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馬加龍

鎖定
阿馬加龍是一種很奇怪的蜥腳類恐龍,是叉龍科下的一個屬,生活於下白堊紀的南美洲,是小型的蜥腳下目恐龍,約有10米長。它是四足的素食性恐龍,有着長及扁的頭顱骨及長頸,與其親屬叉龍相似,但它脖子後方有兩列長棘刺,比其他蜥腳下目恐龍更高,被皮肉完全包裹住形成一對頸帆,有人推測它的用途是為了迷惑食肉恐龍,使它們認為阿馬加龍很大,不適合捕殺。
中文學名
阿馬加龍
拉丁學名
amargasaurus cazaui
脊索動物門
蜥形綱
蜥臀目
亞    目
蜥腳形亞目
叉龍科
阿馬加龍屬
阿馬加龍
超    目
恐龍總目
下    目
蜥腳下目
總    科
樑龍總科

阿馬加龍簡介

阿馬加龍生活在南美洲,身長約10米,頭部長而扁,頸部較長,身上最奇特的地方是從頸部到背部的脊骨上長有一對很長的神經棘,被皮肉完全包裹住形成一對頸帆。它是素食性恐龍,用四肢行走,喜歡一邊走,一邊吃樹葉 [1] 
阿馬加龍是一種長相奇特的蜥腳類恐龍,這種恐龍的頭顱骨長而扁,脖子的長度幾乎是身軀長度的1.3倍,但是與其他蜥腳類恐龍相比,它的脖子算是短的。阿馬加龍的尾巴很長,可以在行走時保持身體平衡 [2] 

阿馬加龍形態特徵

阿馬加龍是一種很奇怪蜥腳類恐龍,它脖子後方有兩列長棘刺,被皮肉完全包裹住形成一對頸帆,有人推測它的用途是為了迷惑食肉恐龍,使它們認為阿馬加龍很大,不適合捕殺。

阿馬加龍頸部較短

蜥腳類屬於四腳行走的植食恐龍中的一類。它們體形巨大,全長有超過30米的。蜥腳類一般以長脖子和長尾巴為特徵。考古人員曾發現脖子長度竟達軀幹長度4倍的化石。不過,包括阿馬加龍在內的叉龍類的脖子長度卻約為軀幹的1.3倍。與其他蜥腳類相比,脖子算是短的。

阿馬加龍頸部長棘

2022年科學家對阿馬加龍的頸椎進行了細緻的再研究,他們發現:無論是從組織學還是從解剖學的形態來看,阿馬加龍的頸棘都不支持角質鞘的存在,因而這些頸棘可能並不會直接單獨暴露在外而更可能由一個結構將一側頸棘全部包住。同時,頸棘上沙氏纖維(Sharpey's fibres)的形態方位顯示阿馬加龍可能存在一個複雜的棘突間連接系統,即一對可能的“頸帆”。對頸棘的骨骼掃描顯示,阿馬加龍靠前的頸棘受到的作用力以及產生的形變要比後方的頸棘更強,這也間接的證明了“頸帆”的存在,可能是“頸帆”的拉伸導致了受力的不均衡。 [3] 

阿馬加龍分佈範圍

阿馬加龍是於1991年由阿根廷古生物學家利安納度·薩爾加多(Leonardo Salgado) 及約瑟·波拿巴(Jose Bonaparte)所命名,因為它的化石是在阿根廷內烏肯省的La Amarga峽谷被發現。La Amarga亦是一個附近村莊及發現化石的地層的名字。Amarga為西班牙語“苦味”一詞。這個屬下只有一個種,即卡氏阿馬加龍“A. cazaui”,是為紀念發現化石位置的Luis Cazau博士,他是一間石油公司的地質學家發現化石的位置是在La Amarga地層的底部,估計是在下白堊紀的巴列姆階至阿普第階早期,距今約130-120百萬年前。

阿馬加龍物種學史

阿馬加龍的化石是一個相對的較完整的骨骼。這套骨骼包括了頭顱骨的後部,及所有頸部、背部、臀部與部份尾巴的脊骨、右邊的肩帶肩帶、左前肢、後肢、左腸骨、盆骨。阿馬加龍骨骼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在頸部及背部脊骨上的高棘。這些棘在頸部最高, 並且以一對對的排列。這個排列一直沿著背部,至臀部逐漸減少高度。後背部及薦骨的特徵是隻有單一的棘,雖然很長但卻較頸部的為短。這些棘用作支撐一對高的皮蓬。 [3]  在一些無關的恐龍,如棘龍無畏龍盤龍目異齒龍亦有同樣的蓬。就蓬的功用就有不同的假説,如自衞、溝通(為了交配或簡單的物種辨認)、或控制體温。但是,它真正的功用卻不清楚。非洲的叉龍在其脊骨上亦有相似的棘,但高度卻不及阿馬加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