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滿華

鎖定
陳滿華,男,1963年出生於湖南安仁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9]  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語言理論與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致力於語法理論、漢語語法和語言學史等方面的研究。已有80餘篇論文刊發在《中國語文》外語教學與研究《當代語言學》《外國語》 [1]  刊物上,出版《體詞謂語句研究》等4部專著,譯著1部(喬姆斯基《句法結構》(第2版) [7]  [8]  。也發表了一定數量的散文(含隨筆)、札記。
中文名
陳滿華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63年7月
畢業院校
中國人民大學
職    業
教師
出生地
湖南省安仁縣
代表作品
《體詞謂語句研究》《關於構式語法理論的幾個問題》

陳滿華人物經歷

教育
2005年在中國人民大學獲博士學位
1991年在中國人民大學碩士學位
1982年畢業於湖南郴州師範專科學校
工作
2009年9月-,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師(常駐國際學院(蘇州研究院))
2008年1月-,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師。
2003年9月-2004年7月,英國杜倫大學東亞系,教育部派出教師。
1996年2月-1998年5月,印度國際大學,人民大學派出教師。
1988年8月-2007年12月,中國人民大學對外漢語中心(對外語言學院),教師。
1982年7月-1986年8月,湖南安仁一中,教師。 [9] 

陳滿華主講課程

(1)普通語言學
(2)現代語言學論著選講
(3)現代漢語
(4)語言學概論
(5)專業英語
(6)第二語言習得導論 [9] 

陳滿華主要貢獻

陳滿華 陳滿華
陳滿華的學術研究領域為語法理論、漢語語法及語言學史。已在近30家學術刊物(含社科類報紙的學術性專欄)上發表論文80餘篇、學術評論多篇,其中大部分刊發在語言學類核心刊物上,相當一部分發表在《中國語文》、《中國語言學報》、《外語教學與研究》、《當代語言學》、《外國語》等期刊上,出版4部專著,其中一部已再版(修訂版)。先後在印度、英國、奧地利、德國、瑞士、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等多個國家長期任教或參訪考察、進行學術交流, [2]  近年來應邀到維也納大學、四川大學、同濟大學、湖南師大、解放軍外國語學院、蘇州大學等高校舉辦學術講座 [2-3] 
主要研究方向為語法理論、漢語語法,兼及語言學史,致力於現代漢語句法語義、構式語法理論等領域的研究,在早期歷史比較語言學史、早期生成語法理論經典譯介等方面也有系列成果。 [8]  多年來,陳滿華在以下兩方面的研究用力甚勤:一,認知語言學,專攻構式語法理論及其應用,在這一領域已發表近20篇論文,約20萬字,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4]  ,被同行列為國內構式語法理論研究的代表性學者之一。 [5]  二,早期歷史比較語言學史,側重於歷史比較語言學的奠基者、東方學大師Sir William Jones及相關課題研究,在該領域也發表了系列成果,出版專著《威廉•瓊斯》
陳滿華教授服膺王力、呂叔湘等語言學大師的“龍蟲並雕”治學理念,同時也因其師範出身的背景以及南北兩地中學從教經歷,對基層語文教育需求有切身體會,因而主張學術研究要接地氣,應走出象牙塔,重視與普及工作結合,關注社會需求 [6]  ,並身體力行,發表了大量語言學及語言應用方面的普及性文章,其中近一半發表在發行量達百萬份、影響甚廣的《演講與口才》,上個世紀90年代上半葉被該雜誌列為核心作者之一,長期跟蹤約稿,曾被評為該刊優秀作者,受到嘉獎。
在學術研究之餘,陳滿華髮表了數十篇散文,其中以文化、學術隨筆所佔比例較重,涉及社會、語言、文化、教育及學術規範等,散見於《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北京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中華讀書報》、《社會科學論壇》等報刊、知名網站(2012年以來有一部分轉發或直接登載在他本人的博客上)。陳滿華的散文、隨筆雖然在主題和內容上尚無刻意的選擇,但是在講述身邊人、凡人事之外更為關注學界和知識界的人物和動態,注重人文和人性,有較為明顯的學者散文(文化散文)、文化(學術)隨筆色彩。比較有代表性的有敍事散文《母親的“號”》、《憶趙世開先生》、《痛悼恩師胡明揚教授》、《美國的朝鮮戰爭紀念館》等,學術(文化)隨筆《大師風範》、《美國的“甲骨文”》、《談學術著作裏的“轉引自”標註》、《收穫、感受與失望——參觀西南聯大舊址》、《另一個漢高祖和他的髮妻》等。 [8] 

陳滿華主要論文

(1)《次話題易位及相關問題》,《中國語文》2022年第6期。 [8] 
(2)《構式視域下的連詞“何況”及“何況”句》,《語言教學與研究》2022年第4期。
(3)《構式語法在中國》,《語言學研究》第三十一輯(2022年7月)。
(4)《漢語量詞的分野與分類詞系統——兼論應用亞里士多德、康德的相關理論之得失》,《當代語言學》2021年第2期。
(5)《“為什麼”“幹嘛”“幹什麼”的異同及相關構式——建議漢語的“WXDY”構式》,《漢語學習》2021年第3期。
(6)《簡評〈英韻三字經〉》,《語言、翻譯與認知》(創刊號)2021年第一輯。
(7)《變換、轉換語法與構式語法的非轉換觀》,《外語教學》2020年第5期。
(8)《可數與不可數:邏輯與語法的糾葛》,《光明日報》“語言文字”版,2020年6月13日。
(9)《“夠”的情態義及構式化研究》(與趙志強合作),《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科版)》2019年第3期。
(10)《譯者能動性的超常發揮——讀〈女人、火與危險事物〉大陸譯本》,《中國社會科學報》,2019年1月17日。
(11)《從擁有、存在到認識情態——“有3”及相關構式研究》(與趙志強合作),《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科版)》2018年第4期。
(12)《喬姆斯基〈句法結構〉漢譯商兑》,《閲江學刊》2017年第1期。
(13)《構式語法的方法論價值芻議》,《東北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2016年第4期。
(14)《從威廉•瓊斯的著作看古波斯語及其與周邊語言的接觸、融合史》,《玉溪師範學院學報》2016年第2期。
(15)Sir William Jones as a Translator: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his Translations of the Chinese Classics, Translating China.V.2016.
(16)《〈構式與構式變化〉述評》,《外語教學與研究》2016年第1期。
(17)A Comparison of Ditransitive Verb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Journal of Chinese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U.S . (《美國中文教學與研究》),V.2015.
(18)《“一M比一M+VP”構式的形式和功能》(與趙志強合作),《漢語學習》,2015年第4期。
(19)《合語法、不合語法與超語法》,《江蘇師範大學學報》2015年第3期。
(20)《情態動詞“至於”及其構式化路徑》(與張慶彬合作),《學術交流》2014年第6期。
(21)《G. Leech的語言學研究管窺》,《通化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科),2015年第1期。
(22)《城市詞典:瑕瑜互見的動態詞庫》(與陳超合作),《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年1月5日。
(23)《關於構式語法的理論取向及相關問題》,《外國語》(上外學報),2014年第5期。
(24)《我國學者的構式思想與西方構式理論之比較——兼談中西語言理論建設方式的差異》《漢語學習》2014年第2期。(與張慶彬合作)
(25)《喬姆斯基〈句法結構〉若干概念、術語的翻譯問題》,《當代語言學》2014年第2期。(與賈瑩合作)
(26)《西方構式語法理論的起源和發展》,《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2014年第1期。
(27)《惠特尼和葉斯柏森的語言經濟思想 ——兼談語言經濟原則的產生及其發展》,《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3年第4期。
(28)《現代漢語方言兒媳稱謂考察》,《山西大學學報》(哲社版)2012年第5期。《語言文字學》2013年第3期轉載。
(29)《威廉•瓊斯:生平、業績和影響》,《中國語言學報》第十五期,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年。
(30)《類型學視野下的首詞重複構式》,《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第3期。
(31)《構式視野下的習語解讀》,《通化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科)2011年第1期。
(32)《由背景化觸發的非反指零形主語小句》,《中國語文》2010年第5期。《語言文字學》2010年第12期轉載。
(33)《漢語習語互文及其構式解讀》,《當代修辭學》2010年第3期。
(34)《威廉•瓊斯的音標研究及其影響》,《語言科學》2010年第1期。
(35)(26)《“X哪兒來的?”與“哪兒來的X?”的構式差異及相關問題》,《漢語學習》2010年第1期。
(36)《關於構式語法理論的幾個問題》,《外語教學與研究》2009年第5期。
(37)《花園幽徑句的層級、產生機制和修辭效果》,《修辭學習》2009年第4期。
(38)《構型性:語言共性研究的另一個視角--漢語主賓語不對稱現象的構型性解釋》,《外國語》2009年第3期。《語言文字學》2009年第9期轉載。
(39)《構式語法理論對二語教學的啓示》,《語言教學與研究》2009年第4期。
(40)《從“愛誰誰”看句法異質現象》,《澳門語言學刊》2009年第2期。
(41)《關於構式的範圍和類型》,《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8年第6期。
(41)《威廉•瓊斯與歷史比較語言學》,《當代語言學》2008年第4期。
(43)《威廉•瓊斯學漢語的經歷及其對中國經典的解讀》,《世界漢語教學》2008年第3期。
(44)《〈納氏文法〉在中國的傳播及其對漢語語法研究的影響》,《漢語學習》2008年第3期。
(45)《〈納氏文法〉的修辭論及其對唐鉞〈修辭格〉的影響》,《修辭學習》2008年第1期。
(46)《體詞謂語句形式的熟語考察》,《語言文字應用》,2007年第2期。
(47)《北京話“人家”省略為“人”的現象考察》,《漢語學習》,2007年第4期。
(48)《“語感”的英譯》,《辭書研究》,2007年第2期。
(49)《威廉•瓊斯的漢語研究》,《語言研究》2007年第1期。
(50)《〈古書疑義舉例〉中有關修辭的論述》,《修辭學習》2006年第3期。
(51)《60年來的體詞謂語句研究述評》,《漢語學習》2006年第2期。
(52)《“Sadhu”是什麼?--兼談“holy man”的漢譯》,《中國翻譯》,2003年2期。
(53)《關於體詞謂語句》,《語言應用與研究》(第一輯),2003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54)Confucian Thought: Philosophy Rather Than Religion,The Statesman, Jan 1.1998 , Calcutta,India.
(55)《“VO的N”轉化為同義粘合式偏正短語的規則》,《漢語學習》,1997年2期。
(56)《評〈中國語言學大辭典〉》,《中國語文》1996年第4期。
(57)《湖南安仁方言詞彙》,《方言》1995年第2- 4期,1996年第1期。
(58)《史書、方言中所見的稱謂“越級”現象》,《文史知識》1995年第11期。
(59)《俞敏語言學論著的語言風格》,《修辭學習》1995年第4期。
(60)《“機構名詞+裏/上”結構芻議》,《漢語學習》1995年第3期。
(61)《小議初級班教學的幽默語言策略》,《世界漢語教學》1995年第2期。
(62)《從外國學生的病句看方位詞的用法》,《語言教學與研究》1995年第3期。
(63)《詞義之間的關係與同義詞反義詞的構成》,《漢語學習》1994年第2期。
(64)《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漢語規範問題》,《語文建設》1993年第11期。
(65)《“東”“西”與“east”“west”》,《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3年第4期。
(66)《湖南安仁方言的句段關聯助詞》,《中國語文》1993年第3期。
(67)《有關漢語水平考試的幾點意見》,《語言教學與研究》1993年第2期。
(68)《也説“朱門酒肉臭”》《光明日報》1993年3月4日。
(69)《〈獻疑〉讀後之嫌疑》,《語文建設》1992年第10期。 [9] 

陳滿華專著

(1)《威廉•瓊斯:東方學、歷史比較語言學的先驅》,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體詞謂語句研究》,中國文聯出版社,2008。
(3)《漢語事實的描寫和考察》,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
(4)《安仁方言》,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1995。 [9] 

陳滿華譯著

句法結構(第2版),商務印書館,2022。
《發展漢語:初級漢語(下)》(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6年7月;詞彙及語法部分中譯英譯者) [9] 

陳滿華普及文章

1.《避而不答,效果更佳》,《演講與口才》1991年1期。
2.《怎樣與外國人攀談》,《現代交際》1991年第4期。
3.《請勿濫用“外交辭令”》,《公共關係》1992年1期。
4.《談談“祝福語”及其應用》,《演講與口才》1992年3期。
5.《方言與交際》,《現代交際》1992年5期。
6.《注意言語交際中的性別差異》,《現代交際》1992年8期。
7.《言語新巧助推銷》,《現代交際》1992年第12期。
8.《説好戀愛的開場白》,《演講與口才》1992年第9期。
9.《戀愛中的“甜言”和“醋語”》,《演講與口才》1992年10期。
10.《戀愛中的敏感話題》,《演講與口才》1992年第11期。
11.《避免誤用“外交辭令”》,《普通話》(香港)1993年第1期。
12.《戀愛時拜見對方父母如何交談》,《演講與口才》1993年第1期。
13.《談言語中的措辭與受話人的心理》,《演講與口才》1993年4期。
14.《不傷面子的索賠索還技巧》,《演講與口才》1993年7期。
15.《一個婚禮主持人的“口彩”》,《演講與口才》1993年第12期。
16.《製作廣告要注意語言規範》,《寫作》1994年2期(2月15日)。
17.《求人還需巧開口》,《演講與口才》1994年第3期。
18.《精彩的謊言》,《現代交際》1994年第9期。
19.《精彩的“喉稿”》,《現代交際》1995年5期。

陳滿華散文、札記等

1.《想念你,家鄉的分社節》,《中國人民大學》(校報)1987年6月5日。
2.《丹江在唱一首歌》,《中國人民大學》(校報)1987年9月5日。
3.《母親的“號”》,《生活週刊》(上海,筆名“京民”),1992年2月16日。
4.《你儘管往美里穿》,《北京日報》1992年8月12日。
5.《大蝦先生》,《中國電力報》,1992年10月10日。
6.《波羅的海三國風情掠影》,《現代交際》1992年第3期。《讀者文摘》1992年第8期部分轉載。
7.《高等學府裏的洋學生》,《中國電力報》,1993年2月16日。
8.《大師風範》,《人民日報》,1998年10月16日。
9.《印度風俗拾遺》,《世界博覽》1999年6期。
10.《淘盡黃沙始見金——讀梅爾維爾的〈漂亮水手〉》《中國書報刊博覽》,2003年7月12日。
11.《美國的“甲骨文”?》,《北京晚報》2006年4月10日。
12.《憶趙世開先生》,學術批評網2011年5月1日;《社會科學論壇》2011年第9期。
13.《痛悼恩師胡明揚教授》,學術批評網2011年6月27日;《人大江南報》2011年9
月6日,總第16期。收入《燭照學林——胡明揚先生紀念文集》,商務印書館,2013 年6月。
14.《三答張偉然教授》,學術批評網,2011年4月2日。
15.《駁“學界黑社會化現象”説》,學術批評網,2012年2月9日。
16.《從“轉引自”標註問題談學術規範與學術寫作 》,學術批評網,2012年11月2 日。
17.《收穫、感受與失望——參觀西南聯大舊址》,《社會科學論壇》2012年第12期。
18.《我的母親歐陽發英》,學術批評網,2013年2月15日。
19.《另一個漢高祖和他的髮妻》,《中華讀書報》2013年2月20日第15版。
20.《漫議印度的徵婚廣告》,《中華讀書報》2013年4月24日第19版。
21.《譯著應標註譯者和“三原”信息》,《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8月5日第484期“評論”版。(本文的擴展版《譯者的署名與譯著的“三原”信息》發佈於學術批評網,2013年8月13日。)
22. 也説族譜的存史、資治及教化功能——以湖南安仁港頭(新渡)陳氏十二修族譜為例,《湘南學院學報》2014年第1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