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友生

(紅軍戰士)

鎖定
陳友生,1914年11月出生,湖南省瀏陽市澄潭江鎮小源村人。1929年7月參加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中文名
陳友生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14年11月
逝世日期
2001年6月13日
出生地
湖南省瀏陽市澄潭江鎮小源
性    別

陳友生個人簡介

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陳友生人物生平

土地革命時期
八歲時,讀了幾個月私塾後回家勞動。13歲時,父親急病身亡。一年後開始學木匠,後又學做鞭炮,因左腳腕被炸藥燒傷改學理髮,並在當地參加工人運動。此後,他以理髮作掩護做黨的情報工作,改名換姓為陳友生。1930年春,陳友生參加黃公略率領的紅三軍,被分住八大隊當勤務兵。不久,住攻打文家市戰鬥中小腿和腹部負傷,被送到白沙醫院治療,傷愈後,被分配到紅軍總部勤務班當戰士。因曾替朱德總司令刮過鬍子,朱德得知他原是理髮師,從此原不想再幹理髮行當的陳友生,在總司令的親切教導下,又當上了紅軍總部的理髮員。1934年他由康克清(朱德夫人)、王飛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長征到達陝北後,陳友生入紅軍大學學習,他刻苦攻讀,獲模範學習組長稱號。
抗日戰爭爆發後
陳友生從紅軍總部調到八路軍第十八後監部當副官,1941年調石嘴驥交通站任站長,石嘴驥交通站是延安到各地的必經之路,這裏山高林密,不僅土匪多,豺狼也多。交通站除了保障過往人員的安全外,還要負責他們的食宿,任務十分艱鉅,陳友生領導全站指戰員在站裏站外精心駐守,並擠出時間開荒種地,幾年中,交通站安全地迎送了劉少奇朱德彭德懷賀龍葉劍英、李井泉等中央領導人和部隊官兵,同時,交通站還幫當地羣眾解決了不少生產生活問題,受到羣眾的好評,曾被授予“愛民交通站”光榮稱號。
解放戰爭時期
陳友生被調任東北民主聯軍兵站部第五兵站站長,負責轉送從前線下來的傷病員到佳木斯後方醫院治療。他常常冒着生命危險奔波在林海雪原,支援前方部隊,為東北的解放作出了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
陳友生隨大軍南下到達鄭州,擔任第四野戰軍鄭州復員大隊主任,負責安排數千名傷病戰士回鄉。這是一項十分艱鉅的任務,陳友生做了大量思想政治工作,並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受到上級領導的表彰。1953年陳友生入速成中學學習文化知識。1957年,調東北齊齊哈爾596軍械倉庫任政委。1960年任北城子辦事處農場政委,參與組織領導全場官兵開荒3.3萬餘公頃的艱鉅任務,使大片荒原變成了綠洲,獲得了豐收。1964年,中央軍委批准陳友生離職休養,從東北迴到湖南安度晚年,享受副軍職待遇。在此期間,他保持和發揚黨的光榮傳統,積極參加幹休所活動,並利用部分時問撰寫革命回憶錄,為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提供了真實生動的教材。2001年6月13日在武漢病逝,享年87歲。 [1] 

陳友生軍銜榮譽

1955年,陳友生被授予上校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三級獨立自由勳尊,三級解放勳章。1988年8月,被授予二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