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藻

鎖定
陳藻,我國常用人名,比較有名的人物包括宋朝文人陳藻、明朝文人陳藻、清朝畫家陳藻、近代川康公路總段長陳藻等。
中文名
陳藻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職    業
畫家

陳藻福建閩縣人

[約1609年前後在世](一作陳邦藻)字薦夫,更字幼儒,福建閩縣人,陳介夫之弟。 [1]  生卒年均不詳,約明神宗萬曆三十七年前後在世。與兄俱以詩名。中萬曆二十二年(公元一五九四年)鄉試。其他事蹟不詳。藻能為六朝文,詩尤工麗,有《水明樓集》十四卷,《四庫總目》傳於世。

陳藻江蘇常熟人

[清]女。江蘇常熟人。工畫花卉。《虞山畫志

陳藻福建福清人

[約1189年前後在世]字元潔,福建福清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孝宗淳熙末前後在世。師林亦之,為林光朝再傳弟子。閉門授徒,不足自給,至浮游江湖,崎嶇嶺海。歸,買田數畝,又為人奪去。嘗顏其室曰樂軒,因以為號。林光朝為文,好以深湛之思,加鍛鍊之功,往往經歲累月,未就一章;能以約敵繁,以密勝疏,以精掩粗。一傳為林亦之,再傳為陳藻,俱能守其衣缽。藻著有樂軒集八卷,《四庫總目》尚存於世。

陳藻河北廟村人

陳藻(1901—1942),原名友藻,字子芹。河北廟村(在龍港鎮)人。家中世代務農,7個兄弟中,他居長。其父雖為農民,卻深憾當地民智閉塞,文化落後,見陳藻從小穎悟,偏愛數學及格致(聲光化電等科學)等讀物,就決心培植他上進。陳藻天性淳樸、務實,中學畢業時,同學大多報考政法科目,以圖他日撈得一官半職,陳藻別有抱負,考慮到國家更需注重實業建設,便獨往南京,就讀於河海工程大學。北伐後,國立中央大學創辦,河海等校併入,陳藻專攻土木工程。每逢暑假回鄉,便捲起褲管下田耕作,不改農家子弟本色。有暇便考察全縣地理形勢、水流狀態和海堤陡門等水利設施,來檢驗、印證自己所學的知識。遇有好訟的鄉鄰請求代筆寫狀,就婉言謝絕:“和為貴,訟終兇。打官司的事我不內行。”
畢業後,獲得工學士學位,擔任江西省水利局、永嘉縣建設局、蕪湖縣建設局等處課員,專司測量設計,前後6年,兢兢業業如一日。民國24年(1935)起,由助理工程師晉升為副總工程師。先在衡陽任粵漢鐵路株(洲)韶(關)段分段長。25年全線通車後,調往浙贛鐵路。26年抗日戰爭開始,大後方急需建設人才,陳藻席不暇暖,又被調往四川,參與成渝鐵路的籌建工程。殫精竭慮,擘畫經營,逾年才奠定始基。施工後,28、29兩年留駐四川,任總段長。30年,更深入西康天全任川康公路總段長。
川康公路東起成都,西訖康定,原設計為日後興建川藏公路張本,有很高國防意義和經濟價值。陳藻負此重任,親率員工進行勘探營建,經常跋山涉水,出沒於瘴毒地帶,冒風霜,犯寒暑,或指揮穿巖劈石,或督導跨岸架橋。既無畏二郎山的峻峭,也不避大渡河的湍急,特別是瀘定縣一帶,留下頻繁的足跡,而所經之處,必攝影留存以記錄施工的實況。
31年冬,由於積勞成疾,而邊僻地區又缺醫少藥,遂齎志歿於天全任所。交通當局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儀式,出殯之日,各界公祭,執紼者不下300人,靈柩寄厝於天全城東公路側。伏枕所寫的絕筆書連同訃告於十數日後才寄到老家,妻子及兩男兩女竟仍滯困在任所,最後賴朋友們的賙濟,才艱難地迴歸故里。
1988年秋,族叔陳世偉從台灣回鄉探親,應陳藻長女要求,寫了《子芹先生事略》,並作了這樣的傳贊:“學富術精,德操廉清。獻身造路,福國利民。鞠躬盡瘁,勳績可欽。天壽雖厄,長留典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