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長青

(南京農業大學副教授)

鎖定
陳長青,男,1969年9月生,博士,湖北武漢人,南京農業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1] 
中文名
陳長青
國    籍
中國
籍    貫
湖北武漢
出生日期
1969年9月
職    稱
南京農業大學副教授

陳長青人物經歷

陳長青,男,博士,湖北武漢人,南京農業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05年南京農業大學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專業博士畢業並獲博士學位。2007-2010年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進行博士後合作研究。中國生態學會、作物學會會員,立體農業學會理事和江蘇省農業系統工程學會常務理事。
教育背景
l 2007.07-2010.03,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博士後(農田生態系統生態過程),合作導師:孫波研究員、趙其國院士
l 2002.09-2005.12 南京農業大學,博士(農業生態與耕作制度),論文題目:紅壤區農林複合系統分析與評價,導師:卞新民教授
l 1993.09-1996.07 南京農業大學,碩士(耕作制度與生態),論文題目:耕作制度專家系統,導師:柯建國教授
l 1989.09-1993.07,華中農業大學,學士(植物營養與施肥),論文題目:表面活性劑防止水稻田氨揮發研究,指導教師:劉武定教授

陳長青研究方向

有“耕作制度技術與理論”、“生態農業和立體種植技術”、“農業生態系統模擬”、“農村區域發展”等。

陳長青主要貢獻

近五年主持“863計劃”課題、“973”項目子課題、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項目子課題和江蘇省科研項目等6項,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和省科研項目等8項,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土壤學報”、“植物營養與施肥學報”等期刊共發表文章20餘篇。參加《耕作學》南方本和《計算機在農業上應用》和《農業生態學》教材編寫工作,作為主要人員完成《耕作學》、《農業生態學》校精品課程建設。承擔江蘇省網絡教學課件《農業生態學網絡教學系統》製作,主持校《農業生態學》實驗網絡平台建設,《耕作學》網絡平台建設等。先後主講了“農業生態學”、“生物多樣性”、“耕作學”、“地理信息系統”和“數據庫技術”等本科生課程,以及“全球變化生態學”、“生態學研究方法”、“應用程序設計與數據挖掘”和“GIS和空間數據分析”等研究生課程。參加了學校3項教改項目。共招收研究生4名,協助指導碩士生與博士生多名。

陳長青研究課題

南京農業大學《農業生態學》實驗網絡平台建設,2009-2010  南京農業大學《耕作學》網絡平台建設,2010年。 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刊物上發表的教學研究論文(含題目、刊物名稱、署名次序及時間)(不超過十項)  近五年來承擔的學術研究課題(含課題名稱、來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過五項)  基於模型的水稻生產力動態預測技術(863計劃,2008-2010,2007AA10Z219,主持) 
東北農區水熱資源演變特徵及春玉米生產潛力挖掘途徑(973項目子課題,2009-2013,2009CB118601-7,主持) 
水熱梯度變化下土壤水碳氮平衡對農田系統產量穩定性的影響及其環境效應(973項目子課題,2007-2010,2005CB121108-14,主持) 
南方紅壤丘陵區農林複合生態系統構建(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項目子課題,2002-2004,KZCX2-407,主持)
保護性耕作制度下南方水田土壤固碳特性及其微生物學機制(30571094,2006-2008,參加)

陳長青相關論文

Changqing Chen, Chengxia Lei, Aixing Deng, Chunrong Qian, Hoogmoed Willem, Weijian Zhang,2011.Will higher minimum temperatures increase corn production in Northeast China? An analysis of historical data over 1965–2008. Agric. Forest Meteorol., doi:10.1016/j.agrformet.2011.06.013
Changqing Chen, Chunrong Qian, Aixing Deng, Weijian Zhang, 2011.Progressive and active adaptations of cropping system to climate change in Northeast China. Eur. J. Agron., doi:10.1016/j.eja.2011.07.003
Changqing Chen, Bo Sun. Winter wheat yield and yield stability under the long-term experiment in China, 2010. Annual Conference Proceedings of China Agriculture System Engineering Society, Aussino Academic Publishing House, Sydney, Australia (CPCI-S)
陳長青,胡清宇,孫波,張佳寶.長期定位試驗下土壤有機碳變化及DNDC模型預測.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10, 16( 6): 1410- 1417
陳長青,類成霞,王春春,張衞建.氣候變暖下東北地區春玉米生產潛力變化分析.地理科學,2011,32(10):1272-1279
陳長青,何園球,卞新民.紅壤丘陵區縣域農林複合生態經濟系統健康評價.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9,18(1):79~85 
陳長青,何園球,卞新民.紅壤長期旱地種植模式下NPK養分動態平衡分析.土壤通報,2009,40(1):81~84  朱利羣,陳長青,卞新民.基於重金屬污染的耕地生態承載力改進模型研究. 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 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 2009, 25 (3) : 21 - 24, 29 
陳長青,何園球,卞新民,餘德貴.基於特徵向量的旱地連續種植模式土壤肥力綜合評價.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07,13(4):620~625 
柳建國,何園球,陳長青,卞新民.紅壤旱地四種春夏作物水勢比較研究.土壤通報, 2007,38(5):863~866 
陳長青,卞新民,何園球.我國紅壤坡地不同林地養分動態變化與模擬研究.土壤學報, 2006,43(2):240~245 
陳長青,周治國,卞新民.基於GIS和專家系統的作物氣候適應性評價系統分析與設計.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2006,22(4):315~318 
陳長青,卞新民,何園球,吳大付.東南部紅壤區生態農業模式主成分分析研究.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5,14(2):193~196 
陳長青,卞新民,何園球.東南部紅壤區農林複合生態系統分類體系研究.中國農學通報,2005,21(9):385~388 陳長青,周治國.農業知識模型研究初探.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2004,20(1):24~26 
陳長青,周治國,曹衞星.基於知識模型的作物適應性評價專家系統設計.中國農學通報, 2004,20(6):312~315

陳長青獲獎記錄

獲部省科技成果獎6次,農業生態學網絡系統,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二等獎,2006年,排名2/5
參考資料
  • 1.    陳長青  .南京農業大學精品課程[引用日期2012-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