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陝西通史

鎖定
《陝西通史》是陝西歷史的實錄,力求真實詳細地記述由遠古到當代陝西地區、陝西人民行進的歷程。書共14卷,300餘萬字。分為通史卷和專史卷兩部分。
書    名
陝西通史
作    者
郭琦
史念海
作    者
張豈之
出版社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1998年

陝西通史通史簡介

《陝西通史》 [1]  ,九年磨一著,從1989年開始動手撰著,到1998年全部出齊,經歷了足足九年的時光。它是在中共陝西省委、陝西省人民政府領導關懷支持下,由編纂委員會直接主持,數十名專家學者通力合作、辛勤勞作的結晶。撰著《陝西通史》是歷史的首創。
通史卷共9卷,按歷史朝代斷代分為原始社會卷(第1卷)、西周卷(第2卷)、秦漢卷(第3卷)、魏晉南北朝卷(第4卷)、隋唐卷(第5卷)、宋元卷(第6卷)、明清卷(第7卷)、民國卷(第8卷)、中華人民共和國卷(第9卷)。專史卷共5卷,
按專史性質分為革命根據地卷(第10卷)、經濟卷(第11卷)、歷史地理卷(第12卷)、民族卷(第13卷)、思想卷(第14卷)。
14卷書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合起來,貫通古今,是陝西曆史的一幅長卷,是一部全面、詳細、系統的地方大型通史。分開來,各分卷也自成系統,是各該斷代時期的陝西斷代歷史;5個專史卷則是各具特色的專門史。

陝西通史通史編寫

本書的內部結構主體是章節,節下設目與否不限,各卷依需要而定;設目者目題不加序號,只標以黑體。全書有一總序,總述編書主旨,加於各卷之首。每捲開卷有一緒論,提綱挈領總述本卷要旨。卷末有一大事年表,備列全卷所述大事。書中配有地圖和插圖。另有一些彩色圖版,為讀者提供了閲讀史書的感觀形象。目錄備有中文、英文兩種,便於國際文化交流。
《陝西通史》3.秦漢卷 《陝西通史》3.秦漢卷
本書的地域範圍以現今的省域為準但又不死板拘泥。陝西現今的省域是後世很晚才形成的。歷史上的關中東大門是函谷關,還有新函谷關,並不是現今的潼關。秦漢以來,秦嶺以南一直同四川、湖北、河南有關,自元代設立行省起,才同關中、陝北併到一起。而元明時代的陝西行省卻又轄及甘肅、寧夏;直到清康熙時甘肅另建行省,陝西省的轄區才最後形成今日這樣的狀況。本書的歷史敍述中,既考慮到今日的的地域範圍,不能把甘肅等省的歷史多寫進來,又不能忽略了秦嶺以南以及陝北的早期歷史。對於涉及鄰省以及省外的歷史事件也都做了必要的敍述。
本書作為地方通史注意了地方特色。陝西是千年古都所在地,在這些時期,陝西的歷史許多是同中國通史相重合的,這就給撰寫這些時期的陝西地方歷史增添了難度,弄不好就是隻見全國不見陝西。編著者從一開始注意到了這點,確定了突出陝西地方性的原則,要既反映陝西在當時全國曆史的地位,又是以陝西的史事為主。全國的事件要寫出它在陝西的表現。這點尤其在盛世王朝的《秦漢卷》《隋唐卷》都處理得比較成功。
本書力求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思想指導,全書保持學術觀點的一致性。它既注意學術性,又在可讀性上下功夫,希望能有更多的讀者。
編寫陝西通史無先例可循,史料分散,編寫者把讀各種專著、正史之外,又把梳檔案方誌,憑藉多年積累,又經八九年辛勤耕耘,使現在的成書史實詳富,挖掘深廣,規模宏偉,堪足傳世。

陝西通史主編之語

《陝西通史》4.魏晉南北朝卷 《陝西通史》4.魏晉南北朝卷
撰著《陝西通史》是歷史的首創。明清以來陝西修過幾次《陝西通志》,近些年省上也正在修撰新的《陝西通志》,但卻從未有過《陝西通史》。這是陝西文化史的一大缺憾。在我們當今這個偉大的時代,這個缺憾是應予補上的。
陝西的歷史是應該着重寫的。陝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是中國古代歷史的中心舞台之一,是人民革命鬥爭的策源地之一。百萬年前的藍田猿人已報導了陝西古人類活動的足跡,西安半坡向我們提供了新石器時代氏族社會的全景,臨潼姜寨遺址、寶雞地區數百處仰韶文化遺存,以及陝北仰韶文化遺存,都證明新石器時代6000年前陝西具有農耕這個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的肇始的物質基礎。渭水流域是中華文明的搖籃,其出土文物中有一系列我國文化最早的證實,如出自半坡的農漁工具、穀物與菜種;最早的陶窯、炊具、陶文、土木建築;出自姜寨的黃銅片、石硯等繪畫工具;出自何家灣的骨雕人頭像;出自周原的八卦符號微雕等。這些實物也印證了關於炎帝黃帝的傳説。
我想特別着重指出的是,這部書是數十位史學研究工作者的集體創作,他們辛勤耕耘,對稿件作了反覆修改、訂正,體現了嚴謹的學風。而陝西師大出版社的編輯同志為這部書的寫作、修訂、校對、出版等,付出了巨大勞動;他們對書稿多次修訂、校正。我為主編之一,謹向讀者推薦這部書,同時向參加這部書寫作和編輯工作的同行們表示深切的感謝。我們希望讀者朋友能將寶貴的閲讀意見告訴我們。

陝西通史關於陝西

《陝西通史》5.隋唐卷 《陝西通史》5.隋唐卷
公元前12世紀末,進入穩定的農耕時期後,陝西渭水流域成為古代歷史的中心舞台,先後有13個王朝在長安或長安附近建都。西周都鎬268年;秦都咸陽145年;西漢都長安208年;新莽都長安15年;東漢獻帝都長安6年;西晉惠帝、愍帝都長安7年;前趙都長安10年;前秦都長安35年;後秦都長安32年;西魏都長安23年;北周都長安25年;隋都長安26年;唐都長安266年。又有兩個農民政權黃巢的齊政權都長安4年、李自成的大順政權都長安2年。共計1072年。另外還有西夏都於陝北靖邊。周的崛起、秦的強大、漢的興盛、唐的繁榮都是以陝西為起點的。輝煌的周秦漢唐是中華民族歷史的驕做,更是陝西曆史的驕傲。殷商時期,西陲的周人努力學習殷商文化,又後來居上大大超過殷商文化。春秋時期,天下紛爭,秦人迅速崛起,創立秦國文化,橫掃六合,無敵於天下。漢承秦制,漢文化更加成熟。漢代的關中成為全國最先進的地區,在世界上也居領先地位。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最輝煌的時代,長安成為開放性的世界大都會。當時同唐交往的有70多國,長安城裏,外國使節、商賈、學者、藝術家、留學僧、留學生人數眾多。唐代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黃金時代,也是陝西古代史冊上值得自豪的一頁。唐代以後,宋元明清時代,陝西失去了全國中心的地位,但仍是中央政權控制西北、綰轂西南的統治重心,在政治軍事方面的作用大於經濟方面的作用。近代的中國,災難深重。百年恥辱,百年抗爭,百年苦難,百年救亡,陝西人民活躍的反帝反封建的鬥爭可歌可泣。陝西的先進人士積極投身於變法維新運動;陝西率先響應辛亥武昌起義;陝西遊學京、津、滬、漢的青年知識分子是“五四”運動的中堅;陝西較早的傳播了馬克思主義,為後來成為革命大本營奠定了思想基礎和組織基礎,特別是延安13年,陝西成為中國共產黨的總指揮部和中國人民解放鬥爭的總後方,陝西人民和陝西的革命志士仁人在這一時期為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是陝西人民的光榮。新中國時代陝西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已經由一個落後的農業省變成了我國內陸的一個既有古代文化風貌,又有現代科學技術的新興工業基地。現在陝西正沿着改革開放的路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消滅貧困,向普遍小康邁進。

陝西通史書籍相關

《陝西通史》
主編: 郭琦 史念海 張豈之
常務主編: 張豈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