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博生

鎖定
陳博生(1891年—1957年),男,字淵泉,福建閩縣(今福州市區)人,中國記者、政治人物。中國著名報人,“台灣地區立法委員”。他是五四運動前後將馬克思主義介紹入中國的重要人物。
中文名
陳博生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福建閩縣
出生日期
1891年
逝世日期
1957年
職    業
記者、立法委員
畢業院校
早稻田大學經濟系

陳博生個人經歷

陳溥賢早年赴日本留學,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經濟系。在日本期間,他和李大釗均為留日學生總會文事委員會委員,並且均為1916年春設立的中國經濟財政學會責任委員(責任委員共有六位)。畢業後,他在歐洲和美國遊學。1916年前後,他歸國,和李大釗一起進入了《晨鐘報》(為《晨報》前身)社任編輯,後任《晨報》主筆。1918年底,他作為《晨報》特派員赴日本,觀察巴黎和會前日本朝野態度,採訪吉野作造等人的“黎明會”和日本社會主義思想及工人運動的狀況。 [1] 
五四運動前夕,陳溥賢歸國,從1919年4月起,他以“淵泉”為筆名撰寫文章介紹日本社會主義思潮以及馬克思主義。1919年5月,他任《晨報》總編。1919年7月至8月,他再次以特派員身份赴日本東京進行採訪報道。
1920年底,他作為《晨報》駐英國特派員赴英國,他也因此而成為中國報界首位駐歐洲特派員。1922年,他歸國,在北京《晨報》繼續任職。1924年,他因為抨擊馮玉祥所部國民軍而遭到馮玉祥所部緝捕。1928年,《晨報》停刊,他隨張學良到中國東北,此後任《民言報》主筆、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公署顧問等職。1930年,他任北平《晨報》社社長。1930年1月30日,中國民權保障同盟會北平分會成立,胡適、成舍我、陳博生等當選執行委員。 [2] 
後來陳博生加入了中國國民黨的中央通訊社,1936年5月,他任該社駐日本東京特派員(劉尊棋為助手)。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回國,任中央通訊社總編輯。1938年到1948年,他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1940年12月,他改任《中央日報》(重慶版)社長兼主筆。1942年後,他仍任中央通訊社總編輯。抗日戰爭勝利後,他代表中央通訊社參加了在東京灣密蘇里號軍艦上舉行的受降儀式。
1946年,陳博生任制憲國民大會代表。1948年後,他任中華民國立法委員。1949年,他隨中央通訊社撤往台灣。1950年6月,他辭去中央通訊社總編輯職務。
1957年8月13日,陳博生在台灣逝世。陳博生病逝後,台灣新聞界曾專設“陳博生獎學金”,獎勵新聞界成績優秀的青年。

陳博生個人作品

陳博生翻譯有《馬克思經濟學説》。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