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志勇

(中山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鎖定
陳志勇,男,湖北嘉魚人。1999年大學本科畢業後參加工作,2012年年底出站後聘為中山大學中文系講師。2013年年終評聘為碩士研究生導師,2014年年中評聘為副教授。
中文名
陳志勇
國    籍
中國
畢業院校
中山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職    業
教師
專業方向
中國戲曲史、戲曲民俗學、戲曲文獻學
性    別
籍    貫
湖北嘉魚
職    稱
副教授

陳志勇人物簡介

陳志勇,男。1999年大學本科畢業後參加工作,先後獲文學碩士(湖北大學,2005年)、文學博士(中山大學,2008年)學位。2011年年初進入中山大學歷史學博士後工作站工作,出站後聘為中文系講師。2013年年終評聘為碩士生導師,2014年年中評聘為中文系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戲曲史、戲曲民俗學、戲曲文獻學。 [1] 

陳志勇主講課程

主要課程:《中國戲劇史》、《大學語文》、《中國古代戲曲名著品鑑》、《中國戲劇文化》、《<金瓶梅詞話>導讀》等。 [1] 

陳志勇主要著作

廣東漢劇研究》(獨著,49萬字),中山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漢劇史論稿》,(合著,50萬字),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陳志勇文獻整理

漢劇研究資料彙編》(96萬字),(第二主編),武漢出版社2012年版。
《清車王府藏戲曲全編》(清代卷),主編,廣東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陳志勇發表文章

  • 《“二黃腔”名實考辨——兼論“皮黃合流”的相關問題》,《中山大學學報》(哲社版)2018年第2期。
  • 《明代戲曲史上“臨川派”相關問題新證——以湯顯祖與同鄉曲家交遊的史實為基礎》,《文藝理論研究》2018年第3期。
  • 《商幫、行會與近代漢口的會館演劇——兼論中國戲曲史上“商路即戲路”之命題》,《文化遺產》2018年第3期。
  • 《晚清嶺南官場演劇及禁戲——以<杜鳳治日記>為中心》,《中山大學學報》(哲社版)2017年第1期。
  • 《沈璟及族裔與明末清初江南曲學格局的變貌》,《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7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舞台藝術》2017年第5期全文轉載)
  • 《荀慧生與1930年代京劇“四大名旦”的評選——以<戲劇月刊><申報>等民國報刊為中心》,《文化遺產》2017年第3期。
  • 《潮州“關戲童”與潮劇戲神田元帥信仰考——兼駁“關戲童”為潮劇鼻祖説》,《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7年第4期。
  • 《民國戲班價銀的約定與收取——以香港、日本藏粵劇戲班經營文書為中心》,《暨南學報》2017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代史》2017年第12期全文轉載)
  • 《<牡丹亭>主題“以情反理説”獻疑》,載《湯學聚珍》(《2016年中國撫州湯顯祖劇作展演暨國際高峯學術論壇論文選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8月版,第169~177頁。
  • 《明代坊刻曲選對<三國志>戲目的改竄及動因探考》,《戲曲與俗文學研究》第4輯,社科文獻出版社2017年12月。
  • 《孤本明傳奇<劍丹記><玉釵記>的作者問題——兼論古代劇本著作權與署名不對稱現象》,《中國戲曲學院學報》(《戲曲藝術》)2016年第4期。
  • 《找尋明代戲曲散逸的文本碎片》,《中國社會科學報》2016年9月27日第7版。
  • 《<羣音類選>所選明傳奇佚劇考釋》,《戲曲與俗文學研究》創刊號,2016年8月。
  • 《近代“外江戲”的進入與嶺南戲曲生態的變貌》,《文化遺產》2016年第3期。
  • 《明代湖北地區戲劇文化史料考釋》,《湖北大學學報》(哲社版)2016年第1期。
  • 《<燕蘭小譜>作者安樂山樵考》,《中國戲曲學院學報》(《戲曲藝術》)2015年第1期。
  • 《論明雜劇<蘇門嘯>的版本形態與文本價值》,《文化遺產》2015年第1期。
  • 《明清曲目失載明傳奇佚劇敍考》,《澳門文獻信息學刊》2015年第3期。
  • 《明末清初“楚調”的興起及其聲腔的衍化》,《中山大學學報》(哲社版)2015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舞台藝術》2016年第2期全文轉載)
  • 《琉球演劇與明清中國戲曲之東漸》,《文藝研究》2014年第1期。
  • 《稀見明末戲曲選本四種考述》,《文化遺產》2014年第1期。
  • 《漢調對京劇形成的獨特貢獻》,《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3年第1期。
  • 《論“猿猴盜婦”故事的文人想象與宗教敍事》,《民族文學研究》2013年第2期。
  • 《論民間戲神傳説的互文敍事形態》,《民族藝術》2013年第2期。
  • 《南戲戲神田公元帥信仰變遷考》,《文化遺產》2013年第2期。
  • 《戲曲行業“二郎神”信仰的生成與消歇》,《民族藝術》2013年第3期。
  • 《中國戲神來源及其信仰的羣體特徵》,《民族藝術》2013年第4期。
  • 《禁忌、信仰與伶人精神生活史——陳志勇博士訪談錄》(合作),《民族藝術》2013年第4期。
  • 《戲神研究的觀念、方法與戲劇史意義》,《民族藝術》2013年第5期。
  • 《儀式與演劇:田公元帥信仰的戲劇人類學考察》,《民族藝術》2013年第6期。
  • 《論方言與地方劇種“種類”的多樣性》,《文化遺產》2012年第1期。
  • 《<缽中蓮>傳奇寫作時間考辨》,《上海戲劇學報學報》(《戲劇藝術》)2012年第4期。
  • 《近百年民間戲神信仰之研究》,《民族藝術》2011年第3期。
  • 《古劇腳色“醜”與民間戲神信仰》,《上海戲劇學院學報》(《戲劇藝術》)2011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舞台藝術·戲劇、戲曲》2011年第5期全文轉載)
  • 《漢劇百年研究史:歷史、現狀與反思》,《湖北大學學報》(哲社版)2010年第6期。
  • 《論民間戲神信仰的源起與發展》,《文化遺產》2010年第4期。
  • 《百戲雜陳、分棚競演與民間“鬥戲”習俗》,《中華戲曲》第42輯,2010年12月出版。
  • 《道教“九皇神”與民間戲神信仰考》,《宗教學研究》2009年第3期。
  • 《皮黃聲腔入潮時間、路線考》,《文化遺產》2009年第2期。
  • 《錢熱儲和蕭遙天的“外江戲”研究》,《韓山師範學院學報》2009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舞台藝術·戲劇、戲曲》2010年第5期全文轉載)。
  • 《從元雜劇<陳州糶米>到廣東漢劇<包公與妞妞>》,《廣東藝術》2009年第3期。
  • 《廣東漢劇與客家文化》,《學術研究》2008年第2期(與康保成教授合作)。
  • 《樸實沉潛,厚積博觀——讀<中國古典戲曲論稿>》(書評),《中國戲曲學院學報》(《戲曲藝術》)2008年第2期。
  • 《關公戲演出禁忌的生成與禳解》,《戲曲研究》第75輯,文化藝術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
  • 《老郎神信仰的民間考察》,《江西社會科學》2007年第4期
  • 《徽班漢伶米應先生平與家世考——兼論米應先對京劇形成的貢獻》,《中國戲曲學院學報》(《戲曲藝術》)2007年第2期。
  • 《宋代雜劇名詞考釋》,《四川戲劇》2007年第2期。
  • 《“白苧體”與梁辰魚的散曲創作》,《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5期(第二作者)。
  • 《論醜腳在腳色體系中的位置及其戲曲史意義》,《咸寧學院學報》2007年第1期。
  • 《徽班漢伶第一人——米應先》,《文史知識》2006年第1期。
  • 《論戲曲丑角舞台表演的文化意藴》,《長白學刊》2006年第2期。
  • 《宋元戲曲“砌末”考論》,《藝術百家》2006年第2期。
  • 《宋元劇場中樂牀考辨》,《四川戲劇》2006年第4期。
  • 《明清傳奇中丑角文學形態略論》,《戲劇文學》2006年第4期。
  • 《論戲曲丑角的舞台特徵和舞台功能》,《樂山師範學院學報》2006年第8期。
  • 《論王實甫對張生形象的改造及其意義》,《戲劇文學》2006年第9期。
  • 《論北雜劇的上場詩》,《藝術百家》2005年第1期。
  • 《論宋元戲劇的腳色反串》,《湖北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
  • 《生命燃燒之曲——<三國演義>作者對英雄死亡的描寫與感悟》,《廣西社會科學》2005年第5期。
  • 《古代戲曲腳色理論述略》,《咸寧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 [1] 

陳志勇獲獎情況

廣東漢劇研究》獲首屆南粵出版獎圖書獎(2012年)。
《漢劇研究資料彙編》獲第九屆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三等獎(2014年)。
《清車王府藏戲曲全編》(主編清代卷)獲2013年度全國優秀古籍圖書獎一等獎(2014)。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