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日新

(“平朔模式”的創造者、平朔煤炭原總經理)

鎖定
陳日新,男,漢族,中共黨員,1932年6月出生,2007年12月去世,山西大同人,原平朔煤炭工業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曾任原大同礦務局局長,朔州市政協主席。 [1] 
中文名
陳日新
出生地
山西大同
出生日期
1932年6月
逝世日期
2007年12月

陳日新人物生平

他以敢闖敢試敢冒風險的精神,率先引進西方先進經驗和設備,使我國改革開放初期首個最大的中外合作項目——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礦建設項目從開工建設到竣工投產,只用當時我國建設礦山週期的1/4時間,創造了“三高一快”的平朔模式,推動了我國煤炭工業露天開採水平一步跨越30年。探索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模式,為大規模引進外資、合作創辦企業發揮了示範引領作用。安太堡煤礦被譽為我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 [1] 

陳日新人物事蹟

受命於改革開放之初
1981年11月,在大同礦務局奮戰了大半輩子、已經被任命為山西省煤管局副局長的陳日新,毅然挑起了組建“中國平朔露天煤礦籌備處”的重擔。從1982年1月任籌備處主任到1992年底離任的整整10年,對陳日新來説是他人生最大的一次拼搏。
平朔安太堡露天礦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第一個中外合作項目,被稱為改革開放的“試驗田”。作為新事物,在前期建設過程中,經受了來自體制上、思想上、管理上以及文化上的各方面挑戰。
工程還沒有正式動工,國內就已經議論紛紛,説中國又出了李鴻章,要把資源賣給外國人;説平朔大膽胡鬧,要把生活區圍牆築成“城牆”,各種聲音交雜於耳。陳日新不負黨的重託,頂着壓力,以堅定的信念、無謂的勇氣和創新的思維克服了一個又一個難關。
面對這樣一項巨大的建設工程,他做出了“兩大塊、六條線、五同步”的戰略決策,提出“全面起步,總體推進”八字方針,力求總體最佳速度。把工業區和生活區劃做兩大塊,分鐵路、公路、水路、電路、通訊網路、徵地拆遷和漢墓發掘六條戰線,與外方談判、進行可行性研究的同時開始進行現場準備;在工業區建設的同時開始生活區建設;礦山建設和鐵路建設同時進行;配套工程同主體工程一起完成;在企業建設的同時完成黨、政、工、團組織的建設。
為了確保工程質量和進度,陳日新親自抓招標。他憑藉豐富經驗,選擇了一些專業對口、定額合理、技術裝備精良的設計、施工單位。例如把鐵路工程包給鐵道部的一家設計院和一個工程局,把公路工程包給山西省公路局和雁北公路總段,徵地拆遷作為5%股份由地方政策一攬大包乾,生活區的設計由西北建築設計院設計,山西省第2建設公司承擔建設……這一項措施,把十幾個單位和上萬人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極大地簡化了辦事手續。施工隊一邊拿設計圖紙,一邊施工,建設速度大大加快。 [2] 
開弓沒有回頭箭
對建設平朔安太堡露天礦,陳日新的信念是隻能成功,不能失敗。
從1982年6月開始做前期準備工作到1985年6月,整整3年,由於合作合同籤不了字,項目批不下來,一直不能貸款,導致許多工作無法開展。那段日子也是陳日新面對的最大挑戰。
那一年,國家撥付的幾千萬元就快花光了,幾十個設計施工單位和25000人的建設大軍已經進入礦區。公司幾位領導三番五次到銀行請求貸款,款沒貸到,卻傳出了“平朔平朔,就憑嘴説”的順口溜。國際市場上煤價大幅度下跌,談判桌上傳來的消息説對方要打退堂鼓。全線人心浮動,輿論四起,似乎工程將要下馬。陳日新堅定地和戰友們説,“平朔項目不會下馬,因為黨的開放政策不會改變,外國人真的不幹,我們自己幹,也非幹成不可!”
為了項目貸款的事,他在北京一住就是一個月,50多歲的年紀,不辭勞苦天天往返於煤炭部、計委和經貿委之間……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陳日新的不懈努力和積極爭取下,國家計委分兩次批給平朔項目5000萬元。陽光驅散了陰影,平朔工程又日新月異地飛速前進了。
勝利的喜悦還未收回,又一大難題迎面倒來,就是引進採礦設備的接運組裝問題。面對總數416台(套)、總重量5萬多噸,而且都是國內從未接運組裝過的超長和超寬設備,陳日新經過反覆研究,果斷拍板:我們自己幹!這不是蠻幹,因為有兩位同志在原單位參加過22套引進綜合採礦設備的接運和組裝,有實踐經驗;還有一批高級焊工,能保證組裝質量。結果,接運和組裝任務提前完成。146名參與者經過實踐鍛鍊成為這方面的合格人才,還節約了兩千萬元的費用。 [2] 
探索合作經營新路子
陳日新深諳治企之道,他規劃的機構堪稱合作經營的典範。當時許多到平朔參觀的企業界人士稱讚説:“年產原煤1533萬噸,公司總定員4500人,機關幹部140人,人均效率30噸,這不僅是平朔的獨創,在全國也是首創!”許多新聞記者採訪後,把這種“機構小、人員少、效率高”的做法,稱之為“平朔模式”。
按照當時國內同等生產規模的井工礦編制,平朔公司的人員編制至少需8萬人。但陳日新不走老路,決心要闖出一條機構小、人員少、效率高的新路子。
他簡化管理層次,緊縮機構編制,前後三次讓幹部人事部門和有關人員進行測量定編,按工作量定職能,定機構,定人員,達到精簡、統一、高效。平朔煤炭工業公司和平朔第一煤炭有限公司實行兩塊牌子,一套機構,合署辦公。
他加強黨的建設,針對合作企業的特殊情況,對公司黨委和下屬幾個公司的黨組織負責人,多數由行政幹部兼任,並選配專職幹部協助工作,黨的建設與生產經營同步推進。
他改革用工制度,從籌建一開始就建立勞務公司和培訓中心,加強考試和培訓,務求用掌握現代知識和技能的人來操縱現代設備。他大批採用合同工,中央領導對此還稱讚他,認為採用合同工,不僅能讓務閒的農民經過培訓提高思想認識,開闊眼界,學到技術,為農村輸送了人才,也為企業減輕了許多負擔。
他還堅持打破幹部和工人的界限,對每個進礦職工,都要按程序嚴格進行培訓,不合格不發證,不準上崗工作。上崗後如果幹不好,就退回勞務公司再培訓、再安排。對於關鍵崗位上的人員,不惜代價送到國外去培訓。大學畢業生也要先到生產第一線去,經過實踐鍛鍊,積累豐富的現場經驗,為他們日後施展才華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2] 
身兼多重重要角色
1987年9月10日,中外合作的安太堡露天煤礦投入生產。平朔安太堡礦的建設成功,對陳日新來説,只是一個新的開始。
作為中外合作經營安太堡礦的聯合管理委員會主席,陳日新扮演多種角色:在管委會,他是最高領導,領導一班子人堅持“平等互利、真誠合作”的原則,協調好雙方的關係,維護雙方的共同利益;在平朔第一煤炭有限公司,他是董事長,要扮演中方合作者、談判者的角色,領導中方職工履行合同義務,維護中方合法權益;在平朔煤炭公司,他是總經理兼黨委書記,既要扮演“學習班長”和“後勤部長”的角色,領導中方職工學好外方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為外方職工家屬做好生活後勤服務工作,還要扮演黨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角色,尊重外方的生活習俗,支持他們按合同規定行使職權,同時要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地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抵制資本主義生活方式的腐蝕。
身兼數職的陳日新捨身忘我、日理萬機,恨不得一個人幹幾個人的活。由於長年的勞累和奔波,他的糖尿病和腎結石越發嚴重。許多人勸帶病奮戰幾年的陳日新到北京看病。他是一個孝子,在平朔未正式投產前,母親在家患病,他都未能探望,自己的病情當然更是置之度外。但再強硬的身體也經不住如此超負荷的勞累,陳日新病倒了,手術後,醫生從他的腎臟裏打出的結石碎塊竟裝了五小瓶。
正是在以陳日新為領導的平朔創業者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精神的感召下,全體平朔人以礦為家,爭分奪秒,同甘共苦,經過“三年準備、兩年建設”,用五年時間順利建成了一座總投資約6.5億美元、全部採用世界先進採礦設備和洗選工藝、年產1533萬噸原煤的現代化露天煤礦和一座每小時洗選能力3000噸的現代化洗煤廠,使中外雙方的合作取得了成功,受到中外人士和中央領導同志的高度評價。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