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濤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師)

鎖定
陳濤,男,山東省萊州市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 [1] 
中文名
陳濤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畢業院校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
代表作品
《電影導論》
《底層再現:中國當代電影中的城市遊民》
《城市與現代性:重繪早期歐美電影》 [1] 
職    稱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

陳濤簡介

陳濤 陳濤
陳濤,男,山東省萊州市人,教授、碩士生導師。 [1] 

陳濤教育背景

2000年至2004年 本科就讀於同濟大學傳播與藝術學院,獲傳播學學士學位
2004年至2007年 碩士就讀於同濟大學人文學院,獲文學碩士學位
2007年至2012年 博士就讀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獲哲學博士學位 [1] 

陳濤研究方向

中國當代電影與新媒體藝術
城市電影與體感理論
數碼特效的美學研究
歐美早期電影與城市現代性 [1] 

陳濤教授課程

Introduction to Cinema Studies (全英文課) [1] 
電影導論 [1] 
新媒體藝術概論 [1] 
世界電影簡史 [1] 
電影中的城市
後人類時代的全球影像 [1] 
通識寫作 [1] 
City and Modernity in Early Western Films(全英文課) [1] 
世界電影專題
影視剪輯
藝術管理學
影視美學
大眾文化專題
影視文化研究 [1] 

陳濤重要獲獎

第二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類)(2023)
第三屆北京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優秀獎(2023)
中國數字人文年會優秀論文二等獎(2022)
全國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青年創新人才(2021) [1] 
北京市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青年創新人才(2020) [1] 
中國人民大學先進工作者(2020) [1] 
中國人民大學本科生招生工作先進個人(2020) [1] 
2019版“複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作者”(2020) [1] 
北京市高校“優質本科教材”獎(2019) [1] 
中國人民大學本科課程教學優秀獎(2019、2020) [1] 
中國人民大學本科課外教學優秀獎(2018) [1] 
中國人民大學十大教學標兵(2017)
中國人民大學十佳班主任(2017)
中國人民大學優秀本科畢業論文指導教師(2017)
中國人民大學第八屆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二等獎、優秀教案獎(2015)
中國人民大學優秀班主任(2014、2015)
中國人民大學工會積極分子校級獎(2015、2016)
中國人民大學本科生軍訓工作先進個人(2014) [1] 

陳濤主要學術兼職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影像實驗室 主任
中國人民大學數字人文研究院 副院長
國家虛擬仿真聯盟中國語言文學專委會 副主任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文藝之聲《電影之夜》常駐嘉賓
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掛職幹事(2014-2015)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A&HCI) 同行評審人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IM兩岸青年影展等電影節評委

陳濤代表性論文

(1)《當“救亡”遇上“舊疾”:從三場論爭探析馬華抗戰話劇的大眾化路徑》,《戲劇》(中央戲劇學院學報),2023年第3期。
(2)《城鄉風景、現實關懷和懷舊詩學:論新時代東北劇的敍事空間》,《中國電視》,2023年第11期。
(3)《數碼風景:媒介生成與審美重塑》,《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年第4期。
(4)《在“代際”論述之外: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大陸電影的計量電影學考察》(合作),《數字人文研究》,2023年第1期。
(5)《革命歷史的經典化:作為一種學術話語的“革命歷史小説”述評》(合作),《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年第4期。
(6)《國產懸疑劇的多重時空與現實取向——以“迷霧劇場”系列作品為例》(合作),《中國電視》,2023年第6期。
(7)《左翼色彩、在地意識與本體探索:跨國視域下的“南洋新興戲劇運動”》,《戲劇》(中央戲劇學院學報),2022年第3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舞台藝術(戲曲、戲劇)》2022年第6期全文轉載)
(8)《轉動電影的歷史時刻:維多利亞女王鑽禧慶典與早期境況電影》,《學術研究》,2022年第2期。
(9)《記憶、再現與行動——作為文化創傷見證的攝影機》,《基督教文化學刊》,2022年第1期。
(10)《從“人學”到“後人學”——新文科視域下的文學學科》,《探索與爭鳴》,2022年第9期。
(11)《科幻電影的超語言轉向:人工智能的“具身化”敍事》(合作),《當代電影》,2022年第8期。
(12)《從“栩栩如生”到“幻影之旅”:早期歐美境況電影的“運動”風景》,《世界電影》,2021年第5期。
(13)“Digital Humanities and Cinematic Form Research: A Review on Digital Humanities and Film Studies: Visualizing Dziga Vertov’s Work,” Erudite: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and Education, Summer 2021.
(14)《改編、衍生與挪用:紅色經典電影的當代迴響》,《電影藝術》,2021年第4期。
(15)《跨文化傳播中的“新劇”論爭:新馬現代戲劇理論之發端》,《戲劇》(中央戲劇學院學報),2021年第2期。
(16)《視覺奇觀與深度特效:數字長鏡頭的美學特徵》,《中國電視》,2021年第1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影視藝術》2021年第4期全文轉載)
(17)《後世俗視域下中國當代電影對佛教元素的挪用》,《學術研究》,2020年第8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影視藝術》2020年第11期全文轉載)
(18)《<小狗奶瓶>:作為一種“表演裝置”的萌寵》,《電影藝術》,2020年第5期。
(19)《從歷史夢魘到政治寓言:伊斯特凡·薩博電影中的記憶》,《四川戲劇》,2020年第8期。
(20)《組裝的“盒子”:韋斯•安德森電影中的雜糅性空間》,《當代電影》,2019年第10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影視藝術》2019年第12期全文轉載)
(21)《火車與早期電影的知覺範式》,《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3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影視藝術》2019年第11期全文轉載)
(22)《現代建築理論中的電影思維》,《河北學刊》,2019年第2期。
(23)《風景“如畫”:早期歐美境況電影的構圖美學》,《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9年第2期。
(24)《邊緣與戲謔:中國當代底層喜劇電影中的城市空間》,《當代文壇》,2019年第4期。
(25)《底層、父權與懷舊:中國當代電影中的北京四合院》(合作),《電影評介》,2019年第9期。
(26)《“戲法片”與早期電影的身體聳動性》,《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4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影視藝術》2019年第1期全文轉載)
(27)《藝術品牌與類型策略:巴茲·魯赫曼的“紅幕布三部曲”》,《當代電影》,2018年第3期。
(28)《城市與早期電影:交互的現代性》,《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18年第3期。
(29)《聽覺性“震驚體驗”:早期電影的聲音風景》,《四川戲劇》,2018年第5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影視藝術》2018年第9期全文轉載)
(30)《感覺真實、敍事性與體感:數碼時代的“現實主義”影像》,《藝術百家》,2018年第1期。
(31)《數碼爆破:動力學電影特效的美學特徵》,《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8年第1期。
(32)“Cinematic Landscape from an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f Literature (A&HCI), December 2017.
(33)《科幻恐怖片的社會語境與意識形態——以雷德利·斯科特的〈異形〉系列電影為例》,《當代電影》,2017年第10期。
(34)《數碼繪景的美學特徵》,《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7年第4期。
(35)《中國當代先鋒藝術中的長城》,《當代文壇》,2017年第4期。
(36)《早期電影的臉:特寫與身體鏡頭》,《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7年第6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影視藝術》2018年第4期全文轉載)
(37)《境況電影的風景美學》,《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17年第3期。
(38)《底層、懷舊與坎普:陳子謙電影中的過去與記憶》,《影視文化》,2017年第1期。
(39)《數碼合成的美學特徵》,《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17年第1期。
(40)《火車與早期電影中的城鄉對立》,《當代文壇》,2017年第1期。
(41)《“幻影之旅”鏡頭的美學特徵》,《文藝研究》,2016年第2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美學》2016年第4期全文轉載)
(42)《魔幻影像與“感覺現實主義”——彼得·傑克遜電影中的數碼特效》,《當代電影》,2016年第7期。
(43)《中國搖滾電影中的北京空間》,《當代文壇》,2016年第1期。
(44)《都市敍事與體感:中國當代電影中的出租車》,《文化研究》,第24輯,2016年第1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影視藝術》2016年第11期全文轉載)
(45)《都市現代性的五副面孔:世界出租車司機掠“影”》,《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6年第2期。
(46)《雙重形塑:早期火車電影、鐵路空間和鎳幣影院中的女性》(合作),《電影新作》,2016年第4期。
(47)《從巴贊理論的翻譯看20 世紀80 年代初中國電影觀念的轉變——以伊文佐哈的“多元系統論”為視角》,《文化藝術研究》,2015年第4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影視藝術》2016年第5期全文轉載)
(48)《科學選擇與倫理身份:阿西莫夫小説中的人機倫理關係》,《華中學術》,第12輯,2015年第2期。
(49)《網絡惡搞配音》,《文化研究》,第20輯,2014年第3期。
(50)《拆吶,中國:當代先鋒藝術對拆遷的再現》,《南大語言文化學報》(新加坡),第七卷第2期,2012年。
(51)《體感上海的方法:21世紀初電影敍事與城市空間》,《文藝研究》,2012年第8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影視藝術》2012年第11期全文轉載)
(52)《中國式全家福:當代先鋒藝術中的“三口之家”構圖》,《中國攝影家》,2012年第5期。
(53)《懷舊與招魂:當代中國觀念攝影中的家庭記憶》,《文藝研究》,2011年第6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造型藝術》2011年第5期全文轉載)
(54)《拆遷、搬遷與變遷:中國當代電影對城市拆遷的再現》,《文化藝術研究》,2011年第3期。
(55)《種族和諧與中國本位:從黃遵憲的詩歌到老舍的童話》,《文化研究月報》(台灣地區),2010年第11期。
(56)《遊的寓言與飛的童話——賈樟柯電影<世界>和<三峽好人>中的“底層旅行”》,《韓中言語文化研究》(韓國),2009年10月,第21輯。
(57)《影響的焦慮——淺析許鞍華對張愛玲小説的電影改編》,《跨領域對話與碰撞》(黃賢強、柯思仁合編,新加坡:青年書局,2009年),第225-243頁。
(58)《重複:黃碧雲小説的一道奇觀》(合作),《當代作家評論》,2007年第2期。
(59)《美的衝撞與融合:王爾德與“五四”時期的中國》(合作),《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2期。

陳濤評論文章

(1)《動畫片中的鼴鼠形象》,《人民日報》,2021年11月28日。
(2)《數字時代的影像革命:從<阿凡達>重映談起》,《中國藝術報》,2021年4月9日。
(3)《從<人潮洶湧>看國產翻拍電影的改編困境》,《中國藝術報》,2021年3月10日。
(4)《不渲染愛情,<烈火中永生>為什麼好看》(“重讀紅色經典”系列),《博覽羣書》,2020年第7期。
(5)《<紅孩子>是兒童的也是成人的》(“重讀紅色經典”系列),《博覽羣書》,2020年第6期。
(6)《看<一個都不能少>的“紀實”衝動》(“重讀紅色經典”系列),《博覽羣書》,2020年第5期。
(7)《愛國主義可以是時尚戀歌嗎》(“重讀紅色經典”系列),《博覽羣書》,2020年第4期。
(8)《<閃閃的紅星>為什麼這樣“紅”》(“重讀紅色經典”系列),《博覽羣書》,2020年第3期。
(9)《<小花>突破的不只是<桐柏英雄>》(“重讀紅色經典”系列),《博覽羣書》,2020年第2期。
(10)《<英雄兒女>的“崇高”之美》(“重讀紅色經典”系列),《博覽羣書》,2020年第1期。
(11)《人與機器的“不倫之戀”》,《科普創作》,2019年第3期。
(12)《她比夜晚更黑暗:黑色電影中的“蛇蠍美女”》,《中華讀書報》,2016年3月9日。
(13)《“拆”之三圖:符號、懷舊與對話》,《中華讀書報》,2015年12月2日。
(14)《黑色電影的城市空間》,《中華讀書報》,2015年9月9日。
(15)《出租車司機的“妄想症”》,《中華讀書報》,2015年7月22日。
(16)《“系列電影”的核心生產力:好萊塢模式的借鑑意義》,《影博·影響》,2014年第8期。

陳濤主要著作

陳濤主要專著

(1)《穿城觀影:中國當代影像的空間生產和體感》,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20年2月。 [1] 
(2)《城市與現代性:重繪早期歐美電影》,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年6月。 [1] 
(3)《電影導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年9月。 [1] 
(4)《底層再現:中國當代電影中的城市遊民》,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15年6月。 [1] 

陳濤主要譯著

(1)《時尚的啓迪:關鍵理論家導讀》(英譯中,合譯,Agnès Rocamora和Anneke Smelik編著),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21年1月。 [1] 
(2)《讀懂繪畫:從喬託到沃霍爾》(英譯中,合譯,Patrick de Rynck 與Jon Thompson著),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20年8月。 [1] 
(3)《高行健與跨文化劇場》(英譯中,合譯,柯思仁著),香港:大山文化出版社,2015年11月。
(4)《銀色金屬戀人》(英譯中,Tanith Lee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年4月。
(5)《一隻鳥的選擇》(英譯中,Iain Reid著),重慶大學出版社,2012年6月。
(6)《再見,西方文化》(英譯中,合譯,Norman Douglas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5月。
(7)《美國人對世界文明的五大貢獻》(英譯中,合譯,Charles William Eliot等著),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年9月。 [1] 

陳濤科研項目

(1)"21世紀北京城市影像的空間再現與體感",北京市社科基金共建項目重點項目,項目主持人,2022年,在研。
(2)"歐美早期電影的知覺範式研究",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項目,項目主持人,2018年,已結項。
(3)"當代電影中的北京城市空間研究",北京市社科基金青年項目,項目主持人,2015年,已結項。
(4)"當代新加坡電影的空間與認同",教育部留學歸國人員科研啓動基金項目,項目主持人,2014年,已結項。
(5)"歐美早期電影的聲音風景研究",中國人民大學社科基金面上項目,項目主持人,2022年,在研。
(6)"中國當代電影中的城市遊民",中國人民大學新教師啓動金項目,項目主持人,2014年,已結項。
(7)"20世紀中國文學學術話語體系的形成、建構與反思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項目參與者,2020年,在研。
(8)"中化文化與華語電影美學關係研究",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項目參與者,2016年,已結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