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綬祥

鎖定
陳綬祥(1944年3月-2021年5月10日) [3]  ,廣西桂林人。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副所長、研究生部美術系主任。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陳綬祥藝術教育工作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九五重點科研項目《中華藝術通史》副總主編。主編《中國美術史•魏晉卷 / 隋唐卷》及全國幹部培訓教材《中國藝術卷》。出版《遮蔽的文明》《文心萬象》《素質教育在中國》《魏晉南北朝繪畫史》《隋唐繪畫史》《國畫講義》《國畫指要》等著作。曾獲“五個一”工程獎、社科基金獎、院部科研特別獎等多種獎項。中央電視台《東方之子》節目稱他為“在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和藝術領域都提出了獨到見解的文化學者”。 [1] 
著名美術批評家、美術理論家、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研究員陳綬祥因病於2021年5月10日在廣西桂林去世,享年77歲。 [2] 
中文名
陳綬祥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44年3月
逝世日期
2021年5月10日
畢業院校
中國藝術研究院
職    業
美術史家,文物鑑定家,書畫家
籍    貫
廣西桂林

陳綬祥人物簡介

1958年在廣西藝術學院學習,1968年畢業於長沙鐵道學院建築系,1981年在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部美術史論專業學習,為蔡若虹研究生班畢業,獲碩士學位.。
陳先生是中央電視台《東方之子》欄目介紹的首位文化學者。"新文人畫"倡導發起人及組織領導者
2004年中國藝術研究院為其創辦陳綬祥藝術教育工作室。

陳綬祥主要論著

國家“七五”至“八五”重點科研項目十四卷本《中國美術史》編委及其中《魏晉南朝卷分卷》主編。
國家九五重點科研項目《中華藝術通史》副總主編。
主編十四卷本《中國美術史》之《隋唐卷》。及全國幹部培訓教材《中國藝術卷》。
主編《中華藝術叢書》《中國當代美術系列》《中國民間美術全集,明居卷,陳設卷》。 “九五”國家重大科研項目《中華藝術通史》副總主編及《清代卷》主編,
主編二十冊《新文人畫集》、十卷本《二十世紀中國畫流派及風格》。

陳綬祥主要作品

主要作品:中國畫著作有《陳綬祥畫集》。其他著作有《中國美術史魏晉卷、隋卷》《發展的素描》《中國彩陶研究》《中華眼界》《遮蔽的文明》《中國書畫》《文心萬象》《中國民間美術全集民居卷》《遮蔽的文明》《素質教育在中國》《魏晉南北朝繪畫史》《隋唐繪畫史》《國畫講義》《國畫指要》等著作。
陳綬祥 陳綬祥

陳綬祥論藝

門下授藝 門下授藝
從20年代至40年代的近30年間,中國畫的基本走向是文人畫傳統的失落與西方寫實主義的引進,是中國畫理所當然的成了被批判改造的革命對象和西方寫實主義繪畫成了理論與實際上的新楷模,成了基本教學與評審的繪畫準繩,在這方面的代表人物是徐悲鴻。與康有為和陳獨秀相比,徐悲鴻是一個身體力行的畫家,他又從事教育領導工作,參與教育方針的制定,因此,他在美術上的實際影響要大得多。
悲鴻在尚未赴歐洲之前便已確定了他改革中國畫的基本主張,1920年他在北大畫法研究會任導師時發表《中國畫改良論》一文,可視為他在這方面的一貫主張。他曾與康有為有過交往,並“執弟子禮居門下”,故在對待中國畫的基本看法,甚至在行文語氣上與康有為是一樣的。“中國畫學之頹敗,今日已極矣”是《中國畫改良論》開關的語句與立論的基本原因,《中國畫改良論》在主張“美術革命”的基礎上,提出了許多具體見解。平心而論,徐悲鴻的具體主張是永遠不會錯的,因為他的主張是:“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畫之可採入者融之。”這種主張當然挑不出毛病來。問題在於一個被判斷為“頹敗已極”的“中國畫”又從何而來“佳者之法”呢,於是,他提出了他那實際上從藝術上來看,無論是眼界還是文化品位都較為低劣的繪畫標準與主張。
其一是繪畫的目的只有“惟妙惟肖”的狀物,其二是中國畫只有七百年前兩宋之畫才是高峯與黃金時代,其三是文人畫是種末技,是中國畫退化的原因,導致了中國畫之衰微。正是因為這種認識上的原因,徐悲鴻的整個改良主張集中在強調工具材料的重要性上,他對中國畫的材料表現性能表示懷疑,主張改良畫法,主張“利用現世已發明之術”來做“寫實性描繪”。這決定了他還是利用西方古典繪畫原理與法則來改造中國畫或代替中國畫創新探索的途徑,這本是他的藝術趣味與偏好所決定的,後來他的一切努力都沒有擺脱這一基本主張。另一方面,他所主張的守住與繼承的“古法之佳者”和“絕者”,恰恰是在中國畫學中被當成初級階段的繪畫形式所採用的恆理常法,是一種審美品位上低層次的禁錮藝術思想的“法障”。這些雖未被一般民眾瞭解,但卻被懂得中國繪畫與熟悉中國文化的人所認識,也能使在傳統文化氛圍下所生活的工匠技師所認同。例如老百姓使用的明清民間陶瓷器繪製時,大量使用的即是現代所謂“寫意筆法”,而官器上才是所謂的“古法之佳”之“匠作”。恰恰是在社會巨大變革的歷史時期,社會生活產生了鉅變,得以使徐悲鴻的主張成為這個時期的主流。既然中國畫無“法”可守可繼,那麼,“不佳者”“未足者”而需的“可採入者”自然只剩下了以洋畫材料作“規模真景物”的西洋古典繪畫法式了。
在這個時期中,幾乎沒有一位畫家對這個問題保持過沉默,但除了少數具有真知灼見的國畫家與理論家之外,大多數人為時事所趨,不得不接受“改造中國畫”的觀點和立場,認為只有“改造”才是“發展中國畫”的途徑。須知在當時條件下,“革命”“改造”是等同於“造反”“打倒”的,什麼需要“革其命”和“改其造”呢?當然是“二流子”“地主”之類的壞蛋,這種“改造”即“發展”的實質,實際上還是那種“破壞即創造”的所謂“革命時期”的通病。在本世紀20—40年代中,從西方歸來的中國留學生們,也帶來了從印象主義到超現實主義等諸多西方現代藝術樣式,也產生過小規模小範圍的所謂“現代藝術運動”也有不少國畫家提出過保持國畫精神堅持發揚國粹的發展道路,但是,這些主張與實踐與近代激進的青年知識分子要求藝術負擔喚醒民眾、拯救中國等主導思想相悖而被排斥或批判,也被社會動亂所造成的因素所幹擾,加之政府的規定和干預,例如在美術教育上從“民國”開始的以“西學”為主的統一規定等等,因此,實際上最終導致了帶功利色彩的、淺近媚俗的“寫實主義”在近代繪畫中的主流地位,以及文人畫受冷落批判的狀態。

陳綬祥影響榮譽

獲“五個一”工程獎、社科基金獎、院部科研特別獎等多種獎項。中央電視台《東方之子》節目稱他為“在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和藝術領域都提出了獨到見解的文化學者”。
陳綬祥先生是國內外享譽的文化學者,著名的美術理論家、文物鑑定家和美術教育家。中央電視台《美術星空》節目“畫家陳綬祥”專題人物。是當代新文人畫的倡導者、畫家、教育家和新文藝工作者人畫展覽活動的積極參與者。主持舉辦“新文人畫”年展十次暨學術研討會,出版展覽畫冊多種。創辦並舉辦三屆《國畫名家班》任教主任及主要教師,有廣泛影響。曾創辦“中國畫名家研修班”,親任班主任和指導教師,為中國畫當代教育及發展作出過重要探索,國內不少知名畫家皆出自其門下。

陳綬祥門下弟子

尹滄海,郭睿, 吳錦川,周進生,李 勇,陳 明,申曉國郭慎之

陳綬祥詩詞作品

只莫負春光
畫以文人名 文以生萬象
人自天公設 丹青究玄黃
人文化天工 一畫出神去
畫人寸心折 通情理亦彰
文自心中出 新法復故技
天地亦可測 行道當自強
測也不堪測 匪為論短長
折也何必折 只莫負春光

陳綬祥繪畫作品

繪畫代表作品:
陳綬祥作品
陳綬祥作品欣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