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王京龍

鎖定
陳王景龍,另名陳王京龍、王井龍、王景龍、王京龍,號老怪。1933年生於陝西户縣陳坪村,為西漢丞相陳平之後,長於户縣直峪口王家,故雙姓。著名農民藝術家,被中外學者譽為“東方的畢加索”、“東方的馬蒂斯”和“畫壇怪傑”。1979年開始農民畫創作,創立了中國農民畫原始畫派。198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第十屆户縣人大代表。現為陝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西安市美術家協會會員、省、市、縣農民畫協會常任理事,兼任陝西省農民畫學院美術教員。
中文名
陳王京龍
別    名
王景龍
王井龍
陳王景龍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陝西省户縣
出生日期
1933年5月
逝世日期
2003年9月
職    業
畫家,民間藝術家
代表作品
《看戲》
《磨豆腐》
《元宵節》等
主要成就
著名農民畫家,著名民間藝術家

陳王京龍代表作品

《看戲》《西安事變》《馬到成功》《雙喜》《牲口市場》《黑河工程》《跑竹馬》《豐收鼓》《鬧元宵》《正月十五》《吉慶有餘》《犁地》《牛鬥虎》《看護果園》《浴》《鍾馗》《割麥》《打鞦韆》《磨豆腐》等,以上作品曾參加省和國家級展覽並獲榮譽。

陳王京龍創作經歷

幼時因家貧,被舅父收養,解放前有較長時間的長工生活。解放後,從事果園務農。在他四十歲的時候,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他接觸到了户縣農民畫,從此也改變了這個大字不識一個的農民的一生。王景龍參加了户縣農民畫培訓班後,實際身份是“旁聽生”的他很快就嶄露頭角,他畫的畫與眾不同,不受任何的藩籬的束縛,構圖奇特,造型稚拙而粗獷有力,色彩強烈而喧鬧,人物的眼睛都是特大而有神。他相繼創作出了《看戲》《正月十五》《浴》等作品,得到了外界的一致好評,從此王景龍的創作一發而不可收拾。他的作品在展覽期間,由於其獨特的畫風,引起了國內外一些研究學者的濃厚興趣,稱他是户縣農民畫壇的一位“怪傑”。一些外賓看了他的畫後,其中的加拿大的人種學家和法國美協主席被震驚,連聲説道“王景龍,中國的馬狄斯 [1]  。國際國內有關報刊和雜誌,在不同時期,報道了他的畫風事蹟。他的的構圖大膽誇張、色彩斑斕明快和濃郁的鄉土生活氣息受到海內外的青睞,其“天馬行空,自在通靈“的創作思維和”貼近生活,淳樸自然“的藝術風格對著名農民畫家、兒媳閆玲玲(嚴玲玲)產生了較大影響,王景龍去世後,閆玲玲(嚴玲玲)對其原始質樸的畫風加以繼承並不斷創新發揚。

陳王京龍藝術成就

1984年3月,由加拿大藝術家陳凱瑞先生和加拿大喇品納學院院長富勵澤博士聯合在喇品納學院藝術中心舉辦了“中國户縣農民畫家王景龍畫展”,共展畫 60 幅,展覽中還介紹了王景龍的家庭生活、生產勞動和個人情況等。這次在加拿大首辦個人畫展,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舉辦個人畫展的農民畫家,加拿大為之轟動。而後又在美國及其他地兩度舉辦畫展,蜚聲中外。同年,《看戲》獲省文藝開拓獎。1985年至1990年在香港、美國等地辦個畫展10餘次。
1985年,全國農民畫會議在户縣召開,領導和專家商度評價他的畫説:王老怪的畫就是與眾不同,真是“無霧不起雲,無雲不出仙”。同年,先後被户縣白廟鄉青陽小學、白廟五星中學聘為少先隊大隊輔導。
1986年,由陝西省美術家協會主辦的“户縣農民畫家雒志儉,魏朋朋,王景龍作品聯展”在西安美術家畫廊舉行 [2] 
1988年,《元宵節》獲中國農民畫大賽金盃獎,後被作為《中國户縣農民畫》畫冊封面。
1989年3 月,由陝西省文化廳、省美協、西安市文化局、陝西省美術家畫廊舉辦“户縣農民畫王景龍畫展覽”,共展出作品 120 幅。省市美術界專家 110 餘人參加了開幕式並舉行了座談,省市報紙、電視台都分別作了報道 [2] 
1991年10月,被户縣美術職業學校聘為兼職美術教師。
1993年7月,王景龍被特邀到美國展出訪問,在美國格林大學講學,作品在斯坦福大學、格林大學、墨西根展覽館進行了巡迴展覽 [3]  ,又在學術界引起極大的轟動,專家們一致讚譽陳王景龍為“藝術大師”“畫壇怪傑”。陝西省文聯為了表彰王景龍對民間藝術的特殊貢獻,特地授予他美術“開拓”獎。
1995年,被錄入《中國當代名人錄》。
1996年,被評為省級民間美術家。又被山東省菏澤曹州牡丹鄉書畫院聘為名譽院長。
1997年,《驢拉鼓》、《黑河工程》等作品被北京藝術館收藏。
1998年,《元宵節》獲中國農民畫大賽金盃。
1999年,載入《當代羣英》一書中。
2000年至2003年,屢獲省、市級獎勵10餘次,曾以著名藝術家身份參加過中國第二屆藝術節。武漢、江蘇、北京等10餘家出版單位將他的作品和事蹟載入畫冊和書籍裏。《看戲》、《磨豆腐》、《元宵節》等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中外不少雜誌封面及插頁多次收集畫作20餘幅。400多幅作品被國外有關博物館、美術館、學校、名人收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