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響園

鎖定
陳響園,福建龍巖人,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蘭州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文名
陳響園
國    籍
中國
畢業院校
中國傳媒大學
職    業
教師
職    務
博士生導師
任職院校
蘭州大學
職    稱
教授

陳響園職業經歷

曾任央視財經節目主編,駐浙江站長,央視3.15晚會專題導演。 [2] 
曾在蘭大新聞院開設新聞影視學課程。 [1] 

陳響園學術成果

近年來,在《新聞與傳播研究》、《現代傳播》、《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復旦《新聞大學》等權威或核心期刊發表專業學術論文十餘篇。
論文
CSSCI核心論文:
1.廣播情緒化傳播的合理性和價值——杭州“瘋子”廣播現象探析,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2014年第5期;
2.大數據背景下中國交通廣播的“危”與“機”——以杭州交通經濟廣播91.8為例《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4年第3期;
3.當前我國城市電視台新聞節目的困局與對策分析——以浙江省地方電視台為例,復旦《新聞大學》2013年第5期;
4.“新聞是新近信息的媒介互動”——試論新媒體傳播背景下“新聞”的定義,《編輯之友》2013年第11期;
5.從文化領導權理論視角看延安《解放日報》改版——兼論“完全黨報”範式對當前新聞業的啓示,《江淮論壇》2014年第2期;
6.人性迴歸——主旋律影視劇創作的突圍,《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3年第05期;
7.戲曲改革應慎重“間離”——從越劇《江南好人》反思布萊希特“間離”理論的中國化,《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11期;
8.文化視角下傳統戲劇轉型的三重困境,《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14年第05期 ;
9.網絡遊戲對文藝的分流及其美學異化,《甘肅社會科學》2014年第06期;
10.陶淵明式歸隱移民題材影視劇的美學哲思,《江西社會科學》2013第12期;
11.新媒體背景下英雄形象的異化,《蘭州大學學報(社科版)》2015年第01期等。 [1] 

陳響園榮譽獎項

作品《蜀道難》獲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一等獎。 [3] 
《漢中一大怪,外煙不讓賣》獲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二等獎。
G20峯會杭州官方形象片《杭州》總導演。
中宣部大型紀錄片《勞動鑄就中國夢》總導演。
首屆絲綢之路國際文化博覽會宣傳片《敦煌》 總導演。微電影《聞道花開》,蘭大《歌唱祖國》快閃(上了央視新聞聯播)等多個影視作品導演。
曾六次進入可可西里保護藏羚羊,是陸川電影《可可西里》的記者原型之一。曾獲國際環保大獎“地球獎”。
是26屆中國新聞獎暨長江韜奮獎評委。是31屆中國新聞獎審核委員。
至今已連續三屆擔任浙江省新聞獎廣電新聞類主評委,連續三年在頒獎大會對獲獎作品評析。
曾六次進入可可西里無人區,追蹤報道藏羚羊生存狀況,代表作品《藏羚羊保護·走出可可西里》系列,曾獲綜治新聞獎(國家五大新聞獎之一)二等獎。個人曾獲國際環保個人榮譽大獎——“地球獎”。參與投資的環保影片《生命的尊嚴》獲四川國際自然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