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翌慶

鎖定
陳翌慶,男,1963年8月出生,合肥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合肥工業大學教務部部長。
第八屆安徽青年科技獎獲得者,享受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貼。兼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鑄造分會理事、安徽省機械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安徽省金屬學會常務理事、安徽省鑄造學會理事長。
中文名
陳翌慶
國    籍
中國
畢業院校
中國科技大學理化科學中心
學位/學歷
博士
專業方向
凝聚態物理
職    務
合肥工業大學教務部部長

陳翌慶人物經歷

1984年本科畢業於合肥工業大學金屬材料及成形技術系,1987年在哈爾濱工業大學金屬材料及工藝係獲碩士學位,2003年在中國科技大學理化科學中心獲凝聚態物理專業博士學位。 [1] 

陳翌慶研究領域

1. 異種金屬液-固複合焊接:研究液態Mg合金壓鑄複合固態Al合金的工藝和界面組織性能;Al(液)/Cu(固)複合鑄造工藝和界面組織性能;鋁合金釺焊釺劑作用機理
2. 太陽能電池半導體陽極材料的設計及其光電化學特性:材料和結構設計、製備和電子輸運機理研究
3. 金屬凝固及其過程控制:鋁合金缸體鑄造,單晶銅連續定向凝固,壓鑄製造Mg/Al雙金屬材料 [1] 

陳翌慶學術成果

1. 發現並提出了SnO2納米線的“自催化VLS生長”機制,開展了自催化VLS生長二元納米線、自催化VLS生長摻雜(多元)納米線、自催化VS生長納米線陣列、自催化VLS生長海膽狀納米結構和遺傳晶界圖形自催化VLS生長納米線等方面工作。研究成果獲安徽省自然科學二等獎,科學出版社出版自催化氣相生長與一維納米結構》專著一部。
2. Mg(液)/Al(固)雙金屬複合關鍵技術:Mg/Al異種金屬焊接是焊接界公認的難題,解決了Mg(液)/Al(固)複合的關鍵技術問題(固態Al表面氧化鋁膜的去除;界面脆性相的抑制),Mg/Al結合界面剪切強度可達70MPa。 [1] 

陳翌慶科研項目

1.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571080)“Mg/Al液固複合界面的潤濕及其凝固脆性相層的抑制機理研究”(2016.01-2019.12)
2.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1071039)“有序海膽狀納米結構設計合成及結構調製光電化學性能機理研究”(2011.01~2013.12)
3.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671027)“遺傳晶界圖形催化生長無機半導體納米線陣列圖形的研究”(2007.01~2009.12)
4.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471019)“自催化VLS法選擇定位生長GaN納米線陣列及其發光特性”(2005.01~2005.12)
5. 主持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050440904) “自催化氣-液-固生長製備多元氧化物透明導電一維納米材料”
6. 主持安徽省08科技攻關計劃重大科技專項(08010202012)“優質汽油發動機缸體鑄件生產工藝技術的研發及其產業化”(2008.01~2009.12)
7. 主持2007年廣東省教育部產學研項目“新型低壓滲碳技術的研究開發”(2008~2010)
8. 主持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合作研究項目“Interfacial Strengthening of Magnesium-Aluminum Overcast Structures”
9. 參加(合作主持人之一)2009年廣東省教育部產學研重大專項(2009A090100045)“五金刀剪材料表面處理技術及高品質產品的研發”(2010~2011)
10. 參加(合作主持人之一)省十一五科技攻關重點項目(06012031A)“高性能、高熱穩定性釹鐵硼永磁體的研究與開發”(2006.01~2007.12)
11. 參加(合作主持人之一)2012年度安徽省科技攻關項目(12010202006)“C19400引線框架高精銅帶研發”(2012.01~2014.12) [1] 

陳翌慶著作論文

1. 陳翌慶著. 自催化氣相生長與一維納米結構.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
2. Yongning, Yiqing Chen, Chunhui Yang. A study on atomic diffusion behaviours in an Al-Mg compound casting process. AIP Advances, 2015, 5: 087147.
3. Hui Zhang, Yiqing Chen*, Alan A. Luo*. A novel aluminum surface treatment for improved bonding in magnesium/aluminum bimetallic castings. Scripta Materialia, 2014, 86(10): 52–55.
4. Guangchen Xu, Alan A. Luo*, Yiqing Chen*, Anil K. Sachdev. Interfacial phenomena in magnesium/aluminum bi-metallic castings.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A, 2014, 595(5): 154–158.
5. Hui Zhang, Yiqing Chen*, Alan A. Luo*. Improved Interfacial Bonding in Magnesium/Aluminum Overcasting Systems by Aluminum Surface Treatments. Metallurgical & Materials Transactions B, 2014, 45(6): 2495-2503.
6. Fei Wang, Yiqing Chen*, Chao Liu, et al. Photoelectrochemical study on the electron transport and recombination kinetics in an urchin-like Zn/ZnO hierarchical nanostructure. RSC Advances, 2014, 4(65): 34531-34538.
7. Taibo Guo, Yiqing Chen*, Lizhu, Liu, et al. Enhanced photovoltaic performance of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using TiO2-decorated ZnO nanorod arrays grown on zinc foil.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12, 201(1): 408–412.
8. Lizhu Liu, Yiqing Chen*, Taibo Guo, et al. Chemical Conversion Synthesis of ZnS Shell on ZnO Nanowire Arrays: Morphology Evolution and Its Effect on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ACS Appl. Mater. & Interfaces, 2011, 4(1): 17-23.
9. Yunqing Zhu, Yiqing Chen*, Lizhu Liu. Effect of ethylene glycol on the growth of hexagonal SnS2 nanoplates and their optical properties. 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 2011, 328(1): 70–73.
10. Yiqing Chen, Lizhu Liu, Xinhua Zhang et al. In2O3 nanorod arrays grown at grain-boundary triple junctions of Cu–Sn alloy substrate. 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 2010, 312(22): 3401–3405.
11. Yiqing Chen, Lizhu Liu, Xinhua Zhang, et al. Genetic patterns of Zn2GeO4 coated ZnO nanowires from phase texture distribution of biphase brass substrate. 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 2010, 312(16): 2479–2483. [1] 

陳翌慶獲獎記錄

1. “自催化VLS生長合成一維納米材料及機理研究”獲2008年度安徽省自然科學二等獎,排名第1
2. “濕式磨機用新材質襯板的研究與開發” 獲2002年度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3
3. “高速鐵路扣件系統開發”獲2010年度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7
4. “中重載柴油機高熱穩定性鋁合金活塞關鍵技術開發”獲2011年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5
5. “高性能汽車制動鼓的研製與開發”獲2007年度安徽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3
6. “雙料複合真空成型模具”獲2010年度安徽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5
7. “高性能汽車制動鼓的研製與開發”獲2006年度合肥市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3
8. “優質汽油發動機缸體鑄件生產工藝技術的研發及其產業化”獲2009年度合肥市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2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