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銘

(民間建築大師)

鎖定
陳銘(1898——1980),宇子新,中衞縣城黃灣村人,一生從事建築工藝,技藝精湛。經其設計建造的古建築,結構嚴密,工藝獨特,造型別致,寧夏各地均有他的傑作。尤以中衞高廟為最,乃寧夏古建築藝術之絕,被列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文名
陳銘
籍    貫
中衞縣城黃灣村
出生日期
1898年
逝世日期
1980年
職    業
民間建築大師
子新

目錄

陳銘人物簡介

陳銘(1898——1980),宇子新,中衞縣城黃灣村人,一生從事建築工藝,技藝精湛。經其設計建造的古建築,結構嚴密,工藝獨特,造型別致,寧夏各地均有他的傑作。尤以中衞高廟為最,乃寧夏古建築藝術之絕,被列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陳銘出生

陳銘出生於木工世家,祖父陳誠、父親陳玉清、叔父陳玉温都是中衞縣名匠。幼年就讀私塾,放學回家幫祖父於活,隨通門歷。祖父逝世後輟學,隨父學藝,15歲時就熟練了木工基本功,並學會了雕刻,畫樣、匯料等高層次工藝。是年,父親不幸病故,他又隨叔父繼續學藝。
陳玉温承襲父兄事業,技藝出眾,但脾氣暴躁,為師嚴厲,對徒弟動輒拳腳交加,左右開弓打耳光,陳銘亦難免苛責。久之,聽覺減退,兩耳變聾,人皆以“陳聾子”稱呼。陳銘自幼性格倔強,沉默寡言。耳聾後,外界事物寡聞,憂愁煩惱減少,專志攻藝,精益求精,成了叔父陳王温的高徒,在寺廟和大型建築中逐漸嶄露頭角,青年詠代,就成了中衞縣頗有名氣的木工大師傅。
民國21年(1932),他承攬中衞縣常樂堡高廟的修建工程,設計為五轉三結構,大殿五間,樓高三層。施二中運用槓桿原理,向高層運送木料、磚瓦,省工省力,快了工程進度,得到羣眾的讚賞。
民國27年,應永康堡羣眾邀請,修建永康堡財神廟大殿及兩層主樓,因工藝新穎,省工省料,工程進度快而遠近聞名。
民國28年,平羅修建玉皇閣,陳銘應邀前往作主事工匠,途經省城銀川,特地參觀了玉皇閣建造工藝,腹中醖釀設計方案。到平羅後,工程主持人邀集平、衞兩縣木工師傅進行設計比賽,陳銘不照搬傳統模式;匠心獨運,設計出富有新意的玉皇閣圖紙,造型獨特,氣勢雄偉,贏得優勝,隨承攬了工程。工程竣工後;受到寧夏木工行業讚賞,陳銘的名字也就在寧夏廣泛傳開。平羅玉皇閣現被列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民國30年,靈武縣修建高廟;慕名聘請陳銘。他繞道銀川,再次觀察省城古建築。到靈武後又考察了當地寺廟;依據平羅玉皇閣的設計經驗,他設計出大殿為轉山頂,兩側鐘鼓樓為十字頂方案,歷時—年,主體工程建成,型體與工藝較平羅玉皇閣更勝—籌。
民國31年,中衞高廟失火,主樓建築全部被焚。中衞縣地方士紳和教門信徒商議重修,成立中衞高廟修建委員會,募捐佈施,集資備料。翌年興工,陳銘任工程總指揮和設計師。他繼承古寺廟建築的藝術傳統,充分利原高廟台址的空間,適當增加高度,勾繪出層樓迭閣、廊曲欄、錯落別緻的主樓、附樓建築藍圖。新建主樓三層,為九轉七工程,樓頂至基址地面高25米。主樓前面建有中樓三層,高23米,整體似鳳凰昂首凌空。中樓二、三層以天橋式斜坡迴廊曲欄與主樓二、三層接連相通,連為一體。在主樓、中樓的東西瞅,又配置兩座雙層文武樓;形似鳳凰兩翼。二樓通過天橋迴廊與南天門門樓相連,構成半環形樓台曲廊。
原高廟舊台基僅’2000平方米,建起4幢樓閣,2座懸亭,4條迴廊,靜房齋房等,總面積達3600餘平方米,真乃奇蹟—般。其梁、柱、檁、橡、門窗、雕格;雕屏、飛檐、拱鬥,名目繁多,圖樣之新穎,工藝之精巧,令人歎為觀止。
陳銘重建的高廟,與樓台前的南天門、保安寺、廣場戲樓,相互映襯,渾然二體,巍峨壯觀,實屬寧夏乃至西北廟宇建築藝術之一絕。時值年富力強的陳銘,夜以紐月,帶領徒弟及其他眾多工匠為之辛勞,歷時4年方成!

陳銘榮譽

給中衞人民留下了寶貴的藝術珍寶。中衞高廟為塞上古城增添了無限光彩,人們仰望高廟或登高攬勝,就會亮到他一一—代建築大師陳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