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庭鳳

鎖定
陳庭鳳(1855~1911年),字鶴雲,號紫瀛,廣東蕉嶺縣新鋪鎮福嶺村人,清朝舉人,後因對清廷的腐敗極為憤慨,為推翻清廷而奔走呼號。民國元年(1912),被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授予“首次乙等開國先烈”稱號。 [1] 
全    名
陳庭鳳
鶴雲
紫瀛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廣東蕉嶺縣新鋪鎮福嶺村
出生日期
1855年
逝世日期
1911年
國    籍
中國

陳庭鳳人物生平

清光緒十五年(1889)己丑科第15名舉人。他胸懷坦蕩,迥異流俗,秉性剛正不阿,疾惡如仇。平生博覽羣書,精通數學、醫學。他對清廷的腐敗極為憤慨,不求仕進,足不進衙門,在鄉設館教學,除講授經史外,還講授數學、醫學、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他循循善誘,樂育英才,故梅、蕉、平三縣有志之士,來就學者百餘人之多。
光緒二十年(1894)十月,孫中山陸皓東等在廣州宣傳革命,風聲遠播,鎮平洪門各派風起雲湧,由秘密漸趨公開自立門户。陳庭鳳認為,各幫會如能攜手合作,定能成為推翻清廷之力量,乃派出長子及同宗、同學等與各幫會領袖聯絡,並在新鋪圩背街租借多處地方,於晚上召集青年,學習拳棒技擊,但因阻力很大未能成事。
光緒二十二年(1896),陳庭風在處境不利的情況下,登門拜訪從台灣內渡不久的丘逢甲。丘逢甲勸告他等待時機再幹。
光緒二十四年(1898)春,新任鎮平縣令朱懷新親赴新鋪約見陳庭鳳,陳藉故外出避而不見,朱懷新以陳庭鳳竟敢蔑視地方官而心中不滿。不久,端午節將屆,縣城赴圩者眾,法國天主教會簡教士遂造謠生事,説是幫會歹徒作亂,分四路進攻縣城。縣令朱懷新與法教士簡載文早有勾結,對陳庭鳳早年曾支持民眾拆教堂,這次又敢對他避而不見懷恨在心,因此便捕風捉影,硬斷近幾天縣城鬧事,通報上級文武各官廳,請求派兵剿辦,並將陳庭風舉人名目開革,通緝歸案嚴辦。於是,潮州鎮署派出巡防營400人來蕉,具備快槍及雙輪大炮4門,分10餘隊包圍新鋪福嶺村。陳庭鳳舉家10餘人,因事先走避而未被逮捕。巡防營兵駐紮在陳庭鳳屋中,將被捕者逐一審訊。陳庭鳳10餘間房屋被拆毀、焚燒,田地、產業全部被拍賣充作兵餉,另罰兵餉55000元。陳庭鳳受此打擊,滿懷悲憤,遂攜子湘南乘船經潮州出南洋,在潮州謁“韓夫子祠”時,自擬一聯日:“東去大江,獨有文章留北斗;南來吾道,更無諫表闢西夷。”
陳庭風飄泊在馬來亞婆羅洲芙蓉埠客居多年,在南洋各島為推翻清廷而奔走呼號。後來因積勞成疾,雙目失明,宣統三年(1911)六月病故於婆羅洲。
民國元年(1912),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時,曾授予為推翻清廷及反抗外國侵略而作出貢獻的陳庭鳳“首次乙等開國先烈”的稱號。 [3] 

陳庭鳳主要成就

陳庭鳳是近代梅州一位著名歷史人物,逝世後曾被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追贈“開國乙等先烈”,他與丘逢甲關係密切,又曾一起參與唐才常、康有為、梁啓超等密謀發起的“庚子勤王”運動。 [2] 

陳庭鳳軼事典故

1892年,有教民受法國傳教士簡戴文唆使,私賣福嶺村義冢墓地給教會修教堂。陳庭鳳以舉人的威望召集村民奮力説理、抗爭。簡戴文執意要建,於1894年漏夜開始施工,激起村民強烈反抗。幾百名村民在陳庭鳳帶領下,一舉拆除所建圍牆等物。簡戴文於是向官府誣告陳庭鳳為匪首,“欲造反,謀攻縣城”。此事才不了了之。可是簡戴文不甘失敗,唆使教民不斷向官府誣告陳庭鳳“圖謀聚眾反叛”。
情勢對陳庭鳳十分不利,愛國詩人丘逢甲的四弟丘瑞甲為陳庭鳳的妹夫,陳庭鳳於是請丘逢甲幫忙出主意應對。因陳、丘兩人有相同的思想和信念,他們早就認識並一直有交往。對此事,陳庭鳳採納了丘逢甲的建議,到另一位妹夫林奏臚平遠東石家中暫住一段時間,躲避風頭,等待時機。
事實上陳庭鳳在1896年就反清意志已定,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革命活動,他組織地方反清組織“三點會”,自任盟主收徒。丘逢甲對陳庭鳳十分同情、欽佩,曾贈陳庭鳳一首詩,詩云:“隻手回西日,都成志未申。相逢沐涕淚,吾道惜風塵。松菊娛今是,山林閟古春。祝君無別語,珍重待時身。”
事還未了,至1898年,簡戴文與鎮平縣新任縣令向清廷誣告陳庭鳳“聚眾謀反”,清廷不分青紅皂白褫奪了陳庭鳳的舉人頭銜,並對其“通緝在案”。
此事後來進一步發酵,波及丘逢甲。1907年,黃遵楷等擁清士紳在向朝廷請求查辦丘逢甲的《稟折》中,所羅列的“罪狀”有:丘逢甲與“戊戌倡亂於鎮平,尚在候緝”的奏革舉人陳庭鳳“朋比為奸”,丘把陳“招匿在省丘氏書院,凡有機密悉與謀之”,等等。
陳庭鳳後來在多方人士幫忙下,逃離梅州地區遠走南洋,但不少跟隨他一起參加鬥爭的弟子等慘遭迫害,這就是當年著名的“鎮平教案”。陳庭鳳滯留南洋期間,積極參加孫中山領導的革命活動。 [2] 

陳庭鳳親屬成員

長子:陳湘南 [4] 
妹夫:林奏臚、丘瑞甲 [2] 
外甥:林商翼 [2] 
丘逢甲的四弟丘瑞甲為陳庭鳳的妹夫,林奏臚與丘瑞甲是連襟。林商翼為林奏臚的長子,少年時被送至蕉嶺母親孃家,跟從他頗為尊敬的舅舅陳庭鳳學習。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