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慰峯

鎖定
陳慰峯( 1935.11.22-2009.1.26),上海人,原籍江蘇鹽城,免疫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現代免疫學研究的開拓人之一。 [1] 
陳慰峯1958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醫學系;1982年獲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醫學生物學博士學位;1985年任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2] 
陳慰峯從事胸腺內T淋巴細胞分化研究,開展肝癌免疫研究,克隆鑑定出新的腫瘤睾丸抗原及腫瘤特異抗原編碼基因證明肝癌患者對腫瘤抗原有免疫應答。 [1] 
中文名
陳慰峯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上海市
出生日期
1935年11月22日
逝世日期
2009年1月26日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畢業院校
墨爾本大學
主要成就
中國現代免疫學研究的開拓人之一
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代表作品
“T細胞在胸腺髓質區的功能發育程序”研究
陳慰峯(1935.11.22-2009.1.26),免疫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獲1993年國家自然科學獎 [1] 

陳慰峯人物生平

陳慰峯
陳慰峯(5張)
1935年11月22日,陳慰峯出生在上海市一箇中學教員家庭。 [2] 
1953年,陳慰峯中學畢業後,陳慰峯考入北京醫學院醫療系。 [2] 
1958年,陳慰峯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部(原北京醫科大學)獲醫學學士學位。 [2-3] 
1965年,北京醫學院成立農村醫療系,陳慰峯到郊區培訓農村醫療人員。文革初期,他徒步長征,從北京經河北、山西、陝北、到達延安,瞭解中國廣大農村的現狀,體察基層民眾的疾苦。 [2] 
1980年初,作為中國國內首批留學人員,年近45歲的陳慰峯通過國家教委出國留學考試。 [2] 
1982年,陳慰峯獲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醫學生物學哲學博士學位; [3]  同年從澳大利亞WEHI留學回到祖國。 [2] 
1985年,陳慰峯任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 [2] 
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院士。 [2] 
2005年,陳慰峯舉辦了中國杭州舉辦第三屆免疫學學術會。 [2] 
2009年1月26日上午10時19分,陳慰峯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逝世,享年74歲。 [2]  [4] 

陳慰峯主要貢獻

陳慰峯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在理論免疫學研究中,他系統揭示了胸腺髓質型胸腺細胞的功能發育程序,此程序障礙會致免疫缺陷及自身免疫病。在應用研究中,他發現增殖T細胞分化為效應T細胞過程中需要分化因子,白細胞介素10(IL-10)即為殺傷T細胞分化因子。在腫瘤免疫研究中,他克隆鑑定出眾多腫瘤抗原,並在中國第一個研製成具有明確抗原靶點的腫瘤疫苗。他發現的腫瘤-胎盤(CP)抗原,開闢了腫瘤抗原的新領域並有應用潛能。 [4] 
陳慰峯領導的課題組完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課題“T細胞在胸腺髓質區的功能發育程序”研究,獲得世界公認,中國以外的同行願與他們開展合作。 [2] 
2006年,他領導的T細胞研究室順利完成了癌-睾丸抗原(CT抗原)NY-ESO-1抗原肽(NY-ESO-1b)的臨牀前研究工作,其研製的腫瘤抗原NY-ESO-1b多肽疫苗也已通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評審,獲得新藥臨牀研究批文。 [2] 
  • 科研成果獎勵
陳慰峯從早期T細胞的分化及細胞因子的誘導作用,到小鼠胸腺基質細胞的建株、細胞因子分泌類型,以及對胸腺亞羣的選擇支持作用等一系列研究成果,分獲國家教委科技成果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衞生部科技進步獎。 [2] 
  • 學術論著
1:Large ScaleIdentificationof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Associated Antigensby Autoantibodies
TheSpontaneous CD8+T Cell Responseto HLA-A2Restricted NY-ESO-1bpeptide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atients
2:陳慰峯,醫學免疫學 [M],人民衞生出版社,2006年

陳慰峯人才培養

  • 培養成果
據2018年7月中國科學院官網顯示,陳慰峯從事醫學教育51年,他直接指導培養了50多位碩士、博士研究生,學生有徐清問等。 [2] 
  • 教學成果
他改革主編第三、四版衞生部《醫學免疫學》規劃教材,被中國全國醫學院校廣泛採用。
  • 教學思想
陳慰峯教學思想主要概括為:抽象概念的形象表達;專題章節與整體概念;先易後難;啓發創新、學風嚴謹;教學互動、調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
他認為,免疫學基本內容多為抽象概念,初學者難理解。但理論形成,均經系列科學實驗逐步揭示,此實驗過程具體形象,易理解,即抽象概念可以形象化圖示表示,進而編寫成輔助教材。免疫學各基本概念互相關聯,構成學科整體。初次接觸單一概念,感覺零碎,常直至基礎內容學完,才“恍然大悟”。對初學者,首先要藍圖簡介學科全貌,使有粗略輪廓,再逐章展開,且要“温故知新”,在教學全程,前後聯繫專題概念,最終形成整體。章節安排符合認知過程,由淺入深,由簡單至複雜,由現象至理論。知識源於創新思維和嚴謹實驗求證。按此原則介紹知識,不僅易於接受,且經潛移默化,逐漸養成求索創新精神。以教師主導,提供多種方法,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理論,獨立創新設計實驗實踐的興趣與能力。 [2] 

陳慰峯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1988年
國家級中青年有突出貢獻科學
1996年
何梁何利科學與進步獎
2008年
中國免疫學會終身成就獎
北京市教學名師
北京大學國華學者
資料來源: [4] 

陳慰峯個人生活

  • 從醫背景
陳慰峯出生後八個月母親病逝,在其父“教育為本、濟世救人”思想的薰陶下,早早地萌發了“投身教育以濟世,獻身醫學以救人”的心志,從小失去親人的痛苦,更堅定了他從醫的決心。 [2] 

陳慰峯社會任職

1985年,開始擔任中國免疫學副秘書長,歷任秘書長,副理事長,理事長。 [4] 
1992年起,任亞洲-大洋洲地區免疫學會聯盟(FIMSA)副主席,世界免疫學會聯合會(IUIS)執行委員會委員。曾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生命科學部專家諮詢組成員,亞洲國際分子生物學網絡組織中國委員,北京市政協委員、常委等職。 [4] 
2005年,亞洲-大洋洲免疫學會聯盟(FIMSA)在中國杭州舉辦第三屆免疫學學術會,作為大會主席。

陳慰峯人物評價

陳慰峯高屋建瓴始終站在醫學免疫學的最前沿,引領着北醫和中國免疫學的發展。他一生淡泊名利,潛心醫學教育,教書育人,桃李滿天下。 [5]  面對現代免疫學及分子生物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他以科學家敏鋭的視覺,將研究領域擴展到分子免疫學這一國內薄弱的研究領域,致力於肝癌多肽疫苗的研製。這又是一次嶄新的創業。為拓寬視野和研究渠道,他以紮實的科研基礎、良好的聲譽爭取國際基金支持,先後與美國、澳大利亞及荷蘭的權威研究機構開展了合作研究。(北京大學醫學部評 [2] 
陳慰峯孜孜以求、追求卓越的一生,陳先生勤奮刻苦的工作態度、嚴謹治學的作風和淡薄名利的風範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北京大學醫學部副主任方偉崗教授和衞生部科教司司長何維教授評 [5] 
陳慰峯工作作風和淡泊名利潛心醫學教育的人生價值觀將永遠是我們學習的典範和楷模。(中國科學院評 [5] 

陳慰峯後世紀念

2010年11月22日,北京大學醫學部為新落成的陳慰峯銅像舉行了揭幕儀式,以緬懷先生為北醫及中國免疫學發展所作的傑出貢獻。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