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建洪

(中山大學哲學系(珠海)教授、中山大學宣傳部部長)

鎖定
陳建洪 , 1973年4月,生於浙江瑞安。1991年,開始大學生涯。2006年,告別學生時代,旋任南開大學哲學副教授。2007年底,任哲學系主任助理。2009年,任哲學院副院長。2011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職稱 教授 職務 副院長 研究所 宗教學教研室 研究領域 政治哲學、宗教學理論 學術兼職 《政治思想史》編委、《古典研究》編委。2015年10月為中山大學哲學系(珠海)教授、博士生導師,系主任。 [1]  [3]  中山大學宣傳部部長。 [4] 
中文名
陳建洪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73年4月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職    業
教師
出生地
浙江瑞安

陳建洪個人簡介

陳建洪教育經歷

陳建洪 教授 陳建洪 教授
1991-1992石家莊陸軍學院 北大軍訓生
1996-1999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 獲哲學碩士學位
1999-2001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 博士班學習
2001-2002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院 獲碩士學位(cum laude)
2002-2006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院 獲博士學位(magna cum laude)

陳建洪工作經驗

2006—2007 南開大學哲學系引進人才
2007—2009 南開大學哲學系系主任助理
2009—2015 南開大學哲學院副院長
2015/10— 中山大學哲學系(珠海)教授、博士生導師,系主任 [1] 

陳建洪研究方向

西方政治哲學、現代西方哲學與宗教思想 [1] 

陳建洪主講課程

本科生課程:西方哲學原著、哲學研究與寫作
碩士生課程:西方哲學史的問題與方法、宗教學理論與方法、宗教與神秘主義、古希臘語入門、猶太思想專題、碩士生專業英語
博士生課程:政治哲學經典選讀、博士生專業英語

陳建洪社會服務

全國中華外國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理事、曾任天津市哲學學會秘書長; [1] 

陳建洪個人論著

在Interpretation: A Journal of Political Philosophy和Bijdrag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in Philosophy and Theology等歐美學術期刊和國際出版論文集發表英文論文數篇,在港台期刊和國內核心期刊發表論文數十篇。任韓國電子學術期刊Aporia Review of Books的中國專欄作者,發表開卷專欄文章20多篇,專欄文章韓譯文已結集成書,題為《未見君子,何以天下》,將由韓方出版韓文版。
  1. 《論施特勞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 [1] 
  2. Between Politics and Philosophy:A Study of Leo Strauss in Dialogue with Carl Schmitt, Saarbrücken:VDM Verlag, 2008.xii+196p.
3. 《耶路撒冷抑或雅典:施特勞斯四論》,北京:華夏,2005年。175頁。
4 《思緒現代》,上海:上海三聯,2004年。214頁。
外文論文\
4. “On Strauss’s Change of Orientation in Relation to Carl Schmitt,” in Tony Burns and James Connelly (eds.), The Legacy of Leo Strauss, Exeter: Imprint Academic, 2010, pp. 103-118.
5. “On Thomas Hobbes’s Concept of Wonder,” in Michael Funk-Deckard and Peter Losonczi (eds.), Philosophy Begins in Wonder: An Introduction to Early Modern Philosophy, Theology, and Science, Eugene OR: Wipf and Stock Publishers/Leuven: Peeters, 2009, pp. 127-142.
6. “What Is Carl Schmitt's Political Theology?” Interpretation: A Journal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Vol. 33 No. 2 (Spring 2006): pp. 153-175.
7. “On the Definition of Religion in Hobbes' Leviathan,” Bijdrag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in Philosophy and Theology, 67 (2006)2: pp. 180-94.
8. “De definitie van religie in Hobbes' Leviathan,” trans. W. van Herck, in Hobbes: in de schaduw van Leviathan, Adams Maurice . (eds.), Kapellen/Pelckmans, 2007, pp. 109-126.
9. Review essay of Reading Leo Strauss: Politics, Philosophy, Judaism by Steven B. Smith, Sino-Christian Studie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ble, Theology, and Philosophy No. 2 (December, 2006): pp. 220-25.
國際會議論文
10. “Leo Strauss on the Tension between Jerusalem and Athens,”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Law and Politics, Nature and Revelation: Leo Strauss in the European-American Conversion,” organized by the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at Tilburg University, the Netherlands, 29-30 May, 2008.
11. “To Fear or not to Fear: Reflection on a Human Passion,”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Dialogue on Comparative Ethics: The Meeting between Confucian and Christian Traditions,” Co-organized by the Institute of Comparative Religion at Sun Yat-Sen University and CAC, 16-18 May, 2008.
12. “The Political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 Remarks on the Change of Orientation in the Thought of Leo Straus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The Legacy of Leo Strauss, co-organized by the School of Politics and the School of American and Canadian Stud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England, 27-28 March, 2006.
13. “Religion and Fear in Hobbes’ Leviatha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ligious Emotions: Historical and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 organized by the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at the University of Antwerp, Belgium, 19-21 September 2005.
14. “Ruusbroec in China, with a Consideration of the Concept of Loving Fear,” invited speech for the Ruusbroec Study Day, organized by the Ruusbroec Society (Ruusbroecgenootschap) at the University of Antwerp, Belgium, 3 December, 2004.
中文論文
15. 〈論施特勞斯的政治哲學〉,載叢日雲、龐金友(編):《西方政治思想史方法論研究》北京:社科文獻出版社,2011年。
16. 〈論阿波羅多洛斯的瘋狂——兼注柏拉圖《會飲》173d〉,《雲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2期:第13-19(+63)頁。
17. 〈張皇失措的哲學〉,載徐戩(編):《古今之爭與文明自覺:中國語境中的施特勞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219-232頁。
18. 〈遠離蘇格拉底!〉,《世界哲學》2010年第6期:第101-109頁。
19. 〈論施米特的政治概念及其嚴肅性〉,《政治思想史》2010年第一期(總第一期),第94-116頁。
20. 〈論施米特的政治神學〉,《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9年第3期:第85-91頁。
21. 〈阿里斯托芬對蘇格拉底的攻擊〉,《開放時代》,2009(2):第12-14頁。
22. <施特勞斯論耶路撒冷和雅典之爭>,《現代哲學》,2009(1):第92-98頁。
23. 〈論施特勞斯的政治哲學及其隱微論〉,《求是學刊》,2008(6):第41-44頁。
24. 〈論霍布斯的自然狀態學説及其當代復活形式〉,《學術月刊》,2008(6):第64-69頁。
25. 〈施特勞斯論古今政治哲學及其文明理想〉,《世界哲學》2008(1):第51-55頁。
26. 〈施特勞斯:耶路撒冷和雅典之爭〉,載曾慶豹(主編),《政治哲學與漢語神學》,香港:道風書社,2007年,第59-91頁。
27. 〈施特勞斯《霍布斯的政治哲學》的目的及其影響〉,載《荷爾德林的新神話》(“經典與解釋”第四輯),北京:華夏,2004年,第359-369頁。
28. 〈克力同和蘇格拉底:論《斐多》的文學特徵及其哲學後遺症〉,載《柏拉圖的哲學戲劇》(“ 經典與解釋”第二輯),上海:上海三聯,2003年,第19-48頁。
29. 〈政治多元論和浪漫主義革命〉,《二十一世紀》第64期(2001年四月號):第149-52頁。
30. 〈終極關切與儒家宗教性:與劉述先商榷〉,《二十一世紀》第58期(2000年四月號):第87-93頁。
譯作選目
31. 施特勞斯:《論〈歐蒂德謨〉》,載《柏拉圖式政治哲學研究》,張纓等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12年,第93-121頁。
32. 呂斯布魯克:〈啓導小書〉,《基督教文化學刊》,第10輯(2003年秋):第271-92頁。重刊於《七重階梯:呂斯布魯克文選(卷一)》,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
33. 費爾代恩:《在愛中與神相遇:呂斯布魯克及其神秘主義》,北京:致公出版社,2001年,317頁。
34. 施特勞斯:〈如何着手研究中世紀哲學?〉,《道風:基督教文化評論》,第14期(2001年春),第121-142頁。重刊於《經典與解釋》第1期(上海:上海三聯),第299-320頁。
35. 施特勞斯:〈顯白的教誨〉,《道風:基督教文化評論》,第14期(2001年春):第143-155頁。
36. 克里格:〈卡爾·亞當、民族社會主義和基督教傳統〉,載劉小楓、梁作祿編:《現代國家與大公主義政治思想》,香港:道風書社,2001年,第153-186頁。
37. 蒂利希,〈聖經宗教與對終極實在的探求〉,《基督教文化評論》,第11輯(2000年10月):第73-123頁。
38. 阿爾蒂澤:〈永恆輪迴與上帝國〉,《道風:基督教文化評論》,第13期(2000年秋),第129-149頁。

陳建洪學術編審

《政治思想史》編委
《古典研究》編委(2012-)
主編“經典與解釋”子系列“神秘主義叢編”
《美國政治學學刊》(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審稿人

陳建洪科研項目

1. 施特勞斯政治哲學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2007年規劃基金項目)。
2. 猶太思想中的上帝觀念研究(南開大學人文社科2007年校內青年項目)。
3. 施特勞斯和當代政治哲學(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啓動基金項目,2008年立項)。
4. 柏拉圖的《會飲》研究(南開大學亞洲研究中心研究課題,2009年立項)
5. 霍布斯與二十世紀政治哲學(南開大學基本科研業務費專向資金項目,2010年立項) [2] 

陳建洪獲獎情況

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11)
天津市“131”創新性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2013)
南開大學百名青年學科帶頭人支持計劃(2013)。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