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善

(山東籍革命烈士)

鎖定
陳善(1909—1935),字敬之,曾用名李德三,1909年出生于山東省沂水縣下小諸葛村一個農民家庭。陳善自幼讀書,1926年就讀於下諸葛高級小學這所學校為同盟會會員袁秋溪所創,教師中不少進步青年。陳善在裏不僅學習成績優異,思想上也受到了進步教師很大影響。 [1] 
中文名
陳善
別    名
李德三
性 別
籍 貫
山東省沂水縣下小諸葛村
出生日期
1909年
逝世日期
1935年

目錄

陳善人物生平

1929年春,陳善被埠前村的共產黨員李洪寶請去,擔任平民學校的教師。埠前村在1927年就成立了中共組織,村內進步空氣很濃。善到埠前村後,讀了不少進步書籍,思想觸動很大。1932年春,他在埠前村加入了中國共產黨。8月,剛恢復的中共沂水縣委為深入沂水師範講習所開闢黨的工作,決定派陳善等人報考該校,陳善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沂水師範講習所。入學後,他與其他同志一起積極開展工作,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在同學中發展了10多名黨員和共青團員,陳善任黨小組長和學校共青團支部書記。在陳善的領導下,該校的工作出現了非常活躍的局面。他們積極宣傳蘇區和紅軍,並在同學中組織了募捐活動,支援蘇區購買武器。教員王作民污衊紅軍和蘇區。陳善等人領導同學與其進行鬥爭,並寫出了“打倒王作民”等標語。在沂水縣引起很大反響,反動當局責令學校嚴查,陳善因領導學生開展革命鬥爭,被校方開除。隨即到本縣略瞳村小學任教,繼續以教學為掩護,開闢黨的工作。為了讓山村的羣眾瞭解黨的主張,他冒險到沂水城把縣委印製好的傳單帶到鄉下。後來,他又和其他幾位同志自費購買了一台油印機,大量刻印宣傳品進行散發。
1933年4月,中共沂水縣委機關由城裏遷到革命條件較好的西北鄉埠前村。5月,他被增選為縣委委員,任共青團沂水縣委書記。此時,縣委根據省委的指示,決定利用大刀會的力量組織暴動。陳善之前已經參加了以抗捐抗税為宗旨的大刀會組織的烏旗會,所以縣委讓他參加了組織領導工作。他協助縣委書記謝梅村建立了沂水武裝暴動的指揮中心,並由他選拔組建了警衞隊伍和交通聯絡人員,使暴動準備工作具體化。暴動發起後,隨即調動旗會3個團攻打沙溝,擊能了大地主、七區聯社第一甲長李景崗,打開李家糧倉,賑濟貧苦農民。5月底,縣委決定攻打高橋,他和楊克倫任指揮,調集大刀會會眾1500餘人參加戰鬥。由於敵眾我寡,武器落後,又加楊克倫負傷,被迫撤出戰鬥。暴動引起敵人警覺,進行了大規模搜捕。他與謝梅村集合200餘名暴動骨幹進山打游擊,主要活動於沂水、蒙陰、臨胸、青州、博山一帶,打擊土豪劣紳,除暴安民。這支隊伍的活動,使土豪劣紳恐慌,各縣國民政府派出保安團跟蹤“追剿”。部隊作戰頻繁,不足三個月時間,較大的戰鬥就有20餘次。為消滅這支武裝,國民黨山東省政府主席韓復榘調魯東民團一個團兵力,配合五縣保安團“圍剿”。一天,隊伍被重重包圍在博山縣的黑山。他帶領兩挺機槍拼死開路,部隊才得以突圍。這時,因出現叛徒,中共沂水縣委遭受破壞,部隊與黨組織失去了聯繫,乃決定化整為零,轉入地下活動。為儘快與黨組織取得聯繫,他去東北、謝梅村回河南找黨組織。他在東北輾轉一個冬春,沒有與黨組織接上關係。次年春,他返回青島,住在一位碼頭工人的同鄉家裏。
1934年2月,陳善回到沂水,還是沒有找到黨組織。5月底,他與兩位同志去河南省郾城縣與謝梅村接上了頭。謝梅村將陳善等人的關係介紹到河南省委的周駿鳴。但是當時河南省委也遭到破壞,黨的關係難以接上,三人滯留河南。10月底,謝梅村被捕。陳善得知是國民黨郾城縣黨部書記長常壽峯所為後,便議定除掉常壽峯。1935年2月19日早上,他們潛伏到郾城縣黨部大門外。約10點鐘,常壽峯到黨部上班,他們迅速跟上,舉槍射擊,常當場斃命。當時許昌等地國民黨報紙大登捉拿槍殺常壽峯區手的通緝令,陳善等人在當地不能存身,轉移到中牟縣一個共產黨員家居住。3月,陳善到鄭州機場幹臨時工,因叛徒出賣被捕,被秘密解往開封中統監獄。在開封監獄中,陳善為了保全同志,一口咬定打死常壽峯為他一人所為。4月,他又被押送到南京警備司令部。其家人得到消息後想方設法營救,共產黨員李洪寶也聯合5個社長向南京具保,但是沒有成功。1935年9月,陳善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義。 [1] 
參考資料
  • 1.    常連霆主編;中共山東省委黨史研究室編,中共山東編年史 第2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15.02,第362-36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