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世驥

鎖定
陳世驥,清末民初吳江松陵人,具體生卒時間不詳。字千里,號良士,別號紅梨聽松客,又號守一子、樂琴居主人、且耐庵主人、良道士等。從小愛彈琴讀琴書,喜歡研究音律和琴學理論,於1902寫成了琴學著作《琴學初津》。
本    名
陳世驥
千里
良士
出生地
吳江松陵
主要作品
桂宮梯、雪夜吟、雨中秋、臘鼓引
主要成就
著作《琴學初津

陳世驥人物生平

陳世驥從小愛彈琴讀琴書,喜歡研究音律和琴學理論,在他琴學素養成長時期,江南琴學衰微,雖然流傳的琴譜豐富,但是魚龍混雜,正偽難辨,陳世驥既沒有同好可以探討,也得不到正統流派老師的傳授,深以為撼。後得到閩派琴家祝桐君的《與古齋琴譜》後,才有所領悟。光緒辛卯年(1891)陳世驥在上海認識了祝桐君和何桂笙兩位琴家,遂拜兩位先生為師,一起研討琴學。其後他又參閲了通州琴家王坦的《琴旨》,從而形成了自己的琴學思想。他於1902寫成了琴學著作《琴學初津》,該書編寫歷經二十年,改寫了三次,雖未正式出刊,但頗有影響。

陳世驥流派風格

陳世驥師承浦城派(也稱閩派)的祝桐君。浦城派又稱閩派,是中國古琴四大流派浙派、蘇派、川派、閩派當中的一個重要流派。祝桐君為浦城派的代表人物。祝鳳喈,字桐君,福建浦城人。陳世驥的演奏風格中有閩派古琴的遺韻。

陳世驥琴學傳承

陳世驥廣收學生傳承琴學,他攜琴遊歷,所到之處得到了各地同道的認可,從學者也很多,因他常年遊歷在各地,他的學生也應該分佈各處,他在吳江的琴學傳承是在1900年他回到家鄉以後,史料記載也只有一鱗半爪,學生中有據可考的有一位,名叫楊慶齡,其後尚未見有傳承記載。

陳世驥個人作品

自創曲目:《桂宮梯》《雪夜吟》《雨中秋》《臘鼓引》,這四首琴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陳世驥的境遇和曲意風格。

陳世驥主要成就

陳世驥的琴學著作《琴學初津》,收錄於現代古琴藝術遺產的大型資料彙編集《琴曲集成》中,流傳於世。
相關圖

陳世驥個人理論

陳世驥認為應該“琴與書參,音與意參”,主張把琴曲知識、文學修養、用音技法和立意達志四方面綜合運用,應“四者相顧,不可離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