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陋室

(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景點)

鎖定
陋室,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歷陽鎮陋室東街,是唐朝長慶四年(公元824年)詩人劉禹錫任和州刺史時所建。有銘,書法家柳公權書並勒石成碑。門庭“陋室”二字為詩人臧克家所題。 [3] 
1986年,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11月,被授予“馬鞍山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3-4] 
中文名
陋室
地理位置
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歷陽鎮
所處時代
唐朝
保護級別
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陋室歷史沿革

824年(唐朝長慶四年),劉禹錫在和州擔任刺史時所建。有銘,著名書法家柳公權書並勒石成碑。南宋王象之所撰《輿地紀勝》載:“和州陋室,唐劉禹錫所闢,有《陋室銘》柳公權書。”
陋室
陋室(5張)
1515年(明朝正德十年),和州知州黃公標補書《陋室銘》碑文,並建有“梯松樓”“半月池”“萬花谷”“舞鶴軒”“瞻辰亭”“虛山亭”“狎歐亭”“臨流亭”“迎燻亭”“筠巖亭”“江山一覽亭”等,後來俱遭兵燹。
清朝乾隆年間,和州知州宋思仁在舊址重建陋室九間。室前有石鋪小院和台階,苔蘚斑駁,綠草如茵,林木扶疏,室後有小山、龍池,碧波如洗,游魚浮沉。
1917年(民國6年),嶺南金保福補書《陋室銘》碑一方。室產有石鋪小院和台階,室後有小山,頗為雅潔,形似卧龍,苔蘚斑駁,綠草如茵,林木扶疏。山下“龍池”,碧波如染,游魚浮沉清晰可見。 [3] 
陋室銘
陋室銘(2張)
1986年,陋室由安徽省、和縣撥款修葺,並建空花圍牆一道。門庭“陋室”兩字為當代詩人臧克家所題。《陋室銘》由省書法家孟繁青仿柳體書,刻碑。陋室正廳塑有劉禹錫站立像,上懸“政擢賢良”橫匾。主室立柱分別有楹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6] 
1986年,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1988年,和縣在陋室的“仙山”“龍池”一帶建成“陋室公園”。面積50多畝,山上建有江山一覽亭、望江亭、仙人洞。池中建有臨流亭、履仙橋等。 [1] 
2012年11月,被授予“馬鞍山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6] 

陋室結構規模

陋室 陋室
陋室3幢9間呈品狀,依山傍水,風光秀麗,主室斗拱飛檐,古雅別緻,內有劉禹錫塑像。偏屋白牆黑瓦,簡樸小巧,石鋪小院,綠茵遍地。整體佈局典雅莊重,古樸生輝。 [2] 

陋室歷史典故

劉禹錫 劉禹錫
劉禹錫18歲考取進士,後不斷擢升,歷任監察御史、太子賓客、檢校禮部尚書等職。他為人正直,氣骨高遒,在朝內反對宦官的腐敗和藩鎮的割據勢力,後因參與王叔文的“永貞革新”,被一貶再貶,最後革職為和州刺史。
按朝廷規定,劉禹錫的住房應在州府,可和州知事受權貴唆使,不按政策辦事,把他排斥在城南郊外臨江而居。對此,劉禹錫不但不埋怨不生氣,反而很高興,並撰寫對聯一副貼於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此乃一遷。
陋室 陋室
和州知事沒有達到目的,便將劉禹錫從城南郊外折騰到城北郊外,住房也由原來的三間減為一間半,住房雖然小了,不臨江,但靠河,劉禹錫心胸豁達,樂觀向上,又撰寫了一副對聯貼於門上:“楊柳青青河水平,人在和州心在京。”此乃二遷。
和州知事見劉禹錫仍很高興,氣不打一處來,惱羞成怒,説你劉禹錫不是喜歡江河風景嗎?今天我就叫你既不臨江也不靠河,住房也只給一間僅能容下一榻一桌的小屋!
誰知劉禹錫住進小屋後,觸景生情,遂寫下了流芳千古的名篇《陋室銘》,並請人刻碑立於門前,以志鞭策自己。 [1] 

陋室詩詞名篇

劉禹錫 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閲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5] 

陋室地理位置

劉禹錫陋室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