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楚故城

鎖定
陳楚故城是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4]  ,位於河南省周口淮陽區。此城是西周初年,陳國國君陳胡公始築,為陳國都城。滅陳後,於公元前 278 年遷都於此,因這裏曾經是陳楚兩國故都,故稱“陳楚故城”。 [1]  考古工作者多次對“陳楚故城”城牆進行調查勘探,截至2022年的考古成果得出的結論是“陳楚故城”分內、外城,其中,內城城牆周長4.2公里,外城城牆周長約13.3公里,其始建年代均不晚於春秋時期 [5]  。該城延續使用的3000多年間,曾多次修築,增修層次明顯。
如今,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南省歷史文化名城陳楚故城被萬畝龍湖環抱,風光秀麗,景色優美,被譽為“中原水城”。 [3] 
中文名
陳楚故城
地理位置
河南省周口市淮陽區
始建於
西周時期
記    載
《淮寧縣誌》
類    別
古建築

陳楚故城發展歷史

陳楚故城 陳楚故城
陳楚故城即今周口淮陽區城址,始建於公元前1l世紀的西周時期。西周初,周武王以元女太姬配舜之後代媯滿,封媯滿於陳,建陳國,為三恪和春秋十二諸侯之一,其建都於宛丘,也就是今天的周口淮陽區城關鎮一帶 [5]  。公元前550年,陳國大夫慶寅、慶虎為防楚兵復修陳城。公元前478年,楚滅陳,夷陳為縣,再築陳城。公元前278年,楚國郢都被秦攻破,楚頃襄王遷都來陳,稱“郢陳”,復大築陳城,故稱陳楚故城。

陳楚故城史料記載

民國5年(1916年)《淮陽縣誌》記載:“州城即古陳國”。《九域志》記為陳胡公築;陳胡公建築國都,傳25代國君,歷經640餘年。戰國末期又曾作為楚國的臨時國都,《太平寰宇記》記載為楚惠王築。《水經注》雲:“南廓裏有淮陽城,子產置。周長九里十三步。”《元和郡縣圖志》記載:“陳州州城枕蔡水,週迴三十里。”
1980年5月省考古研究院,對縣城進行了調查,並對城東南角進行試掘,城垣殘高2米至5米,最寬處達20餘米,夯土建成。故城為方形,有內外兩城,外城周長15公里,內城周長4.5公里,與史書記載的“九里十三步”基本吻合。出土文物有春秋戰國時期的板瓦、簡瓦、盆、罐、豆以及蚊鼻錢等。經考證,此城的建築年代始於春秋,後經戰國、漢以及宋、明等時代,多次修築。周朝的陳國國都,楚國北遷後的楚都,“張楚”政權的所在地及漢淮陽國治所,均設於此。 [2] 
清道光六年(1826年)《淮寧縣誌》載:“明洪武辛亥,指揮陳亨易磚垣,延袤七里有奇,高三丈,址廣五丈五尺。四門各增甕城,四隅各為角樓,敵台四十九,堞計二千七百,池深一丈五尺,廣二丈有奇”。明朝後因戰亂頻繁,城牆多次坍塌,幾經修復。
清末,內城城垣周長為4.5公里,高8米,堞計2211個。城牆上每隔90米建5米見方的敵台(由青磚壘砌),共有敵台49座。牆內各隅建一座8.3米見方的磚木結構、綠瓦覆頂的閣樓,飛角凌空,結構奇特,典雅別緻。東南有魁星樓。城垣四方出入各有三道城門:第一道門高約6.7米,寬5米,門厚0.25米至O.3米,由鐵皮包面,鐵帽釘鑲嵌,上方為青磚砌成的扇形拱門。第二道門與第一道門相隔6.7米,連接兩道門的牆呈弧形甕券(也叫甕城)。牆上有用於護城的炮眼,兩邊有配房。第三道門與第二道門相隔約10米;兩條呈弧形的短牆分別由第二道門兩側連接第三道門兩邊的城牆,形成一個較大的甕券。甕券兩邊各設門衞房,置有護城設施。第三道大門上方各建三楹二層磚木結構門樓。城池深5米,寬6.7米,出入城門置有吊橋,外有萬畝城湖環抱。故城共有44條街。東門保12條街,為順城街、坊子街、季家街、龍亭街、鐘樓街、縣門街、縣后街、鐘樓南街、文昌宮街、縣照壁后街、曹關帝廟街、鼓樓北大街;南門保10條街,為順城街、南大街、樹行街、新街、布店街、儒學街、高牌坊街、老齊窪街、黨姑寺街、關帝廟后街;西門保11條街,為順城街、石佛街、學道街、羊圈街、馬巷街、朱家街、鹽店街、大慈庵街、前武營街、後武營街、火神閣北大街;北門保11條街,為順城街、北大街、土塔街、府後街、小倉街、道門街、北當鋪后街、清真寺街、大營坊街、小營坊街、五福街。

陳楚故城考古發掘

早在1980年5月至6月間,河南省博物館文物工作隊首次在淮陽內城南城牆東端開挖探溝進行試掘。此處夯築城牆殘高2米至5米,基寬20餘米,出土有板瓦、筒瓦、陶鬲、豆及銅蟻鼻錢等。當時考古專家認為,城牆始建年代不晚於春秋時期,後經戰國、西漢和宋、明、清時期多次修築 [5] 
近10年來,考古工作者多次對“陳楚故城”城牆進行調查勘探,截至2022年的考古成果得出的結論是“陳楚故城”分內、外城,其中,內城城牆周長4.2公里,外城城牆周長約13.3公里,其始建年代均不晚於春秋時期 [5] 

陳楚故城保護利用

“歷史,不能只停留在書籍記載裏,也不能只體現在書本繪畫中,如果有可能,利用現代技術直觀地展示給後人,這將是對文化傳承的創新和發展。” [5] 
陳楚故城是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為有效保護文物安全,讓文物真正“活起來”,淮陽區謀劃實施了陳楚故城內城城牆遺址保護利用展示項目 [4] 
該項目包括3個子項:一是陳楚故城內城城牆遺址保護利用工程;二是環城牆遺址遊步道建設工程;三是四門(東門明化門、南門孝義門、西門平信門、北門永安門)8個節點廣場建設工程及夯土城牆及包磚城牆展示建設工程 [4] 
微風拂過湖面,泛起微微漣漪,淮陽萬畝龍湖之上的平信橋旁,“陳楚故城”的石碑矗立在那裏,這是早在1986年就被認定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5]  從這裏出發,沿着萬畝龍湖的湖堤北行,便進入了“陳楚故城內城城牆遺址公園”。左側是風光旖旎的龍湖,右側便是高高堆起的古城城牆遺址 [5] 
城牆牆根兩側,內外建有環“城”廊道,而城牆牆體則採取覆土綠化的方式予以保護和展示。現在人們可以漫步在長滿青草的城牆之上,欣賞古城與龍湖交相輝映的風采,還可以領略到淮陽厚重的歷史文化 [5] 
環城牆前行,於新華大街西側的北門處,便是正在復建的“夯土城牆段”。這段高大的城牆,真實再現了春秋早期淮陽古城城牆的模樣,層層夯土清晰可見,為後人展示着大約3000年前先民們的智慧結晶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