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陳景輝
- 國 籍
- 中國
- 民 族
- 漢族
- 出生日期
- 1973年9月
- 畢業院校
- 中國政法大學
- 職 稱
- 教授
- 籍 貫
- 黑龍江省呼蘭縣
教育背景 | 法學學士,黑龍江大學法律系,1996 法學碩士,中國政法大學,1999 法學博士,中國政法大學,2004 | |
研究領域 | 主要興趣:法律理論/法律哲學 關聯興趣:政治哲學/道德哲學 | |
社會兼職 | 1.《中國法律評論》編委會,委員,2021 2.中國人民大學未來法治研究院,研究員,2019 4.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理事,2018 5.黑龍江省人民檢察院專家諮詢會,委員,2018 6.中國法學會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會,理事,2015 7.華東政法大學,兼職教授,2014 8.《法哲學與法社會學論叢》,副主編,2012 9.中國政法大學中歐法學院法哲學與交叉法學研究所,研究員,2011 | |
榮譽獎勵 | 1.中國人民大學“傑出學者”,2019 3.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13 4.中國政法大學“優秀中青年教師培養支持計劃”,2013 5.第四屆“錢端升法學研究成果獎”三等獎,2012 6.第二屆“中國政法大學青年教師優秀科研成果獎”二等獎,2012 7.第一屆“中國政法大學青年教師優秀科研成果獎”三等獎,2010 8.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嶽誠獎教金,2009 9.中國政法大學“校級優秀教師”,2006-2007 | |
代表性成果 | 科研論文 2022 1.“隱私的價值獨特性:個人信息為何應受保護?”,《環球法律評論》2022年第1期,頁36-52 2.“法律、科技與制度化實踐——一個以體育比賽為例的分析框架”,《中國法律評論》2022年第1期,頁117-130 3.“算法之治:法治的另一種可能性?”,《法制與社會發展》2022年第4期,頁121-144 4.“法典化與法體系的內部構成”,《中外法學》2022年第5期,頁1180-1200 2021 1.“法律的‘職業’倫理:一個補強論證”,《浙江社會科學》2021年第1期,頁44-53 2.“憲法的性質:法律總則還是法律環境?——從憲法與部門法的關係出發”,《中外法學》2021年第2期,頁285-304 3.“法學性質爭議的歷史——評舒國瀅著《法學的知識譜系》”,《中國法律評論》2021年第2期,頁163-170 4.“權利可能新興嗎?——新興權利的兩個命題及其批判”,《法制與社會發展》2021年第3期,頁90-110 2020 1.“不可放棄的權利:它能成立嗎?”,《清華法學》2020年第2期,頁5-21 2.“算法的法律性質:言論、商業秘密還是正當程序?”,《比較法研究》2020年第2期,頁120-131 《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20年第4期 3.“自動駕駛與乘客優先”,《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20年第6期,頁6-19 2019 1.“迴應‘權利泛化’的挑戰”,《法商研究》2019年第3期,頁40-49 《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9年第4期 《社會科學文摘》2019年第6期 2.“地方法制的概念有規範性基礎嗎?”,《中國法律評論》2019年第3期,頁27-33 3.“權利的規範力:一個對利益論的批判”,《中外法學》2019年第3期,頁584-602 4.“實踐權威能夠創造義務嗎?”,《法制與社會發展》2019年第4期,頁80-98 5.“法理學的性質:關於法律一般屬性的討論如何可靠”,《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9年第4期,頁62-77 人大複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2020年第1期 6.“有理由支持基因改進嗎?”,《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9年第5期,頁6-18 2018 1.“‘習慣法’是法律嗎?”,《法學》2018年第1期,頁3-18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8年第6期 *人大複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2018年第7期 2.“捍衞預防原則:科技風險的法律姿態”,《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8年第 1期,頁59-71 3.“存在做錯事的權利嗎?”,《法律科學》2018年第2期,頁3-14 *人大複印資料《法學文摘》2018年第2期 4.“部門法學的教義化及其限度”,《中國法律評論》2018年第3期,頁67-81 *人大複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2018年第11期 5.“人工智能的法律挑戰:應該從哪裏開始?”,《比較法研究》2018年第5 期,頁136-148 6.”法律權利的性質:它於道德權利必然相關嗎?”,《浙江社會科學》2018 年第10期,頁4-12 2017 1.“法治必然承諾特定價值嗎?”,《清華法學》2017年第1期,頁5-21 2.“比例原則的普遍化與基本權利的性質”,《中國法學》2017年第5期,頁279-302 *人大複印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18年第1期 2016 “忠誠於法律的職業倫理——破解法律人道德困境的基本方案”,《法制與社 會發展》2016年第4期,頁149-172 2015 1.”面對轉基因問題的法律態度——法律人應當如何思考科學問題”,《法學》 2015年第9期,頁118-128 《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5年第6期 *人大複印資料《法學文摘》2016年第1期 2.”法理論的性質:一元論還是二元論?——德沃金方法論的批判性重構”, 《清華法學》2015年第6期,頁5-29 2014 1.“哈特的接受論證與法律的規範性——對‘莊世同/王鵬翔’之爭的評論”, 《中研院法學期刊》第14期,頁407-428 2.“法理論為什麼是重要的?——法學的知識框架及法理學在其中的地位”, 《法學》2014年第3期,頁50-67 *人大複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2014年第6期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4年第7期 3.“權利和義務是對應的嗎?”,《法制與社會發展》2014年第3期,頁33-53 2013 1.“法律與社會科學研究的方法論批判”,《政法論壇》2013年第1期,頁46-60 《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3年第2期 人大複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2014年第2期 2. “同案同判:法律義務還是道德要求”,《中國法學》2013年第3期,頁46-61 人大複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2013年第10期 3.“命令與法的基本性質”,《北方法學》2013年第4期,頁5-15 4.“《法理學》課程體系的兩個難題”,《中國法學教育研究》,2013,頁61-67 2012 1.“法律的內在價值與法治”,《法制與社會發展》2012年第1期,頁3-25 人大複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2012年第5期 2.“存在一種獨立的原則理論嗎?”,《浙江社會科學》2012年第3期,頁38-44 3.“道德善、理性化與法的規範性”,《法律科學》2012年第4期,頁25-36 2011 1.“開放結構的諸層次”,《中外法學》2011年第4期,頁665-680 2.“哈特《法律的概念》導讀”,《台灣法學雜誌》第189期(2011),頁28-38 2010 “規則的擴張:類比推理的結構與正當化”,《法哲學與法社會學論叢》2010 年第1期,頁165-195 2009 “裁判可接受性概念之反省”,《法學研究》2009年第4期,頁3-17 2008 1. “規則的普遍性與類比推理”,《求是學刊》2008年第1期,頁76-81 2.“規則、道德衡量與法律推理”,《中國法學》2008年第5期,頁46-62 2007 1. “什麼是內在觀點?”,《法制與社會發展》2007年第5期,頁3-13 2.“權威與法概念:理論史的考察”,《法哲學與法社會學論叢》2007年第2期,頁169-192 2006 1. “作為社會事實的法——實證觀念與哈特的社會規則理論”,《法哲學與法社會學論叢》2006年第1期,頁3-23 2. “合規範性:規範基礎上的合法觀念”,《政法論壇》2006年第2期,頁58-72 人大複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2006年第7期 3. “原則與法律的來源”,《比較法研究》2006年第4期,頁1-14 4. “原則、自由裁量與依法裁判”,《法學研究》2006年第5期,頁121-137 2005 “另一種法律推理的可能性”,《法哲學與法社會學論叢》2005年卷,頁293-308 2004 1.“法律解釋的效力:一個難題的追問”,《浙江社會科學》2004年第5期,頁72-76 《法理學精粹》,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年版 2.“獨立的法之研究對象的確立”,《法哲學與法社會學論叢》2004年卷,頁169-206 2003 “事實的法律意義”,《中外法學》2003年第6期,頁661-679 《訴訟法學精粹》,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年版 學術著作 1.《實踐理由與法律推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290頁 2.《法律的界限:實證主義命題羣之展開》,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07,349頁 【書評】王鵬翔:“追尋當代英美法實證主義的發展軌跡”,《政治與社會 哲學評論》第31期(2009),頁175-183 | |
代表性項目 |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13 | |
其它 | 1999-2004,黑龍江大學法學院,助教 2004-2019,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講師(2004-2008)/副教授(2008-2015)/教授(2015-2019) 2014-2015,波士頓大學哲學系,訪問學者 |
- 參考資料
-
- 1. 在職教師 > 陳景輝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引用日期2019-09-27]
- 2. 陳景輝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引用日期202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