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奇佳

鎖定
陳奇佳(1970—),漢族。1970年10月25日出生,浙江省温嶺市人。1993年杭州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2003年獲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文藝學博士學位。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文藝學教研室主任,教授。以悲劇文化和大眾文化為主要研究方向,著有架《日本動漫藝術概論》、《尼采的形而上學批判問題》、《被圍觀的十字》、《馬克思精神生產理論的當代詮釋》,主編《文學與思想》、《當代批評理論》等學科建設書籍。
中文名
陳奇佳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70年10月25日
畢業院校
杭州大學,中國人民大學
出生地
浙江省温嶺市
職    稱
教授

陳奇佳個人簡介

浙江省温嶺市人。1993年杭州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專業本科畢業。1998 年杭州大學現當代文學碩士畢業。1998-1999曾在浙江省杭州市園林文物局工作。2003年獲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文藝學博士學位。現在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文藝學教研室任教,任教授,教研室主任,碩士生導師。曾獲1996浙江戲曲評論一等獎,第11屆、13屆田漢戲劇評論2等獎,浙江省社會科學 (1998~2001)三等獎,2006年獲中國人民大學優秀班主任稱號。
《馬克思精神生產理論的當代詮釋》對馬克思精神生產理論的理論來源(尤其是和施托爾希“內在財富”論的淵源關係)作了較為系統的梳理,對精神生產理論在馬克思主義整體理論體系中的地位作了較為深入的辨析,指出馬克思對此問題個人的價值命意與其後馬克思主義者發揮闡釋之間存在着內在的理論張力。此書較為系統的評述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文化界對精神生產理論的運用狀況,指出馬克思精神生產理論包含着豐富的理論闡釋維度,認為在當前有必要對傳統的某些經典論斷(尤其是在宏觀層面涉及意識形態立場、歷史唯物觀方面的問題)作重新評價。

陳奇佳代表著作

1、《夏衍傳》(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98年8月,與陳堅合著)
2、《新編馬克思主義文藝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5月,副主編)
3、《夏衍全集》(浙江文藝出版社,2005年12月,分卷責任編輯)
4、《日本動漫藝術概論》(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年3月,作者)
5、《審美文化導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參與編撰)
6、《日本動漫影響力調查報告:當代中國大學生文化消費偏好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10月,主編)
7、《尼采的形而上學批判問題》(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月,作者)
8、《馬克思精神生產理論的當代詮釋》(人民出版社2011年7日,作者)
9、《被圍觀的十字架 基督教文化與中國當代大眾文學》(中國社科出版社,2011年9月,第一作者)
10、 《文學與思想(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文學論集》第13輯)》(商務印書館,2011年6月,合編)
陳奇佳作品 陳奇佳作品
11、《當代批評理論》(商務印書館,2013年5月,合編)
陳奇佳 陳奇佳

陳奇佳學術成果

陳奇佳教授課程

尼采研究
馬克思主義文藝學
電影藝術導論
武俠文藝五十年
日本動漫藝術研究
基督教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學
文學概論
西方文藝理論史
經典的詮釋方法

陳奇佳主要研究方向

20世紀90年代,主要研究興趣集中在當代小説(尤其是歷史小説與武俠小説)、中國傳統戲曲藝術、夏衍研究方面。所著《夏衍傳》已成為夏衍研究的必備參考書之一。研究領域包括以尼采、宗教神學為中心,展開形而上學問題的研究工作;以影視與多媒體藝術、大眾文學為突破口,展開中國敍事學的研究工作。近年來,學術研究以悲劇文化和大眾文化為主要研究方向,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悲劇理論是重點研究對象。

陳奇佳科研項目與課題

“日本動漫藝術研究”獲國家“211工程”項目資助;“當前中國大眾文化中的基督教影響”2005年獲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立項資助;“西方馬克思主義悲劇理論的價值批判之維”2013年獲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立項資助。

陳奇佳論文成果

《無邊的文本性,無邊的戲劇性——論羅蘭·巴特的劇學思想》《學習與探索》2013年第3期
《因貧稱義——論斯坦貝克小説的悲劇主題》,《江淮論壇》2013年第3期
《對中國文化產業佈局的憂思》,《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3年第3期
《凝視法則的改造與悲劇的式微》,《文學評論》2013年第1期
《因革命之名——重釋〈雷雨〉的亂倫悲劇主題》,《中國現代文學叢刊》2013年第1期
《革命悲劇及其侷限——論雷蒙·威廉斯的悲劇觀念》,《江蘇社會科學》2013年第1期
《在自由之境中諦視人生的黯淡底色》,《文化與詩學》2013年第1輯
《馬克思宗教鴉片説一辨》《古典研究》2012年冬季號
《自由個體的不幸及拯救——奧尼爾後期劇作與現代悲劇的主題》,《文藝研究》2012年第9期
《“悲劇”的命名及其後果——略論中國現代悲劇觀念的起源》,《江海學刊》2012年第6期
《大眾媒介“去悲劇性”問題研究》,《國際新聞界》2012年第6期
《關於浪漫主義的分歧——馬克思與拉薩爾悲劇問題論爭的意識形態根源》,《江淮論壇》2012年第4期
《21世紀以來中國的藝術生產論》,《人文雜誌》2012年第3期
《在悲涼處尋找幻覺的幸福——伍迪艾倫與“問題喜劇”》,《戲劇(中央戲劇學院學報)》2012年第2期
《中國的大眾文學觀念》,《差異》2011年第六輯
《關於馬克思藝術生產理論的反思》,《江蘇社會科學》2011年第4期
《文化生產力問題研究》,《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第3期
《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文化生產問題——以馬克思的精神生產學説為批判視角》,《江海學刊》2010年04期
《中國當代文學中的基督教文化影響》,《江蘇社會科學》2010年03期
《跨越四百年的衝撞:中國本土文化對基督宗教價值的接受與疏離——比較晚明知識分子與當前大眾文學對基督宗教的批判》,《天主教研究論輯》2009年第6期
《淺談當前大眾文學中的道教文化內涵》,《中國道教》2009年第4期
《網絡時代的文學生產》,《江蘇社會科學》2009年第4期
《苦痛的多重變奏——李松濤詩藝一葉》,《當代作家評論》2009年第4期
《選擇與疏離:論大眾文學中的基督教批判問題》,《基督教文化學刊》2009年春
《論黃易:在追求超越與俗世誘惑之間》,《南陽師範學院學報》2009年第4期
《文化輸出和國家形象的塑造》,《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第2期
《被消費的輿論——試論當代輿論的消費性趨勢》,《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1月
《叩問媒介時代文學的終極命運》,《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7年第3期
《遇到異鄉的神祇——基督教與中國現代文學》,《江蘇社會科學》2007年第3期
《論尼采的藝術形而上學》,《江海學刊》,2007年第2期
《網絡傳播中的大眾權力》,《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7年第2期
《奇幻電影:我們時代的鏡像》,《文藝研究》,2007年第1期
《否定的烏托邦:戈達爾式的拯救之路》,《基督教文化學刊》2006年6月第13輯
《虛擬時空的傳奇》,《新華文摘》,2007年第4期,原文載於《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
《中國動畫發展問題芻議》,《江西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第12期
《笑的力量——論尼采笑的理論》,《南陽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第10期
《小人物的大野心 ——周星馳電影與當代大眾文化中的政治問題》,《媒介批評》,2005年7月第1輯
《動畫電影的藝術特徵闡釋》,《文藝研究》,2005年第6期
《多元主義旨趣辨微》,《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
《論戈達爾後期電影中的政治內涵》,《戲劇》(即《中央戲劇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
《播撒美麗的種子——從〈名偵探柯南〉看我國的動畫作品》,《當代電視》2004年第7期
《尼采語言觀之評析》,《福建論壇》2004年第6期
《托洛茨基文藝思想簡論》,《杭州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2004年第5期
《尼采的基督教批判研究》,《基督教文化學刊》2003年7月第9輯
《拯救民間文化》,《人民日報》2003年8月12日
《不能在人民的痛苦面前轉開眼睛》,《作品與爭鳴》,2002年第2期
《科學精神與生命教育》,《明日教育論壇》,2002年5月
《創新:在現代人文觀念與經典學術問題之間》,《中國圖書評論》,2002年第4期
《理性侷限與肉體權利》,《福建論壇》,2002年第6期
《反對濫欲主義》,《作品與爭鳴》,2001年第6期
《關於民間文學研究的雙重對讀法》,《民間文藝》,2001年第6期
《不要妄自菲薄民族文化傳統》(《人民日報》2001年4月6日)
《論高陽》(《華中師範大學學報》1998年增刊)
《葉文玲小説藝術論》(《葉文玲小説藝術論集》,浙江大學出版社1998)
《從天人合一看中國古典戲曲的深度敍事模式》(《戲文》1998年第6期)
《走向現代的武俠世界》(《通俗文學評論》1998年第4期)
《文學的現代性進程與金庸小説的精神構成》(《杭州大學學報(哲社版)》1997年第4期)
《評夏衍抗戰時期的時評與雜文》(《浙江學刊》1996年第5期)
《高陽曆史小説論》(《文學評論》1996年第4期)
《中國戲曲的藝術特性及其現代性轉型問題初探》《戲文》1996年第2期
《青山排闥雛鳳飛》(《戲文》1994年第5期)
《<大唐歌妓>的歷史理性精神》(《貴州社會科學》1994年第4期)
《在傳統基地上構建新的藝術世界》(《貴州民族學院學報》1994年第2期)
《金庸:對武俠本體的追求與構建》(《當代作家評論》1992年第2期)
《以史筆與詩情澆鑄的傳主文化人格》(《山東社會科學》1991年第2期)

陳奇佳教育背景

1989-1993 本科就讀於杭州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學士學位
1995-1998 碩士就讀於杭州大學中文系,獲文學碩士學位
2000-2003 博士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獲文藝學博士學位。 [1] 

陳奇佳工作經歷

研究方向
20世紀90年代,主要研究興趣集中在當代小説(尤其是歷史小説與武俠小説)、中國傳統戲曲藝術、夏衍研究方面。所著《夏衍傳》已成為夏衍研究的必備參考書之一。進入人大工作以來,一方面,以馬克思、尼采研究為中心,展開西方形而上學問題的研究工作。另一方面,以影視多媒體藝 術與宗教學的交叉研究為突破口,展開大眾文藝、文化產業的研究工作。近年來,學術研究以悲劇文化和大眾文化為主要研究方向,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悲劇理論是重點研究對象。在上述工作的基礎上,嘗試着綜合各種文化研究理論的視角,審視當代藝術實踐、中國現實文化實踐的各種問題。 [1] 

陳奇佳教授課程

本科生課程: [1] 
馬克思主義文藝學 [1] 
電影藝術導論
武俠文藝五十年
日本動漫藝術研究
基督教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學 [1] 
美學概論
研究生課程:
經典的詮釋方法
西方文藝理論史
當代藝術專題
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專題
中西方思想史與文學研究
文化研究 [1] 

陳奇佳重要獲獎

1996浙江戲曲評論一等獎 [1] 
第11屆、13屆田漢戲劇評論2等獎
浙江省社會科學 (1998~2001)三等獎 [1] 

陳奇佳代表性論文

主要專著
(1)《夏衍傳》(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98年8月,與陳堅合著) [1] 
(2)《新編馬克思主義文藝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5月,副主編)
(3)《日本動漫藝術概論》(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年3月,作者)
(4)《日本動漫影響力調查報告:當代中國大學生文化消費偏好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10月,主編) [1] 
(5)《尼采的形而上學批判問題》(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月,作者) [1] 
(6)《馬克思精神生產理論的當代詮釋》(人民出版社2011年7日,作者)
(7)《被圍觀的十字架 基督教文化與中國當代大眾文學》(中國社科出版社,2011年9月,第一作者)
(8) 《文學與思想(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文學論集>第13輯)》(商務印書館,2011年6月,合編)
(9)《當代批評理論》(商務印書館,2013年5月,合編) [1] 

陳奇佳科研項目

(1)“日本動漫藝術研究”獲國家“211工程”項目資助; [1] 
(2)“當前中國大眾文化中的基督教影響”2005年獲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立項資助 [1] 
(3)“日本動漫對中國當代大學生的影響:以文化與消費為中心”2007年獲日本住友財團“亞洲諸國的日本相關研究”項目立項資助; [1] 
(4)“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悲劇學説”2011年獲中國人民大學“明德青年學者”項目立項資助;
(5)“西方馬克思主義悲劇理論的價值批判之維”2013獲國家社科基金立項資助。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