椎動物化石 [1] 

陸生生物陸生生物羣落

志留紀,距今4.4億年至4億年,綠藻向陸上發展進化為裸蕨,裸蕨成為第一批人型的陸生植物。裸蕨類形成志留紕植物羣落的外貌特徵。節肢動物中的蠍類和無翅昆蟲,作為陸生動物羣落出現於當時的生物羣落之中。
泥盆紀,距今4億至3.5億年,真蕨被真蕨類、石松和楔葉類植物大量出現,兩柄類動物也開始形成。
石炭紀,距今3.5億至2.7億年,裸蕨被真蕨類、石松類、楔葉類和種種子蕨所代替。這些植物繁柴昌盛而成為森林。有翅昆蟲大量出現,其中出現些大型的有翅昆蟲如古網翅蟲、古蜻蜓等。昆蟲生這個歷史時期迅速發展,成為動物羣落中的主要類羣。在脊椎動物中,在水域的附近,兩棲類的始祖也開始形成。
二疊紀,距今2.7億年至2.25億年這個時期原始的裸子植物進一步發展,逐步取代蕨類植物,成為植物羣落的主要成分。
昆蟲綱的種繼續增加:到疊紀的未期,達到相當繁盛的狀態。但石炭紀的巨大昆蟲卻消失。這是昆蟲綱進一步發展的歷史時期。這個時期中脊椎動物的兩棲類進一步發展而出現了一些兩棲類與爬行類之間的過渡類型,進一步出現了一些在陸地產卵和孵化的爬行類中生代,距今2-25億至0.7億年,包括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裸子植物在植物羣落中佔據優勢。白堊紀,被子植物才開始形成和分化。在動物羣落中,三疊紀爬行類迅速發展,侏羅紀恐龍大量出現,而且種類繁多,有植食性的,也有捕食性的,小的體重約1kg,大的可達40-50t。其中還有飛龍和翼龍能滑翔和飛行,魚龍在水中游弋因而,中生代的侏羅紀被認為是恐龍的世紀。至白驅紀的術期,恐龍卻滅絕了 [2] 

陸生生物陸生生物層

它包括土壤表層的需氧生物和深達千米的厭氧生物以及生活在巖縫、巖孔、巖洞和岩層地下水中的岩石生物。對於陸生生物層中的地表生物,科學家一般瞭解得比較多些,可是高山生物的情況就多少有點特殊。如在高山頂上,一般高等植物就無法生存,只能生長一些低等植物,由垂直對流風力從地面帶上去一些有機營養物質,在陽光直射時可以獲得一定的温度,從而可滿足生存所需的最低條件。但這只是地表生物中的極小一部分,此外還有一些可耐惡劣環境的節肢動物,岩石生物和土壤生物的情況較為複雜,據科學家研究測定,地下生物的生活環境最深不會超過6-7公里,再往下只能偶爾發現不活動的生命,稱為超深生物,它已類似於超高空中暫停生命的間生態生物了。
人類層:由於人類具有高級的智慧,人類層雖然在數量上不如上述三個層次多,但他在與周圍環境的作用中,起着重要的、主導的作用,而且人類層有着自己的一些特殊規律,所以近年來,他在生物圈中,逐漸被稱為一個獨立的層次。
生物圈,不僅是生物生存的場所,而且是太陽輻射能在地球上引起一系列變化,以及生物從中取得生命必需能量和物質資源的場所。在這裏,生物與環境間進行着極大規模的物質和能量的交換。生物圈產生的年代是,在45億年前,原始地球形成,並出現了水層與大氣層;38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最原始的生物,這樣形成了氣生生物層、水生生物層和陸生生物層,大約300多萬年前,人類才從生物界中分化出來,人類層的形成,已是較近的時期了 [3] 

陸生生物適應的特徵

陸地環境與水域環境相比,要複雜得多。
陸地氣候相對乾燥,與此相適應,陸生動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結構。
陸地上的動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軀體和運動的器官,用於爬行、行走、跳躍、奔跑、攀援等多種運動方式,以便覓食和避敵。
除蚯蚓等動物外,陸地生活的動物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氣中呼吸的,位於身體內部的各種呼吸器官
陸地動物還普遍具有發達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能夠對多變的環境及時做出反應。

陸生生物環節動物

陸生生物
陸生生物(5張)
如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質的濕潤的土囊中,通過肌肉和剛毛的配合使身體蠕動,以植物的枯葉,朽根和其他有機物為食。身體分節可以使蚯蚓的軀體運動靈活。它沒有肺與氣管,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終保持濕潤的體壁來完成。蚯蚓的體壁密佈毛細血管,空氣中的氧氣先溶解在體表黏液裏,然後滲進體壁,再進入體壁的毛細血管中。體內的二氧化碳也經體壁的毛細血管由體表排出。動物生活需要適宜的温度,蚯蚓不能保持恆定的體温,因此只能生活在温度變化不太大的土囊深層。

陸生生物其他哺乳動物

陸生生物
陸生生物(6張)
它們體毛光滑柔軟,有保温作用;用肺呼吸;心臟分成四個腔,有2條循環途徑;體温恆定;有門齒、臼齒,還有犬齒;有發達的腦神經與四肢。

陸生生物結構生理功能

陸生動物還有很多很多。但任何生物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與它們的生活環境適應。
狼
生活在北美大陸的狼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為了生存,狼必須要捕食,可是捕食的危險性極大,死亡率極高,所以狼都是羣居生活,一起捕食。團結協作,能捕獲到更多的食物,狼也很友善,爭奪到食物後都平分,很少打起仗來。狼有很靈敏的嗅覺,這可以幫助它們捕獲食物。他們靈敏的嗅覺還可以嗅到附近有沒有其他動物,維持疆界。狼經常嚎叫。這種嚎叫一般代表遇到食物要共同捕食或傳遞某種信息。這些條件有利於狼在它們的生存環境中生存。狼是肉食動物,她要吃一些很難撕裂的肉,所以狼長有非常鋒利的犬齒。可以撕裂肉狼還有發達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能夠對多邊的環境及時作出反映。以上狼的這些特徵都為了適應它們所生存的環境。狼的事件證明,陸生動物的自身特徵與習慣是與它們所生存的陸地環境相適應的。
參考資料
  • 1.    武漢地質學院 古生物教研室,高等學校試用教材 古生物學教程,地質出版社,1980年07月第1版,第31頁
  • 2.    龐雄飛 尤民生,全國高等農業院校教材 昆蟲羣落生態學,中國農業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第5頁
  • 3.    張元,現代生命科學與工程,浙江大學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第27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