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海松

(革命烈士,紅九軍政治委員)

鎖定
陳海松(1914-1937),出生於河南羅山宣化店李陳窪村(今屬湖北大悟) [7]  。1930年春任童子團大隊長,同年7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不久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春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勤務員、通信員、宣傳隊隊長。參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圍剿”鬥爭,1932年10月,任紅四方面軍第十二師三十六團特務連政治指導員,參加了西征轉戰。在川陝革命根據地時,曾任營政治委員、團政治委員、紅九軍第二十五師政治委員,率部參加了反三路圍攻、營(山)渠(縣)進攻戰役和宣達戰役。1934年11月,參加反六路圍攻後,任紅九軍政治委員。參加了紅四方面軍長征。1936年10月,奉中央軍委命令西渡黃河,率部大戰鎖罕堡和打拉牌。11月,任西路軍軍政委員會委員、第九軍政治委員,率部血戰古浪縣城。1937年3月,為掩護西路軍總部撤退和紅三十軍展開,陳海松在梨園口親率交通隊阻擊強故,終因寡不敵眾,在戰鬥中身上多處中彈,壯烈犧牲。 [1]  [4] 
中文名
陳海松
別    名
陳祖根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14年
逝世日期
1937年
出生地
河南羅山宣化店李陳窪村(今屬湖北大悟)

陳海松人物生平

陳海松早年經歷

陳海松,小名祖根,1914年2月13日出生於河南羅山宣化店李陳窪村(今屬湖北大悟) [7]  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母親在他年幼時過世,他兒時在本村讀了幾年私塾。 [3] 
1927年冬,中國共產黨領導黃(安)麻(城)農民起義,大別山燃起了革命烽火。1929年,陳海松先參加童子團,任大隊長,後參加農民赤衞隊,跟鄉蘇維埃主席跑腿。他要求當紅軍,家裏不同意,1930年春節過後不久,他就自己跟着過路的紅軍走了。到部隊不久,他加入了青年團,次年春由團轉黨。開始他當許世友的勤務兵,後任營傳令班長、戰鬥連排長。1931年春參加殲敵一個師的雙橋戰鬥,率全排英勇作戰,身負重傷。 [2-3] 
陳海松傷愈歸隊,調任第十三師政治部宣傳隊長。張國燾在紅軍中搞肅反擴大化,陳海松險遭錯殺。紅四方面軍成立後,被降到第十二師第三十六團第九連當戰士。 [3] 
在第三十六團,陳海松又從戰士到連宣傳隊長、營宣傳隊長、團政治處宣傳隊長。在商(城)潢(川)戰役、潢(川)光(山)戰役中,陳海松領導的團宣傳隊十分活躍,不僅為作戰部隊籌集了緊缺的糧食,還在陣前鼓動被圍敵軍一部投誠,受到師長陳賡的表揚。戰役結束,他被提升為三十六團特務連指導員。 [3] 

陳海松屢建戰功

特務連又叫學兵連,主要是十四五歲的娃娃兵。1932年10月,紅四方面軍西行轉戰三千里,到達川北,特務連是全師減員最少的特務連,連年僅11歲的余天生也到了巴中。陳海松因戰功調任團機槍連指導員。 [3] 
紅四方面軍在川北剛剛立足,張國燾又在紅軍中大搞“肅反”。第三十六團第三營營長被抓後叛逃,營政委被撤職,陳海松升任第三營政委。其時,四川軍閥田頌堯正向紅軍發動三路圍攻。紅軍採取收縮陣地、誘敵深入的作戰方針。陳海松奉命率兩個連扼守巴中通往通江的要道沙泥坪。他迅速安定軍心、構築陣地,在敵人的多次進攻面前屹立不動。敵指揮官驚呼:碰到紅軍的硬骨頭了。 [3] 
不久陳海松調升第三十六團政委。團長許世友,是他的老上級。他們並肩戰鬥,都十分高興。在一次與敵軍對峙作戰中,敵軍一部派聯絡員來要求接應他們起義。紅軍前沿指戰員不信,把來人當奸細對待。陳海松趕到前沿,親自與來人談話,斷然接應敵軍一個連的起義。反三路圍攻作戰勝利結束,部隊休整時,起義人員中有幾個帶槍逃跑。負責肅反的師政治部主任抓了陳海松,許世友怒不可遏,多方保救。後總部查明,策動起義的人,就是潛在敵軍中四川省地下黨的軍事負責人羅南輝,陳海松才得以無罪釋放。 [3] 
1933年6月,紅四方面軍擴編,紅十二師擴編為第九軍。軍部成立教導隊,陳海松出任教導隊政委。完成培訓基層幹部的任務後,他任第七十三團政委,旋即升任紅二十五師政委。1933年,陳海松“一年升三級”成為紅四方面軍中流傳的佳話。 [3] 
許世友升任紅九軍副軍長兼第二十五師師長。許陳二人一個指揮經驗豐富、勇武有餘,一個善做政治思想工作、足智多謀。兩人配合默契,指揮紅二十五師參加了儀(隴)南(部)戰役,營(山)渠(縣)戰役、宣(漢)達(縣)戰役,所向披靡。爾後在反擊四川軍閥劉湘六路圍攻的作戰中,紅二十五師打得英勇靈活,戰績卓著。在著名的萬源保衞戰中,紅二十五師扼守主陣地大面山四個半月,抗擊數倍乃至十幾倍敵軍主力的輪番攻擊,陣地不為所動,大量消耗了敵軍的兵力,為最後粉碎六路圍攻創造了有利條件。戰後,紅二十五師的第七十三團、第七十五團分別榮獲總指揮部授予的“攻如猛虎”、“守如泰山”的獎旗。僅一年多,紅二十五師就在許、陳的帶領下成為紅四方面軍三個有名的主力師之一。 [3] 
1934年11月,部隊整編。第九軍由三個師縮編為紅二十五、紅二十七兩個師零一個團。許世友調升紅四軍軍長,陳海松升任紅九軍政委。 [3] 
1935年1月,陳海松率紅二十五師參加廣(元)昭(化)戰役。這是紅軍第一次與蔣介石嫡系胡宗南部作戰,因攻堅缺乏重武器,打成平手,副師長潘友卿犧牲。接着在陝南戰役中,第二十五師在轉鬥鋪地區擔負掩護主攻部隊左翼側後安全的任務。當正面戰場新鋪灣打成膠着狀態時,陳海松揮師從側翼疾插到陝軍背後的勉縣,斷其退路。陝軍隨之潰亂。陳部即會同兄弟部隊一舉將陝軍第四十九旅和獨立旅第一團大部殲滅,克勉縣,圍褒城,直抵南鄭城郊。2月17日,陳海松在南鄭城西的長寨接見陝軍中的地下黨員武志平,聽取了關於陝軍的情況報告。他感到事關重大,即派人護送武去勉縣見副總指揮王樹聲 [3] 
為接應中央紅軍北上,陳海松率第二十五師參加渡嘉陵江戰役。總部選定的三個渡江點,第二十五師定在左翼的閬中以北,沿江船隻都被兩岸的敵江防部隊劫走,總部預造的渡江器材到不了這裏,這個點的渡江條件最差。陳海松決定智取。他一面暗中趕造渡江器材,一面讓小股部隊在敵人眼皮底下用絆桶演練,同時在駐地天天晚上敲鑼打鼓唱大戲。敵軍起初開槍打炮,後來就習以為常,還嘲笑紅軍演練的失敗。3月28日夜,渡江戰役開始,兩個渡江先遣連偷渡成功,31日克閬中。陳海松又指揮第二十五師和紅四軍一個師,殲敵李煒如部三個團。接着揮師西指,強渡涪江,克中壩,與紅二十七師一部會合,包圍江油。這一攻勢使敵人十分震驚,四川軍閥鄧錫侯親率18個團增援江油。陳海松率紅二十七師打援。當紅八十八師攻佔敵塔子山主陣地時,陳海松當機立斷拋開當面之敵,揮師向敵右側包抄。敵軍頓時動搖。紅軍全線反擊,俘敵3000餘人,鄧錫侯幾乎被生擒。 [3] 
1935年,張國燾南下到卓木碉成立偽中央後,南下的紅軍發起綏(靖)崇(化)丹(巴)懋(功)戰役。陳海松任左縱隊左支隊司令員兼政委,指揮第二十七師和軍部直屬團(原軍長何畏調走,新軍長孫玉清帶第二十五師在中縱隊)。根據戰區都是崇山峻嶺、河谷交錯的特點,他決定以快以巧取勝,要求各級指揮員處事果斷,自己隨前衞團行動。10月15日夜發起進攻,22日結束,七天進軍250公里,大小戰鬥五個,潰敵八個多團,連克兩河口、撫邊、達維、夾金山、日隆關、巴郎山,繳獲很多,犧牲很少。朱德總司令高度評價為“模範的隘路戰”,並親自為之寫出《綏崇丹懋戰役中我左支隊二十七師兩河口、撫邊、達維、夾金山、日隆關、巴郎山一帶戰鬥經過及其模範教訓》的作戰總結。 [3] 
在接着舉行的天(全)蘆(山)雅(安)邛(崍)大(邑)戰役中,陳海松任左縱隊司令員兼政委,指揮第二十七師及第三十軍一部,攻佔蘆山的太平場、大川場。陳海松在大川場負傷,坐擔架指揮第二十七師分三路向邛崍、大邑進軍,巧奪有敵重兵防守的瓦廠崗、木梯栳、香爐山、橫山崗等險關路隘,勢如破竹,前鋒直抵邛崍縣城西三公里的白鶴山才停下來,灌縣震動。此次戰役,右路、中路都是先勝後受重挫,第二十五師也犧牲很大,惟左路僅傷亡300餘人。 [3] 
紅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1936年在會寧會師後,紅三十軍、紅九軍、紅五軍相繼渡過黃河,組成西路軍,執行打通新疆的任務,陳海松為西路軍軍政委員會委員。 [3] 
11月13日,軍長孫玉清率第二十五師襲佔古浪。陳海松率少年先鋒團和第二十七師一部走後衞。白天阻擊追敵,夜晚行軍,15日才進古浪。古浪為涼州的門户,古稱虎狼關,是敵必爭之地。古浪城坐落在兩面臨山的川道里,城牆早已坍塌不齊,南山、西山距城很近,背後有開闊地,東北面是平川,東山背後為羣山。陳海松察看地形後,認為此城易攻難守,不同意已作的分兵把口的部署,主張以小部隊扼守要點,以主力作機動。他的意見不被採納,他要求帶一個團上東山,卻只允許他帶第二十七師一個營去。 [3] 
11月16日拂曉,馬元海指揮三個騎兵旅、兩個步兵旅及四個民團來攻,激戰一天。次日,敵人針對紅軍分兵把口的部署,改變了戰術。在飛機、炮火的掩護下,以騎兵作迂迴穿插,切斷了各部隊的聯繫,正面則集中步兵猛攻南山和西山。當敵人奪取制高點,衝進城內,直撲軍部時,陳海松率東山一個營衝入城內,內外夾攻,才把敵人逐出城外。18日又苦戰一天,當夜在紅三十軍一部接應下,部隊突圍西去永昌。 [3] 
連少年先鋒團在內的7000餘人的左縱隊,雖斃傷敵人2000多名,自己也損失兵力三分之一。軍參謀長陳伯稚、紅二十五師師長王海清、紅二十七師政委易漢文都壯烈犧牲,基層幹部傷亡更大。紅九軍元氣大傷。 [3] 

陳海松血染沙場

1937年3月12日,太陽初升,紅三十軍和總部進入甘肅梨園堡一帶宿營,擔任後衞的紅九軍到達梨園山口。陳海松在山口上觀察了一下地形,即令部隊(全軍僅剩800餘人)上山警戒。幾乎與此同時,後尾傳呼敵人的騎兵來了。他急令部隊搶佔山頭。無奈第九軍戰士一個個衣衫襤褸,臉頰黃瘦,眼睛佈滿血絲,飢餓疲憊,舉步艱難,只爬到半山腰,就被先從北面搶上山脊的敵人壓了下來。背後就是梨園河谷,如果過早丟失山口,第三十軍和總部的後果就不堪設想。陳海松急命機關人員撤退,留戰鬥人員佔據山口南側的一些土包和稜坎,自己帶着只剩十幾人的警衞排,釘在關鍵部位,拼死抗擊敵人的瘋狂進攻。陳海松和守口部隊為第三十軍和總部的撤退爭得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後全部壯烈犧牲。 [3] 

陳海松人物軼事

陳海松治軍有方

紅四方面軍過草地時,後勤部門給他配備了較多的乾糧和臘肉,但陳海松非常節省,儘量多挖野菜吃,而把剩下的乾糧送給傷病員。陳海松很注意團結同志。在當機槍連指導員時,與俘虜的國民黨機槍手連長合作的非常愉快,並向連長學會了打機槍的高招。兩個人所帶連隊出色完成了各項任務。 [5] 

陳海松刻苦學習

陳海松擔任軍政委後,他把一些馬列書籍和學習文件捆在包裏,帶在身上,有時間就拿出來看。陳海松還注重研讀一些軍事書籍,並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同志請教,使他很快成為一名有勇有謀的指揮員。 [5] 

陳海松後世紀念

陳海松領導追悼

1937年在延安寶塔山下,毛澤東和許多中央領導人蔘加了為陳海松烈士舉行的追悼會。 [2] 
朱德總司令為紅軍失去一位出色的高級指揮員而深感痛惜,在抗日戰爭期間,他曾多次説,陳海松是四方面軍最年輕有為的軍級幹部,可惜犧牲得太早了,如果他現在活着,一定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6] 

陳海松陳海松故居

陳海松故居位於湖北省孝感市大悟縣黃站鎮黃站村,故居為紅色景點和烈士紀念設施,在故居內佈置展廳,以文字、圖片和影像等形式展示陳海松烈士的革命事蹟,讓年輕人銘記先烈,珍惜幸福,傳承革命精神。 [6] 

陳海松公祭活動

2017年的陳海松烈士紀念日,陳海松的侄子陳道良曾赴陳海松犧牲地甘肅省臨澤縣參加公祭活動,並從陳海松的墓地捧回一抔泥土,以寄哀思。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