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朝暉

(中國海洋大學教授、國家傑青)

鎖定
陳朝暉,男,1984年9月出生於出生于山東泰安。2017年受聘中國海洋大學“青年英才工程”崗位第一層次教授,現任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海洋動力過程與氣候功能實驗室副主任, [3]  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物理海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1]  未來海洋學院博士生導師。入選2022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山東省泰山學者青年專家、海洋國家實驗室“鰲山人才”優秀青年學者、海洋領域優秀科技青年等人才獎勵。 [3] 
中文名
陳朝暉
出生地
山東泰安 [3] 
出生日期
1984年9月 [3] 
畢業院校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 [1] 
學位/學歷
博士 [1] 
主要成就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2] 

陳朝暉人物經歷

2003-2007,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與大氣學院, 海洋科學,學士學位
2007-2012,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 [1]  與大氣學院, 物理海洋學,博士學位
2012-2014, 中國海洋大學物理海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講師
2015-2016, 中國海洋大學物理海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教授
2017-今, 中國海洋大學物理海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授 [1] 

陳朝暉主要成就

近年來發表論文46篇,授權發明專利4項。
研究成果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3/5),個人獲得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資助(2016年)、海洋領域優秀科技青年(2017年)、山東省泰山學者青年專家(2018年)、第十二屆山東省青年科技獎(2022年)等獎勵和稱號。
擔任國際CLIVAR NPOCE計劃科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際Argo計劃 Deep Argo Mission Team成員,中國海洋學會理事,中國海洋研究委員會委員,基金委共享航次計劃第四屆指導專家組成員,杭州全球海洋Argo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海洋學會深海技術分會理事等。 [2] 
成功揭示了太平洋北赤道流分叉和源地黑潮多時間尺度變化特徵、控制機制以及對局地動力環境的影響,進一步建立了以外部風場強迫和內部海洋調整為核心的全球赤道流分叉季節變化的動力學框架。在Nature,Nature Climate Change,Nature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Physical Oceanography,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Ocean Modelling等國際知名期刊發表論文。 [3] 

陳朝暉主持項目

2023.01-2027.12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海洋多尺度過程觀測與機理研究,400萬
2022.10-2025.09 嶗山實驗室科技創新項目,深海Argo區域觀測網建設,3486.6萬
2021.01-2024.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黑潮延伸體次温躍層渦旋的結構、動力學特徵及生消機制研究,58萬
2018.07-2020.12 山東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專項,西太平洋P1斷面觀測,680萬
2017.07-2019.12 海洋國家實驗室鰲山人才計劃,物理海洋,105萬
2017.06-2019.12 海洋國家實驗室鰲山科技創新計劃,水下移動觀測平台關鍵技術,443萬
2017.01-2019.12 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低緯度西邊界流變異機理,130萬
2016.09-2020.12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黑潮延伸體觀測示範分系統,450萬
2014.01-2016.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太平洋北赤道流分叉對全球變暖響應的機制研究,25萬 [1] 

陳朝暉獲獎記錄

2023 海洋強國青年科學 [4] 
2022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2022 第十二屆山東省青年科技獎
2018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三位)
2018 山東省“泰山學者”青年專家
2017 國家海洋局海洋領域優秀科技青年
2016 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2016 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第五位) [1] 

陳朝暉社會任職

國際CLIVAR NPOCE計劃科學指導委員會 委員
國際Argo計劃 Deep Argo Mission Team 成員
海洋學研究》副主編
中國海洋研究委員會(中國SCOR)委員
杭州全球海洋Argo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學術委員會委員
中國海洋學會深海技術分會理事
中國海洋學會海洋調查專業委員會委員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