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日勝

(農業科學家)

鎖定
陳日勝,廣東省湛江市人,農業科學家,海水稻發明人育種人 [6]  和“海稻86”的長期培育者。 [1-2] 
畢業於湛江農業專科學校(廣東海洋大學的前身),當過國企職工,現任遂溪縣虎頭坡(“海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社長 [1] 
2019年9月,被廣東海洋大學聘為講座教授 [5] 
中文名
陳日勝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廣東省湛江市
畢業院校
湛江農業專科學校 [1] 
職    業
科學家 [2] 
代表作品
海稻86

陳日勝人物經歷

1986年11月,畢業於湛江農業專科學校林果專業的陳日勝和老師羅文列教授一起,到遂溪縣虎頭坡的海灘普查紅樹林資源。 [3] 
海水稻發現者陳日勝 海水稻發現者陳日勝
1986年,陳日勝就發現了一種可以抵抗海水鹽鹼性的野生水稻,並開始了長期的培育工作。然而,這項工作並不輕鬆,雖然海水稻有着天然抗蟲、不需化肥等優勢,卻也面臨着比如收割困難、不抗倒伏等問題。這也是為何,雖然陳日勝苦苦研究了多年,卻仍然未能進入商業化種植的原因。幸運的是,陳日勝的研究引起了袁隆平院士和農業部的關注,最終成為了國家級項目。 [2] 
陳日勝 陳日勝
從1987年到2015年,在29年時間裏,陳日勝的“海稻”育種一直是單幹模式。遂溪縣虎頭坡育種試驗田,是陳日勝最早的一塊育種基地。1987年其在海邊培育,因試驗週期長,單是普選稻種就做了5年:1987年種植400株,選擇優良單株51株;1988年種植51個株系,入選15個株系,選擇株高、熟期一致的單株80株……如此選種到1991年,最終定型品系為“海稻86”。到2014年11月,收割最近一季稻穀時,陳日勝已將海水稻從畝產100斤增至300斤。 [3] 
2014年年末,陳日勝因“發現”、培育種植海水稻成名後,媒體爭先圍睹的溢美之詞。有媒體甚至大讚其培育的海水稻,是“一個種植界的哥德巴赫猜想”。 [3] 
同在2014年,陳日勝開始受到媒體的關注,並被冠以“海水稻之父”、“海稻的締造者”之名,但他的經濟情況卻沒有明顯好轉。率先投資海水稻的企業遭遇資金問題,陳日勝也背上了債務,不得不賣掉湛江市區的住房還債。搬家過程中,許多他費盡心血從各地帶回的泥土樣本,都被妻子當作破盆爛罐扔掉了。
2014年,陳日勝培育的“海稻86”得到了原國家農業部的認定。目前中國有約2億畝鹽鹼地,很少有植被覆蓋,如果都能種上水稻,不僅可以解決生態環境問題,也可以解決未來人們的糧食問題 [4] 

陳日勝科研成就

1986年,剛從農專學校畢業分配到雷州林業局工作的陳日勝,偶然在海邊灘塗地裏發現了一株野生稻種。於是,他從500多粒種子開始進行培育,就有了後來廣為人知的“海水稻”。如今,“海水稻”育種樣本上千種,試驗土地上萬畝,這個農民出身的中專生用32年的時間詮釋了什麼是“從一而終”。
“蒔松須殘臘,栽花宜早春。移竹日隨月,種麻月及辰。”自古,農業耕種須順應天時地利,“海水稻”一年一熟,陳日勝也只能年復一年不間斷地耕種,等待抽穗、結實,然後選取相對優良的植株再進行分離,如此循環反覆。
在這期間,經歷過資金緊缺、家人的不理解,但他沒覺得苦,培育“海水稻”層出不窮的驚喜令他樂此不疲。面對突如其來的讚譽與爭議,他説,“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夠了”。
....
1987年,陳日勝在虎頭坡村租下了13.3公頃的臨海灘塗,開始了漫長的普選稻種過程。1987年種植400株,選擇優良單株51株;1988年種植51個株系,入選15個株系,選擇株高、熟期一致的單株80株……如此反覆直到1991年,才定型品系為“海稻86”,在最後的10個株系中收穫種子3.8公斤,成為日後“海水稻”的“火種”。而之所以取名“海稻86”,是為了紀念1986年的那次“發現之旅”。
時光過去32年,“海水稻”種植面積也由最初的三四平米擴大到如今的上萬畝,並在全國形成了廣東、山東、黑龍江、內蒙古等7個種植基地,以及西非等海外基地。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