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仕彬

(中國四川籍藝術家)

鎖定
陳仕彬 [2]  ,男,1965年生於四川。書畫家、收藏家、美術教育家。現任大道堂藝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太湖世界文化論壇常務理事、中央文史館書畫院研究員、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文聯志願者協會會員、中國收藏家協會理事、巴蜀畫派促進會副會長、北京大學藝術資本協會副會長、PHE國際青少年書畫大會主席(創始人)。在中國書畫界被譽為書畫雙絕的“巴蜀奇才”。 [1] 
中文名
陳仕彬
國    籍
中國
民    族
籍    貫
四川
出生日期
1965年
職    業
當代書畫家
主要成就
《出夔門》、《風過瀘州帶酒香》、《駝峯航線》、《眾山皆響》、《四季荷風》
出生地
四川瀘州

陳仕彬藝術風格

基於對中國畫筆墨本體的認識,陳仕彬將創作的視野放在了從傳統法式向現實感受轉換、從自然山川向筆墨表現轉化的基本思路上,將筆墨落實在對大自然的感悟中,落實在自己的畫面上,使筆墨與情感、造化與心源得到了統一。陳仕彬的山水畫注重對自然意藴深層的感悟和對山川草木總體意象的把握,以筆墨為支點,盡最大努力調動心、眼、手的最大潛能,在點線結構中奏響了筆墨的華美樂章。也許是意識到當下山水畫所存在的問題以及傳統筆墨現代轉換的重要性,近年來,陳仕彬一直在調整自己的創作路數,開始從重景物轉到了重性情,從重外在樣式轉到了重內在筆墨,從重點線結構轉到了重筆墨渾淪,這種藝術創作思維的重大轉變是和他近年來對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畫本體的深入探究密切相關的。在陳仕彬的近作中,已逐漸顯現出了以書為骨、以墨為韻、以詩為魂的總體氣象,傳達出了他對中國山水畫的文化認識和具體的操作能力。在陳仕彬看來,中國傳統筆墨的當代轉換不僅仰仗對傳統的深切體認,還需仰仗時代精神和現代氣象的內在支撐。陳仕彬的書法無論在功夫體認上還是在書風意態上,都顯現出一位專業書家的風範,這也為他“引書入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們看到,由於陳仕彬對“引書入畫”的主動探索,他早些時候的山水畫大多是以筆取勝,以清晰的結構取勝,川流不息的用筆在時間中結構成一幅幅富於生氣的畫面。不過,明朗清晰的筆墨結構,並不是一位成熟畫家的最終目的,作為有遠大眼光的優秀畫家,還需從筆墨清晰中遷升到筆墨渾淪的境界。這種遷升並不能刻意而為,它必須從清晰中自然脱蜕而出,進入到清晰中渾淪、渾淪中清晰的筆墨妙境。這一點,我們已從陳仕彬的近作中有所感受。在這些系列作品中,丘壑更加宏闊,境界更加幽遠,筆墨更加純化,凸顯出至正高遠的風格面貌,充分表現出了陳仕彬的審美追求和遠大志向。

陳仕彬藝術履歷

陳仕彬個人展覽

藝術家個人展覽
年份
展覽名稱及地點
地理區域
2019年
大道無垠-陳仕彬書畫展 [11]  ,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
北京,中國
傳承與經典系列陳仕彬國畫作品展 [7]  ,山水美術館
北京,中國
2016年
陳仕彬非洲寫生展 [12]  ,大道堂陳仕彬藝術館瀘州分館
瀘州,四川
2015年
大道之行·陳仕彬書畫藝術世界巡展,紐約聯合國總部
紐約,美國
2013年
大道之行·陳仕彬書畫世界巡展·法國盧浮宮“汶川新貌”專場 [8]  ,羅浮宮
巴黎,法國
2008年
大道無門-陳仕彬書畫展,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
北京,中國

陳仕彬羣體展覽

藝術家羣體展覽
年份
展覽名稱及地點
地理區域
2019年
偉大的中國書法與國畫:一帶一路書畫展,索科利尼基博物館教育中心
莫斯科,俄羅斯
襟抱四海國際水墨邀請展,《中國書畫》美術館
北京,中國
2018年
丘壑澄懷中國書畫名家學術邀請展 [9]  ,“丘壑澄懷”中國書畫名家學術邀請展
北京,中國
2015年
藝術財富”首屆全國中國畫名家邀請展 [10]  ,炎黃藝術館
北京,中國
翰墨傳承走進李可染中國書畫邀請展,李可染畫院美術館
北京,中國
巴蜀國際藝術博覽會,成都新會展中心
成都,中國
2014年
返本開新首屆美術文化週刊學術邀請展,北京皇城藝術館
北京,中國
一人一品《中國國家畫廊》年度學術邀請展,北京時代美術館
北京,中國
2008年
國墨文獻作品展,國墨(北京)藝術中心
北京,中國

陳仕彬獲獎經歷

藝術家獲獎經歷
年份
獎項
地點
2009年
國畫作品《大瓦山下》獲《中國山水畫學術邀請展暨中國山水文化高峯論壇》入選展銅獎
成都,中國
2006年
“玉溪聶耳杯”全國書畫家邀請賽金獎
雲南,中國

陳仕彬公共收藏

藝術家公共收藏
作品
收藏機構
地點
《白梅圖》
冰心老人收藏,現藏中國現代文學館
北京,中國
《大瓦山下》
四川博物院
成都,中國
《禮記》
中國書法館
成都,中國
《長征萬里圖》長卷(合作作品)
四渡赤水紀念館
貴州,中國

陳仕彬主要作品

藝術家主要作品
作品名
作品圖
作品信息
溪山行旅圖
溪山行旅圖 溪山行旅圖
132cmx198cm/1984年
紫藤
 紫藤  紫藤
50cmx138cm/1986年
蜀山野水一殘鈎
蜀山野水一殘鈎 蜀山野水一殘鈎
97cmx180cm/2003年
奧林匹克宣言賦十二條屏
奧林匹克宣言賦十二條屏 奧林匹克宣言賦十二條屏
25cmx240cmx12/2008年
汶川水磨古鎮
汶川水磨古鎮 汶川水磨古鎮
360cmx90cm/2013年
石壁飛帆圖
石壁飛帆圖 石壁飛帆圖
70cmx180cm/2013年
駝峯航線圖
駝峯航線圖 駝峯航線圖
1200cmx80cm/2015年
禪林覓清境
禪林覓清境 禪林覓清境
90cmx180cm/2018 年
小雨初晴回照晚
小雨初晴回照晚 小雨初晴回照晚
90cmx180cm/2019年
大壑行泉圖
大壑行泉圖 大壑行泉圖
90cmx180cm/2019年
出夔門
出夔門 出夔門
1000cmx300cm/2019年
臨江仙
臨江仙 臨江仙
150cmx360cm/2019年
風過瀘州帶酒香
風過瀘州帶酒香 風過瀘州帶酒香
1000cmx280cm/2021年
丹山春曉圖
丹山春曉圖 丹山春曉圖
415cmx145cm/2022年

陳仕彬出版物

藝術家出版物
出版時間
出版物
出版社
2016年
《藝術大家-特刊·陳仕彬》
中國新聞社
2015年
《經典·風範-中國當代核心畫家作品集·陳仕彬》 [3]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2013年
《美術報重點關注人物·陳仕彬》
美術報畫家週刊
2012年
《中國當代國畫經典---陳仕彬卷1》 [4] 
《中國當代國畫經典---陳仕彬卷2》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1年
《中國畫名家走進“黃河口”---陳仕彬》
中國文化出版社
2010年
《當代書畫研究-中國山水畫大家》 [5] 
長城出版社
2008年
《當代最具學術價值與市場潛力的畫家·山水卷》 [6] 
2007年
《中國畫名家年鑑2007·2·陳仕彬卷》
四川美術出版社
《中國書法家年鑑2007·陳仕彬卷》
四川美術出版社
2006年
《中國名畫家精品集---陳仕彬》
河北教育出版社

陳仕彬人物評價

龍瑞(著名畫家、中國國家畫院原院長、中國畫學會原會長):
據我瞭解,陳仕彬不單在書畫上有很高的造詣,而且對詩詞、兒童美術教育等等各個方面都涉獵比較廣泛,所以説他是一個很有文心和情懷的人。四川人傑地靈,是我國的一個山水大省,陳仕彬的創作完全符合中華民族的精神品格和審美追求。中國傳統藝術是對人自我價值的一種提升和張揚,我覺得陳仕彬先生在這方面做到了。他的筆墨一方面傳承了中華文化的精神,呈現出山水的渾厚大氣,透出了中國人審美的追求,充分體現了中國山水畫所追求的“雄渾”的境界;另一方面,他關注社會,與時俱進,有擔當、有抱負、有情懷,所以畫裏面的氣息中正,格調高逸、氣象雄渾,這幾點都是非常難能可貴的。(2019年)
程大利(著名畫家、美術史論家、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美術出版總社原社長):
仕彬學路既高且正,實大幸焉。今之畫人多求旁門左道,立見效果,書畫脱節更疏詩文,前路逼仄。仕彬大道,愈見寬廣,近年新作尤見貫通。行筆淋漓,滿紙氤氲,線質勁健,不事雕琢。更擅運長線,豁達而恣肆,顯見心地明澈。而大畫氣勢奪人,遊心快意於雲、水、松、石間。渴駟奔馳,虎嘯風生。此種氣格冥抱天根,郭若虛有“氣韻不可學”句,誠哉斯言。然之苦學亦從點畫見之。真氣必從風骨出,風骨乃讀書養氣,艱難礪煉而成。情志感融,自具心胸。無論氣局抑或實力,仕彬已與同輩畫家拉開距離,堪稱卓異。(2019年)
吉狄馬加(著名詩人、中國作協原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
綜觀近年來陳仕彬的山水畫,他能在洶湧的激流中處變不驚,做到勾勒與渲淡並重,書寫的意味蓋過了渲染的意味,或者説他一直在書寫的本質中試圖找到與山水形質的呼應,以體現其對於書法的強調,在這種意義上,可以説他並非與數百年乃至千年以前的中國傳統水墨藝術越來越遠了,而是越來越近了。陳仕彬的山水畫在筆墨的探索和意境營造上,有一個明顯的特徵,那就是想超越向自然中去,以獲得精神的自由,保持精神的純潔。而難能可貴的是陳仕彬在追求中國山水畫本體精神的同時,並沒有完全停留在個人的超逸和自由上,即黃賓虹所説的“民學”上,而是把眼光投向了歷史和社會的廣闊空間,“體道藝之合,究聖哲之藴”。這點可以從其大量的主題性作品上看出,如《眾山皆響》《地心之力》《水磨古鎮》《駝峯航線》《四季荷風》等。這些主題性作品不僅反映他數十年對筆墨和意境的錘鍊成果,也反映出了作者對自然、歷史、社會的深度思考,是作者“內修心而外益世”的結果,體現了一個藝術家的使命和擔當。(2021年)
尚輝(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主任、《美術》雜誌社社長兼主編):
我多次看過陳仕彬的作品,我覺得他是在20世紀後半葉“從創新中迴歸傳統,又從傳統中努力突破自我的一位代表性畫家。”他努力學習把書法和古典詩詞融匯到山水裏面,又不斷賦予了作品時代的氣息;並且他書法的成熟度非常高,甚至超過了山水畫,我覺得他的山水畫的用筆和他的草書是不一樣的,他的草書用筆有使轉的成分,而山水畫卻更多的是一種平直的中鋒,很顯然是採用了兩套體系;那他為什麼沒有直接把草書的用筆成就轉化到山水畫上去,這一點黃賓虹先生當年也做過很多嘗試,最終實現了融合,所以有人説黃賓虹的畫就是他的書法,而陳仕彬卻是將兩套體系一起運行,並且都很有成就,這就很值得我們去探究。(2019年)
張江舟(著名畫家、中國國家畫院原副院長):
陳仕彬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書畫雙修的藝術家,無論是書法還是繪畫,都已經取得非常高的藝術成就。我想談一談他給我印象最深的三個特點,一個是他有非常厚實的傳統功力;第二個是作品有着非常壯闊的精神氣象;第三是作品有非常鮮活的生活氣息。他的傳統功底顯然是對於中國傳統繪畫有長時期的研磨,對中國畫的傳統精神包括傳統語言方式都有着非常準確地理解,這在他的畫中應該説體現得很充分;另外他這種“以書入畫”的方式是中國畫的一個突出特點,因為他長期研究書法,所以在他的繪畫中就帶有很多畫家所不具備的書卷氣息。在他的畫中能夠感受到與時代匹配的一種精神氣,尤其是那幅《出夔門》。那種非常強烈的衝擊力得利於他內心的豪邁之情;陳仕彬不是一個書齋式的藝術家,他還參與了非常廣泛的社會實踐。他不僅僅進行書畫創作、研究詩詞,同時還從事少兒美術教育的公益活動,而且我知道他已經做了幾十年了,可以説是為祖國的下一代付出了常人都無法企及的精力和心智。我認為大量的參與社會實踐,一是對社會有貢獻,二是對他本人也是一種情感和精神氣質的培植,所以在他的畫中,這種宏闊的格局和胸懷天下的大氣就形成了他自己獨特的藝術魅力。(2019年)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