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培錕

鎖定
陳培錕(1877~1964年),字韻珊,閩縣(今福州市區)人。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進士,選庶吉士,後授翰林院編修、國史館協修。父海梅(香雪),同榜同點翰林,有“父子兩翰林”的佳話。
中文名
陳培錕
別    名
字韻珊
國    籍
清朝
出生日期
1877年
逝世日期
1964年
主要成就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進士
出生地
閩縣(今福州市區)

陳培錕人物經歷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赴日本,入法政大學。畢業回國於宣統元年(1909年)任福建高等學堂監督。辛亥革命後,先後任閩海和廈門等道道尹;民國11年(1922年),任福建省財政廳廳長。民國16年,任福建省政府委員、省財政廳廳長、省賑務委員會主任,曾代理省府主席。抗日戰爭期間,改任省府顧問和省臨時參議院院長,參與組織民眾抗日救國鬥爭。抗日戰爭勝利後,隨陳儀到台灣接收。返閩後,被委為省政府委員兼福建省銀行行長。民國38年夏末,培錕和薩鎮冰等人準備迎接解放,妥為保護省銀行資財。福州解放後,被福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選為特邀代表,參與人民政府工作。後任福建省人民代表、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員、政協福建省委員會委員、省文物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和省文史館館長等職,並任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委員。

陳培錕代表作品

著作有《海濱談屑》、《寒星寮詩藏》、《閩文偶錄》和《閩文輯要》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