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良怡

(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學國家生物醫學成像科學中心副主任)

鎖定
陳良怡,男,1975年5月生 [4]  ,祖籍湖北紅安 [26]  ,漢族,博士,生物成像領域的專家 [24-25]  ,北京大學未來技術學院分子醫學研究所博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裝置II負責人, [5]  北京大學國家生物醫學成像科學中心副主任 [1] 
陳良怡1995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獲生物工程與醫學儀器專業學士學位;1998年畢業於華中理工大學,獲生物電子學專業碩士學位;2001年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獲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博士學位;2001-2004年在美國華盛頓大學生理與生物物理系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2004年6月回國後任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2010月6月起任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細胞分泌和代謝實驗室主任、教授;2012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項目支持; [2]  2019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22] 
陳良怡主要致力於兩個相互關聯的研究方向:新的成像和定量圖像分析算法的開發,以及應用這些技術在健康和疾病動物模型中研究葡萄糖刺激的胰島素分泌是如何在多個層面(單細胞、胰島和體內)進行調節。 [3]  [15] 
中文名
陳良怡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75年5月
畢業院校
華中科技大學 [2]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職    稱
教授
祖    籍
湖北紅安 [26] 

陳良怡人物經歷

1990年9月-1992年7月,陳良怡就讀於西安交通大學少年01班。 [5] 
1992年9月-1995年7月,就讀於西安交通大學生物工程與醫學儀器系,獲學士學位。 [5] 
1995年9月-1998年7月,就讀於華中理工大學自控系,師從康華光教授和瞿安連教授,獲生物電子學碩士學位。 [5] 
1998年9月-2001年4月,就讀於華中科技大學,師從康華光教授和鄒壽彬教授,獲生物醫學工程博士。 [5] 
2001-2004年,在美國華盛頓大學生理與生物物理系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導師為伯蒂爾·希勒(Bertil Hille)教授。 [5] 
2004年6月-2010年6月,任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5] 
2010年6月起,任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研究員。 [5] 
2012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項目支持。 [2] 
2019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22] 
2020年1月起,任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博雅特聘教授。 [5] 

陳良怡主要成就

陳良怡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陳良怡主要科研發明及成就有:
一、高分辨率微型化雙光子顯微鏡,首次在自由行為小鼠上觀察到單個神經突觸的形態和功能變化,被2014年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愛德華·莫索爾(Edvard Moser)教授認為是“革命性”的新工具。 [3] 
二、 首次提出結構光顯微鏡在低信噪比時存在重建偽影的本質,發明海森結構光超分辨率顯微鏡,在光毒性最大降低了三個數量級下實現高保真度超分辨率成像,看見活細胞內線粒體內嵴以及胰島素囊泡融合孔道。 [3] 
三、活細胞雙模態超分辨率顯微鏡,觀察到細胞器互作全景圖和新細胞器黑色液泡小體。 [3] 
四、提出活細胞超分辨率病理學的概念,利用活細胞超分辨率成像預測佩梅病臨牀疾病表型以及篩選出精準對症藥物。 [3]  2018年,陳良怡教授的團隊自主研發出了超靈敏海森結構光超分辨率顯微鏡(Hessian-SIM),被成功用於一種罕見遺傳病——“佩梅病”的細胞病理學精準診斷和對症藥物篩選。這項技術的誕生幫助研究人員為之前無藥可治的佩梅病找到了一種可能的對症藥物。 [27] 
五、2021年11月16日,陳良怡教授團隊與合作者合力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發文,成功發明了一種與傳統超分辨率成像不同的數學/計算超分辨率方法,將活細胞的超分辨光學顯微成像分辨率極限提升至60nm,能夠以更快的速度(564Hz)追蹤細胞內的動態變化。 [27]  提出熒光信號具備稀疏和連續的通用先驗,發明基於新數學原理的熒光計算超分辨率成像。 [3] 
六、2024年1月26日,陳良怡教授團隊及其合作者在《自然·代謝》(Nature Metabolism)發文,通過發明的高分辨率胰島成像技術發現:是胰島中的RRβs而不是每個胰島β細胞中的囊泡庫決定葡萄糖刺激的胰島素兩相分泌。 [50-51] 
  • 學術論著
據2023年3月ResearchGATE網站統計,陳良怡作為作者之一發表的論文(pubulications)共有195篇。 [29]  據2023年3月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科技工作者之家網站統計,陳良怡總髮文數118篇。 [23]  據2021年第20期《中國高新科技》報道,近5年來,陳良怡在《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Methods》《Light:Science and Applications》《Dev Cell》和《Cell Res》等雜誌上發表論文38篇,其中,以通訊作者發表的論文19篇 [39]  ,並以發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2022年11月刊上的題為《Sparse deconvolution: improves the resolution of live-cell super-resolution fluorescence microscopy》的這篇文章的Journal Citation Reports影響因子最高:2020年該刊JIF影響因子為54.908 [40]  ,2022年該刊JIF影響因子為68.164。 [41-42] 
據2023年3月膜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網站顯示,陳良怡的代表性論文如下:
1. Weisong Zhao, Shiqun Zhao, Liuju Li, Xiaoshuai Huang, Shijia Xing, Yulin Zhang, Guohua Qiu, Zhenqian Han, Yingxu Shang, De-en Sun, Chunyan Shan, Runlong Wu, Lusheng Gu, Shuwen Zhang, Riwang Chen, Jian Xiao, Yanquan Mo, Jianyong Wang, Wei Ji, Xing Chen, Baoquan Ding, Yanmei Liu, Heng Mao, Bao-Liang Song, …Liangyi Chen. Sparse deconvolution: improves the resolution of live-cell super-resolution fluorescence microscopy[J]. Nature Biotechnology, 2022,40(4) :606–617. [12]  [34]  [40] 
2. Weijian Zong, Runlong Wu, Shiyuan Chen, Junjie Wu, Hanbin Wang, Zhe Zhao, Guoqing Chen, Rui Tu, Danlei Wu, Yanhui Hu, Yangyang Xu, Yao Wang, Zhuoli Duan, Haitao Wu, Yunfeng Zhang, Jue Zhang, Aimin Wang, Liangyi Chen & Heping Cheng. Miniature two-photon microscopy for enlarged field-of-view, multi-plane and long-term brain imaging[J]. Nat Methods, 2021, 18(1):46-49. [12]  [30] 
3. Xiaolu Zheng, Ruoyu Duan ,Liuju Li , Shijia Xing , Haoran Ji , Huifang Yan, Kai Gao , Jianyong Wang, Jingmin Wang, Liangyi Chen. Live-cell superresolution pathology reveals different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Pelizaeus-Merzbacher disease[J]. Science Bulletin, 30 December 2020; 65(24): 2061-2064. [12]  [31] 
4. Dashan Dong, Xiaoshuai Huang, Liuju Li, Heng Mao, Yanquan Mo, Guangyi Zhang, Zhe Zhang, Jiayu Shen, Wei Liu, Zeming Wu, Guanghui Liu, Yanmei Liu, Hong Yang, Qihuang Gong, Kebin Shi & Liangyi Chen. Super-resolution fluorescence-assisted diffraction computational tomography reveals the three-dimensional landscape of the cellular organelle interactome[J].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2020,9(1):99-113. [12]  [36] 
5. Jia Zhao, Weijian Zong, Yiwen Zhao, Dongzhou Gou , Shenghui Liang, Jiayu Shen, Yi Wu, Xuan Zheng, Runlong Wu, Xu Wang, Fuzeng Niu , Aimin Wang, Yunfeng Zhang, Jing-Wei Xiong, Liangyi Chen, Yanmei Liu. In vivo Imaging of Calcium Activities from Pancreatic β-cells in Zebrafish Embryos Using Spinning-disc Confocal and Two-photon Light-sheet Microscopy[J]. Elife, 2021,11(23):e4245. [12]  [37] 
6. Xiaoshuai Huang, Junchao Fan, Liuju Li, Haosen Liu, Runlong Wu, Yi Wu, Lisi Wei, Heng Mao, Amit Lal, Peng Xi, Liqiang Tang, Yunfeng Zhang, Yanmei Liu, Shan Tan & Liangyi Chen. Fast, long-term super-resolution imaging with Hessian structured illumination microscopy[J]. Nat Biotech, 2018, 36(5):451-459. [12]  [32] 
7.Weijian Zong, Runlong Wu, Mingli Li, Yanhui Hu, Yijun Li, Jinghang Li, Hao Rong, Haitao Wu, Yangyang Xu, Yang Lu, Hongbo Jia, Ming Fan, Zhuan Zhou, Yunfeng Zhang, Aimin Wang, Liangyi Chen & Heping Cheng. Fast High-resolution Miniature Two-photon Microscopy for Brain Imaging in Freely-behaving Mice[J]. Nat Methods, 2017,14(7):713-719. [12]  [33] 
8. Tianyi Yuan, Lin Liu, Yongdeng Zhang, Lisi Wei, Shiqun Zhao, Xiaolu Zheng, Xiaoshuai Huang, Jerome Boulanger, Charles Gueudry, Jingze Lu, Lihan Xie, Wen Du, Weijian Zong, Lu Yang, Jean Salamero, Yanmei Liu, Liangyi Chen. Diacylglycerol Guides the Hopping of Clathrin-Coated Pits along Microtubules for Exo-Endocytosis Coupling[J]. Dev Cell, 2015,35(1):120-30. [12]  [35] 
9. Weijian Zong, Jia Zhao, Xuanyang Chen, Yuan Lin, Huixia Ren, Yunfeng Zhang, Ming Fan, Zhuan Zhou, Heping Cheng, Yujie Sun & Liangyi Chen. Large-field high-resolution two-photon digital scanned light-sheet microscopy[J]. Cell Research,2015, 25(2):254-7. [12]  [38] 
  • 科研成果獎勵
獲獎時間
獲獎對象
獎勵名稱
2008年
血糖調節相關的調控型分泌的分子機理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6] 
2018年
研製出可實現自由狀態腦成像的微型顯微成像系統
2017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7]  [9] 
2018年
自由行為成像技術
2018年Nature Methods年度方法 [22] 
2019年
超快,長時程分辨率海森結構光照明顯微鏡
2018年中國光學十大進展(中國激光雜誌社) [21] 
2021年
計算顯微成像算法:活細胞60納米和564赫茲熒光超分辨率成像
2021中國光學領域十大社會影響力事件 [8] 
2022年
“首屆全國顛覆性技術創新大賽”
總決賽最高優勝獎
科技部 [43] 
2024年
熒光顯微的原位超分辨引擎
2023中國光學十大社會影響力事件
(Light10) [48]  [52] 
  • 學術交流
陳良怡多次受邀在學術團體如OSA、SPIE和Biophysical Society組織的各種國際學術會議上做特邀報告; [23]  被邀請在多個國際學術會議上做特邀報告及分會主席,包括2016年在美國聖何塞的國際激光及光電子大會(CLEO) [13]  2017年10月在美國華盛頓大學做高時空分辨率主題學術報告 [17]  ;2019年12月20日在華南師範大學腦科學與康復醫學研究院作題為《Ultrasensitive Hessian structured illumination microscopy for live cell super resolution imaging》的學術報告; [44]  2020年11月12日在華中科技大學生命與科學技術學院做題為“The next generation of high spatiotemporal resolution live cell imaging”的學術報告; [45]  2021年5月21日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做題為“Live cell super-resolution microscopy for revealing cellular interactome and disease etiology”的學術報告; [28]  2021年8月6日在 iCANX Talks第63期做題為“下一代超分辨率成像方法:新機制與新應用”的直播學術報告 [19]  ;2022年11月在北京師範大學做題為“The renaissance of mathematical super resolution”的學術報告; [18]  2023年3月在南開大學做題為“通用超分辨成像:我們實驗室的十年曆程”的課程講解。 [11] 
陳良怡

陳良怡人才培養

  • 教學方法
用樂高玩具製作顯微鏡的想法最早是陳良怡教授、郭長亮老師在《生物醫學工程設計Ⅰ》的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課程上提出。北京大學工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3位大三學生在陳良怡、郭長亮老師的指導下開始了這段“玩樂高”的旅程:他們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和向師兄師姐請教的實踐經驗相結合,整合出一套系統的理論模型,根據這一理論模型進行器件參數的計算,並在樣本調試中不斷精進,將理論模型付諸實踐。他們在攻克了一個個技術難題,經歷了數次方法論的求索之後,終於完成了顯微鏡的搭建。 [24-25] 
  • 教授課程
陳良怡在北京大學所授課程有《高級生物物理》(必修,2學分)、《生物熒光成像》(選修,2學分)和胰島細胞生物學(選修,3學分)。 [5] 
除線下課程外,陳良怡還為由中國教育部支持、北京大學主辦的第二期“亞洲青少年交流計劃”項目進行《探索超級顯微成像世界》的在線授課工作 [10] 
  • 教學成果獎勵
2021年,陳良怡獲得“北京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 [46] 
2023年,包括陳良怡在內的10名教授所構成的北京大學國家生物醫學成像科學中心程和平院士團隊,共同獲評北京市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團隊。 [49] 

陳良怡榮譽表彰

獲獎時間
獎項名稱
頒獎部門
2012年
“資深faculty member”榮譽稱號
Faculty of 1000組織 [2] 
2023年10月
“新基石研究員項目”科學委員會 [47] 

陳良怡社會任職

單位
職務
生物膜與膜生物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教授 [12] 
教授 [14] 
兼職研究員 [5] 
兼職研究員 [5] 
兼職研究員 [5] 

陳良怡人物評價

陳良怡是西安交通大學少年班優秀校友。(西安交通大學 評) [16] 
陳良怡為世界之光,西安交通大學少年班傑出校友。(西安交通大學招生辦 評) [20] 
陳良怡教授厚德藝高、淡泊名利。(李丹鳳 評) [3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