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杰

(原廣東第四路軍總司令部參謀處處長)

鎖定
陳杰(1894—1951),字劍侯,乳名高科,豐順留隍鎮下柵村人。歷任廣庚艦、海瑞艦、飛鷹艦等軍艦上校艦長及參謀長,廣東第四路軍總司令部參謀處處長,汕頭海軍接收辦事處上校主任。 [1] 
中文名
陳杰
籍    貫
豐順留隍鎮下柵村
出生日期
1894年
逝世日期
1951年

目錄

陳杰人物經歷

陳杰生於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從小過着貧困生活,使他養成樸素、耐勞苦的品德。他自幼天資聰慧,酷愛讀書,以優異成績考進省立潮州金山中學。他性剛毅,重情義,善交友,中學畢業後博得同鄉親友陳勉吾的信任和資助。他胸懷習武救國的大志,瞞着家庭,奔赴廣州報考黃埔水師學堂(後改名為黃埔海軍軍官學校)。在學期間,受到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啓迪,深為孫中山政治主張的影響,決心獻身革命。畢業後,他參加了清政府新軍,加入中國同盟會,自此,便積極支持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傳播革命火種,投身於反帝反封建的鬥爭。
民國4年(1915),他偕同水師學堂新舊學友,發起討伐袁世凱鬥爭,一舉繳獲北洋艦隊的海圻艦、海探艦、海瑞艦等大型軍艦及大小艦多艘,旋即宣告成立廣東海軍艦隊,隸屬國民黨軍海軍總部,稱第四艦隊。陳杰出任海圻艦中校艦長,後調任永豐艦上校艦長。
民國11年(1922)6月16日,陳炯明背叛孫中山,炮擊觀音山總統府,孫中山星夜撤往沙面白鵝潭,登上永豐艦脱險離開廣州。其時,陳杰肩負保衞孫中山安全脱險的重任。由於是突發事件,該艦深夜倉促啓航,來不及做好遠航準備,故艦上缺水、缺燃料,不能遠洋航行。軍艦抵達葡屬澳門後,孫中山才轉程北上。陳杰護送孫中山一行安全脱險後,即帶領永豐艦全體官兵駛回虎門,參加聲討陳炯明鬥爭,直至翌年春把陳炯明部趕出廣州。以後幾年,陳杰在廣東海軍總司令陳策部任職,歷任廣庚艦、海瑞艦、飛鷹艦等軍艦上校艦長及參謀長等職。在任職期間,他忠心耿耿,認真負責,屢立戰功。
民國19年(1930)夏,粵軍第一集團軍總司令陳濟棠獨霸兩廣,割據一方,自成西南皇。海軍總司令陳策不滿陳濟棠之行徑,故將能駛出深海的艦艇全部集中到海南島,並培訓一支海軍陸戰隊,由陳杰擔任艦長的飛鷹艦作為旗艦(即指揮艦),與陳濟棠對抗。不久,陳濟棠派遣丁紀徐率空軍戰鬥機瘋狂炸沉飛鷹艦,由此瓦解了廣東海軍艦隊的實力,迫使陳策下台。接着,海圻艦、海探艦、海瑞艦、中山艦等軍艦全部調往上海歸屬中央領導。陳杰也受到牽連,被迫離開軍旅,避居香港。
民國26年(1937),抗日戰爭爆發,國難當頭的時候,陳杰抗日救國心切,再次從戎,出任廣東第四路軍總司令部參謀處處長,負責策劃粵桂兩省各江河之防務事宜。在職期間,他兢兢業業,埋頭苦幹,為確保兩廣江河防務的安全做出了突出成績。1940年,因不滿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的不抵抗主義政策,而辭官回鄉,經營小農場,憑自己的勞動謀職。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他恢復軍職,被派往汕頭任海軍接收辦事處上校主任之職。翌年夏,接收日本海軍事務結束後,他對蔣介石發動內戰深惡痛絕,乃決心退出仕途,故又解甲歸田。他回到家鄉留隍鎮後,盡力為鄉民辦好事。他倡建球山中學圖書館,命名為“大泉圖書館”,自己捐贈圖書近萬冊,直到現在,還保存着蓋有“劍侯藏書”印章的圖書。他關心、支持游擊隊,經常送槍送糧,對人民革命事業做過很多有益的工作。他對親友鄉人有事而求於他時,他總是盡力幫助,對鄉親貧困疾苦,還常常解囊相助。此外,他為保護鄉民的安全更不遺餘力。時值解放前夕,國民黨喻英奇部借剿共之名,到此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其部屬馬大大隊準備圍剿老蘇區仙蜂村和割布村,村民聞訊人心惶惶,四處逃生。在這危急關頭,他挺身而出,跟喻英奇及其部下交涉,為民請命,冒危難於生死存亡之秋,不畏艱險,舍已救人。他據理力爭,一言九鼎,而保全了兩個村近萬人口的生命財產安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為共產黨的政策所感動,被推選為豐順縣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並被評為開明士紳。
陳杰一生清廉剛直,嫉惡如仇,不阿諛逢迎,不取非分之財,不收非公之禮,不準下屬對百姓敲詐勒索,滋擾惹事;對待官兵則十分體恤,愛護民眾,深為士卒、百姓所敬重與愛戴。由於他一生戎馬倥傯,身心勞瘁,終因積勞成疾,於1951年6月在留隍鎮外街住宅猝然去逝,終年58歲。他的舊友、親友聞耗,哀痛殊深。
陳杰的子孫輩們在他的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精神薰陶下,為國家的興亡和民族的振興而前赴後繼,拋頭顱,灑熱血,義無返顧,其中為國捐軀者有3人。 [1] 
參考資料
  • 1.    林韓璋主編,豐順人物辭典,中山大學出版社,1996.12,第62-6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