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耀南

(副教授)

鎖定
陳耀南,男,1926年3月出生,1951年畢業於廣西大學礦冶系,是副教授。1951-1954年,陳耀南在鞍山鋼鐵工業學校(現為鞍山鋼鐵工業學院)任教;1955-1957年,陳耀南在長沙有色金屬工業學校(現合併入中南工業大學)任教;1957-1978年,陳耀南在二七O地質隊、二七一地質隊從事礦產勘查及科研工作。
中文名
陳耀南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26年3月
畢業院校
廣西大學
主要成就
全國冶金工業戰線學大慶羣英大會獎
性    別
職    稱
副教授

陳耀南人物經歷

1957年一1978年,先後在二七O、二七一地質隊任綜合研究組長。任務是勘查黑色、有色和稀有金屬礦產。自1957年進入慄木礦區。這是我國第一個發現和探明稀有金屬工業儲量的礦區。60年代初被列為"兩彈一星"協作攻關單位。當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上天后,航天部門給礦區發來賀電,祝賀協作成功。慄木礦區的稀有金屬已被製造該衞星所用。其在該礦區工作時,曾負責組織編制和主審一份大型深埋的稀有多金屬礦牀儲量報告。報告上交後,國家十分慎重,組成了科研、設計、生產院局的專家組,嚴謹審批。二七一隊派出其等4名地質師答辯7天。儲量報告順利通過,批准該礦牀設計開採。從而粉碎了當時美、蘇的戰略物資封鎖,解決了我國製造火箭、衞星和潛艇導彈急需的多種稀有金屬;同時也為後來在國內其它地區找到同類礦牀提供了成功經驗。1963-1964年,負責廣西平樂、荔浦大型錳礦牀的最終地質勘探工作;並組織編制該礦牀儲量報告,主筆撰寫礦牀儲量報告書。1983年參與《2000年的中國》研究。這是黨中央領導同志提議,國務院技術研究中心會同國家科委、計委、經委組織的一項龐大的、複雜的科研工程,由一百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400多名專家學者分工完成。

陳耀南主要貢獻

其負責研究和主筆撰寫《2000年我國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與勘探技術發展預測》這一專題報告。全部科研成果已匯成《二000年的中國》總報告。作為內部文件出版。供中央書記處和國務院領導同志作為制定國家2000年發展戰略目標的選擇和決策的參考。

陳耀南獲獎記錄

1983年獲國務院勞動人事部、國家民委、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頒發的榮譽證書。1978年參與冶金工業部組織的"全國冶金地質戰線精英會師廣西平果礦區奪鋁大會戰"獲一等獎。同年獲全國冶金工業戰線學大慶羣英大會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