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強

(浙江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數據驅動控制與學習系統研究所所長)

鎖定
陳強,1984年生,浙江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數據驅動控制與學習系統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 [1] 
陳強於2006年6月畢業於河北農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2012年6月獲北京理工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學位;2012年7月入職浙江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1] 
陳強長期從事機電伺服系統自適應與學習控制理論及應用研究。 [1] 
中文名
陳強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84年4月 [3] 
畢業院校
北京理工大學 [1] 
學位/學歷
博士 [1]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陳強人物經歷

1984年4月,陳強出生。 [3] 
2006年6月,畢業於河北農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同年考入北京理工大學自動化學院。 [1] 
2010年3月至9月,受“馬可·波羅”計劃獎學金資助,赴西班牙馬德里理工大學工業電子實驗室進行訪問學習。 [1] 
2012年6月,獲北京理工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學位,師從任雪梅教授 [1] 7月,入職浙江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1] 
2017年,獲評副教授職稱。 [1] 
2018年,入選浙江工業大學“青年英才”資助計劃。 [1] 
2020年,出任數據驅動控制與學習系統研究所所長、信息工程學院分工會副主席。 [1] 
2022年,獲評正教授職稱。 [1]  同年,獲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 [1] 
2023年5月,作為答辯主席出席浙江科技大學2023屆夏季研究生碩士答辯; [7]  2023年10月26日,主持中國自動化學會浙江工業大學學生分會成立大會,並擔任中國自動化學會浙江工業大學學生分會指導委員會顧問一職。 [9] 
陳強在教學

陳強主要成就

陳強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陳強主要研究方向為自適應與學習控制,物流機器人調度規劃,飛行器姿態控制方向。在自適應與學習控制理論及應用方向,針對如何提高系統響應速度和穩態精度等問題,研究有限時間自適應控制、迭代/重複學習控制等智能自適應控制新方法和技術,並應用於伺服電機、吊車、飛行器、機械臂等實際系統,提升其工程實用性。在多機器人多任務調度規劃方向,針對醫院藥品/物品配送以及無人消殺過程中的機器人調度和路線規劃問題,根據醫院實際場景進行室內地圖建立與分割,研究智能聚類、深度學習、強化學習等多種人工智能算法,實現智能任務分配、機器人調度以及消殺路線規劃等功能,完成醫院複雜環境下無人精準配送和消殺任務。 [1] 
  • 科研項目
截至2023年3月,陳強作為第一負責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青年人才計劃+面上項目+青年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2項(浙江省重點項目+面上項目),中國博士後基金一等資助項目、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以及多項企業合作橫向課題。 [1] 
項目類型
項目名稱
項目時間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伺服系統智能自適應控制及其應用
2023.01-2025.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面向精確軌跡跟蹤的空間重複學習控制理論及應用
2020.01-2023.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非線性伺服系統的分段參數化摩擦建模與有限時間協同控制
2015.01-2017.12
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空間飛行器預定義時間自適應姿態跟蹤及協同控制方法研究
2022.1-2024.12
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一般項目
基於參數誤差信息的非線性伺服系統摩擦辨識與控制研究
2017.1-2019.12
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一等資助項目
非線性伺服系統的有限時間摩擦參數辨識和補償控制
2016.1-2017.6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
面向精確目標跟蹤的空間飛行器智能自適應控制
2020.1-2021.12
浙江省教育廳基金項目
基於支持向量機迴歸建模的交流伺服系統摩擦補償與自適應控制
2013.1-2015.12
浙江工業大學重點基金項目
非線性交流伺服系統的摩擦補償與控制
2013.10-2015.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面向胃腸道疾病輔助診斷的磁控膠囊數據驅動控制
2023.01-2027.12
參考資料: [1] 
  • 學術論著
截至2023年3月,陳強已在IEEE系列彙刊等期刊和會議上發表80餘篇學術論文,其中SCI期刊論文50餘篇(包括ESI高被引論文8篇、ESI熱點論文3篇),並在Elsevier出版社合作出版英文專著1部。 [1] 
  • 獲得專利
截至2023年3月,陳強獲授權發明專利60餘項,已轉讓12項。 [1] 
  • 學術交流
2021年4月29日,受邀參與安徽工程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學術報告; [6] 
2021年7月,受邀參加山東科技大學智能裝備學院“固定時間自適應控制理論及應用”主題學術報告。 [5] 
  • 科研獎勵
獲獎時間
榮譽/表彰
2023年
2023年度浙江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優秀論文
2023年
中國發明協會創業創新二等獎(1/5)
2023年
中國自動化學會自然科學一等獎(5/5)
2021年
SAMCON2021優秀論文獎(Outstanding Paper Award of SAMCON2021)
2017年
ICMIC 2017大會最佳應用論文獎(Best Application Paper Award of ICMIC 2017Conference)
2016年
第七屆中國航空學會青年科技論壇優秀論文
參考資料: [1] 

陳強人才培養

  • 教學課程
主講課程
課程對象
數據驅動控制
研究生
自動控制原理
本科生
數據驅動建模與控制
本科生
電氣工程基礎(Electrical Engineering Fundamentals)
留學生
永磁同步電機伺服系統實驗
碩士
參考資料: [1] 
  • 教學項目
項目定位
項目課程
起止時間
浙江工業大學研究生教學“課程思政”改革試點課程建設項目
數據驅動控制
2022.1-2023.12
浙江工業大學一流本科課程培育項目(線下一流課程)
自動控制原理
2022.1-2023.12
浙江工業大學教學改革與建設項目
基於“本科生優才導師計劃”的本科生科研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2017.1-2019.12
浙江工業大學校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項目
電工學
2016.1-2017.12
參考資料: [1] 
  • 研究生培養
截至2023年3月,陳強作為第二導師培養博士研究生4人,其中畢業3人,作為第一/第二導師培養碩士研究生38人,其中畢業23人。 [1]  陳強培養的研究生主要去向有:浙江大學(博士後)、安徽工程大學杭州職業技術學院、温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 [1] 
出席IEEE第十二屆數據驅動控制與學習系統會議 出席IEEE第十二屆數據驅動控制與學習系統會議
  • 本科生培養
2013年至2023年3月,陳強擔任浙江工業大學本科畢業設計指導教師,共指導本科生畢業設計45個,留學生畢業設計1個,多人獲學校或學院優秀本科畢業論文。 [1] 
陳強曾擔任浙江工業大學自動化2013級和2020級本科生班主任和擔任浙江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本科生“優才導師計劃”指導教師。 [1] 
截至2023年3月,陳強指導本科生科研助手20餘人,多人保送浙江大學、華北電力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等學校。 [1] 
  • 教學獎勵
獲獎時間
榮譽/表彰
2017年
第二屆全國高等學校青年教師電工學課程教學競賽二等獎
參考資料: [1] 

陳強榮譽表彰

獲獎時間
榮譽表彰
2022年
《控制工程實踐》雜誌優秀審稿人(Outstanding reviewer for the journal ofControl Engineering Practice)
2021年
浙江工業大學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
2019年,2021年,2022年
浙江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優秀教師(先進工作者)
2019年
浙江工業大學優秀工會幹部
2018年
浙江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教工黨員領航員
2017年
浙江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本科生優才導師計劃優秀指導教師
2016年
浙江工業大學畢業設計(論文)優秀指導教師
2016年
浙江工業大學2015/2016學年校級優秀班主任
2015年
浙江工業大學校級優秀教職工共產黨黨員
2015年
浙江工業大學工會優秀積極分子
2014年,2019年
浙江工業大學青年教師教學技能比賽校十佳青年教師
參考資料: [1] 

陳強社會任職

任職職務
任職時間
中國自動化學會浙江工業大學學生分會指導委員會顧問 [9] 
2023年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智能控制與管理專委會委員
2022年
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智能控制與系統專委會委員
2022年
EI期刊《工程科學學報》青年編委
2022年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會刊《智能系統學報》助理編委
2021年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智能空天系統專委會委員
2021年
國際期刊《Applied Sciences》客座編輯
2020年
國際期刊《Complexity》客座編輯
2020年
浙江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分工會副主席
2020年
浙江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數據驅動控制與學習系統研究所所長
2020年
浙江省電機動力學會理事
2019年
中國自動化學會數據驅動控制、學習與優化專委會委員
2018年
第九屆國際建模、辨識和控制會議(ICMIC2017)邀請組主席
2017年
中國自動化學會自適應動態規劃與強化學習專委會委員
2016年
新型工業化》特約編委
2016年
參考資料: [1] 

陳強個人生活

  • 時間管理
陳強在工作時把自己的時間分為兩部分:“八小時內”和“八小時外”。在這“八小時內”,陳強會去做像教學、黨支部、工會、研究所這些工作,而“八小時外”,就會去做他喜歡的科研工作。其實在和其他老師的討論中,陳強發現,可以把教學和科研統一起來,兩部分互相關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陳強人物評價

“在與學生相處方面,陳強從自己多年的學生經歷出發,設身處地的為學生們着想。” [4] 浙江工業大學學報》評
“陳強老師的話風幽默、風趣又很‘接地氣’。” [8]  (浙江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e之藍工作室 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