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景肅

(南宋官員)

鎖定
陳景肅(北宋末至南宋初),字和仲,唐開漳將軍陳元光第十九代裔孫。祖父陳湯徵以承事郎謫知廣東潮陽縣,卜居直浦都柳崗鄉西山徽嶺,為潮陽開基祖。父陳文晦隱居不仕,博覽古今,通達文武,人稱為學海,誥封承義郎,贈封朝奉大夫,生五子,號五景。長子陳景雍、次子陳景備、三子陳景肅、四子陳景俊、五子陳景修。
景肅少時師事漳浦高登,曾與秦梓出使燕趙,欲表為祈請使沒有接受,而回雲霄仙人峯下講學。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登進士,歷仙遊縣令、湖南提舉、南恩知州。後詔入朝知制誥,因厭惡秦檜在朝沒有接受,轉任台州、湖州知州。由於經常作詩寫文章譏刺秦檜,被秦檜黨羽記恨,遂請求辭職回鄉,與門人楊士訓、吳大成等講學於仙人峯石屏書院和漸山石榴洞(今屬詔安)。著有《拮翠集》若干卷,已散佚。石屏書院為景肅與6位門人講學處,後世稱七賢堂,有對聯“吾道南來先朱文公漳南講學,兩宮北去痛嶽武穆塞北班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檜死,詔復知制誥,至80餘歲辭官歸。時南恩州叛服不常,朝議宣慰非景肅不可,又奉旨往南恩州,使嶺南得以安定。卒贈光祿大夫、資政殿大學士,諡廉獻。
子肇,紹熙參知政事;孫格,從帝昺死於崖山;女孫碧娘,嫁都統張達為妻,送夫勤王赴崖山,達戰死,碧娘絕食而亡,人稱“一門忠烈”。
本    名
陳景肅
和仲
所處時代
南宋
出生地
福建雲霄陳岱

陳景肅人物生平

紹興初年,陳景肅因學行優異,被地方官員推薦入朝,曾奉命跟隨秦梓出使燕、趙。秦梓回朝後,上表建議任命陳景肅為祈請使,朝廷沒有接受,於是陳景肅便回鄉在仙人峯下設帳授徒。儒生吳大成、薛京、楊耿、鄭柔等人,相率前往拜陳景肅為師。紹興二十年 1150年 遷建漸山石屏書院,並在講堂周圍廣植石榴,築成所謂石榴洞。這一年的端陽節後,他們舉行了一次石榴洞聯吟盛會。在聯吟會上,七賢盡情讚頌石榴的高貴品質和豔麗的姿態,警告“皓日宣威莫我欺”,還表示了“俟時紅爛兮照乾坤”的抱負。這些歌詞,由陳景肅綜合整理成《石榴洞賦》,現仍存於七賢庵左廊牆上。
紹興二十一年 1151年 ,陳景肅考中進士,出任官職。鄭柔、薛京、楊耿、吳大成等人也分別入京都太學肄業。當時,奸相秦檜弄權,朝綱混亂,陳景肅因題詠諷刺檜黨被罷還鄉,其間,吳大成也因廷對“言侵時相”,被秦檜視為陳景肅黨羽而許其回籍,於是他們再度聚首於石榴洞,繼續讀書講學。紹興二十五年 1155年 冬,大奸臣秦檜病死,第二年,朝廷開始恢復被秦檜罷黜官員的職務。陳景肅被起用回朝,並擔任知制誥職務。吳大成、鄭柔也回太學肄業。但此後的政局仍反覆不安定,秦檜餘黨繼續控制朝廷,是非顛倒,朝政混亂,所以七賢們仍鬱郁不得志。但他們並沒有屈服,寧可不仕回鄉,也要堅持民族氣節,與權奸鬥爭到底。

陳景肅成就及榮譽

在石榴洞數十年間,陳景肅和他的朋友、學生講學之餘,聚樂賦詩,蒔花植樹。當時許多文化名人如陳俊卿 曾任丞相 、梁克家 曾任丞相 、朱熹(時任漳州知事)、陳淳(理學家)等多次在這裏相聚,研討理學,辨訂經籍,註疏詩禮,登臨觴詠,賦詩唱和。這裏實際上成為當時漳南一帶的文化淵源。至今還留下《石榴洞賦》和《洞仙梅花聯句》等篇什 載《詔安縣誌·藝文》 。
陳景肅諸人死後,四都人民在石榴洞講堂遺址,奉祀他們的神牌。到明朝嘉靖二十二年 1543年 ,福建提督夏月川應鄉人楊江永 歷官雲南石屏州知州 等人請求,將陳景肅、翁待舉等七人作為鄉賢仍奉祀於石榴洞講堂舊址。後人稱其為“漸山七賢”,奉祀處稱為七賢庵。清代嘉慶癸酉年(1813年)曾重修,近年來再度修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