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育王石柱

鎖定
阿育王石柱(Ashoka pillar)是孔雀王朝時代最具代表性的建築雕刻,是公元前3世紀,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恆河流域,為雕刻法敕(梵dharma -dipi ,巴dhamma-lipi )所建之圓形石柱。
阿育王為銘記徵略,弘揚佛法,在印度各地敕建了三十餘根紀念碑式的圓柱,這些柱子一般高十幾米,其中最著名的是貝拿勒斯城外鹿野苑的石柱。在其柱頭上刻有四隻背對背蹲踞的雄師,中間層是飾帶,刻有一隻大象、一匹奔馬、一頭瘤牛和一隻老虎,這四種動物間都用象徵佛法的寶輪隔開;下一層是鐘形倒垂的蓮花。整個柱頭華麗而完整,並且打磨得如玉一般的光潤,這也是孔雀王朝時代雕刻藝術一個較為顯著的特色。
鹿野苑豎立的阿育王石柱於19世紀出土後,成為印度民族精神的象徵。印度政府於1950年決定將其作為國徽圖案,以其體現印度悠久文化和國家獨立的民族自豪感。 [1] 
中文名
阿育王石柱
外文名
Ashoka pillar
十幾米
五十噸

阿育王石柱歷史沿革

公元前251年,也就是佛陀涅槃二百多年後,古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代君主阿育王與其戒師優婆掘多等來Lumbini巡拜佛跡,並於公元前245年建石柱紀念。

阿育王石柱建築形制

阿育王石柱最初建成

據考古研究:最初建成的阿育王石柱總高約十三米,埋入地下二米多,柱頂近三米,中間柱身七米多,周長二米多。柱頂由三部分組成,最下部與柱身連接處為圓柱體,四周雕有條狀花瓣;中間為正方體,四周也雕有花紋;頂部雕有一匹馬。

阿育王石柱後世發現

阿育王石柱被發現者共有十柱。
各地的阿育王石柱
其中六柱高度自十至十三公尺不等,所刻法敕共通之內容系尊重佛法、勸善斷惡、禁止殺生、仁慈平等,及有關人類之福祉等六章,此外,各柱亦載有阿育王之事蹟。
其餘四柱,高度約七點五公尺,各柱所刻之法敕內容不一,大約為禁止破和合僧,以及阿育王自身之佛跡巡禮等記載。
石柱上端雕有各種獸類,例如獅像,雖年代久遠,依然清晰可辨。
而石柱上所雕之古印度年代,尤受學術界重視。

阿育王石柱著名石柱

阿育王石柱鹿野苑石柱

柱頭分離後的鹿野苑阿育王石柱 柱頭分離後的鹿野苑阿育王石柱
最為著名的阿育王石柱出現在佛陀第一次講法的鹿野苑,雖然這根石柱已經摺斷,但保持完整的柱頭卻被公認為的藝術品。 [2]  該石柱離紅堡不遠,在朱木拿河畔,一根光禿禿的石柱高高地矗立在一座古堡之頂,這就是有名的“阿育王柱”。公元前孔雀王朝的名君阿育王為了弘揚佛法,曉喻子民,豎立了不少此類石柱。阿育王柱高12.97米,底部直徑約1米,頂部直徑約0.65米,重27噸。柱表原為鎦金,現已脱落。
被用作國徽的鹿野苑阿育王石柱印度國徽 被用作國徽的鹿野苑阿育王石柱印度國徽
石柱頂端則雕刻有不同的圖案。在著名佛教聖地鹿野苑豎立的石柱,柱頭原是四頭威猛的獅子,四獅雄視眈眈,形態逼真。石獅昂首蹲踞在鐘形的倒置蓮花上。蓮花四周分別雕有牛、馬、象、獅四種動物,代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每種動物又以法輪隔開。整個柱頭以灰色大理石雕成,雕造精美,打磨細膩,光可鑑人,有冰瑩玉潤之質感。以雄獅為喻,象徵着孔雀王朝大一統帝國的威嚴氣勢。蓮花和法輪則是佛教的象徵,表明阿育王以佛法治理天下,教化四方。這一石柱於19世紀出土後,成為印度民族精神的象徵。印度政府於1950年決定將其作為國徽圖案,以其體現印度悠久文化和國家獨立的民族自豪感。
這一柱頭可惜已與石柱分離。該柱原立於朱木拿河東邊的米鹿特,14世紀時,伊斯蘭教的帝國王命人將其移於德里的王宮。 [1] 
柱頭分離前後的阿育王石柱 柱頭分離前後的阿育王石柱

阿育王石柱吠舍離石柱

吠舍離阿育王石柱
吠舍離阿育王石柱(16張)
經歷了2200多年的風風雨雨,阿育王石柱大多殘破了,但有些石柱,如佛教聖地吠舍離聳立着的阿育王石柱,仍完整無缺。佛陀晚年主要在吠舍離活動,相傳,正是在吠舍離,佛陀演説了在我國影響深遠的《維摩詰經》。 [2] 

阿育王石柱敕文銘刻

阿育王 阿育王
阿育王石柱最珍貴的地方在於其柱身上,有古老的波羅密文字(Brahmi)銘刻着阿育王的親筆敕文。其內容證實此處確為佛陀誕生之地,並敕令於此雕鑿豎立巨大石柱,用石欄圍護。
  • 內容一
“天佑慈祥王登基廿年,親自來地朝拜,因為這裏是 釋迦牟尼佛誕生之地。一塊石上刻着一個形像,並建立一根石柱,表示佛陀在此地降生。藍毗尼村成為宗教的免税地,只須付收成的八分之一作為税賦。”
  • 內容二
“天愛喜見王即阿育王於灌頂即位的第二十年,親自來Lumbini恭敬禮。”

阿育王石柱柱頭構造

獅子柱頭 獅子柱頭
孔雀王朝時代最具代表性的建築雕刻是阿育王石柱的柱頭(Lion Capital of Asoka)。

阿育王石柱上層

上層獅子 上層獅子
在其柱頭上刻有四隻背對背蹲踞的雄師,威風四面,咆哮的巨口和露出的牙齒刻畫得非常逼真,腿部繃緊的肌肉和遒勁的足掌鈎爪塑造得雄渾有力,充溢着印度雕刻特有的生命感。

阿育王石柱中層

中層飾帶 中層飾帶
中間層是飾帶,刻有一隻大象、一匹奔馬、一頭瘤牛和一隻老虎,這四種動物間都用象徵佛法的寶輪隔開;

阿育王石柱下層

下層蓮花 下層蓮花
下一層是鐘形倒垂的蓮花。整個柱頭華麗而完整,並且打磨得如玉一般的光潤,這也是孔雀王朝時代雕刻藝術一個較為顯著的特色。

阿育王石柱傳奇故事

江蘇省無錫市仿造的阿育王柱
江蘇省無錫市仿造的阿育王柱(5張)
關於這個石柱的建造,有一個故事:當初阿育王剛繼承王位時,政策法令苛刻殘暴,設立地獄,殘害人民。地獄的四周築有高大的圍牆,如同山嶺峙立,在地獄圍牆上高聳角樓,監視犯人。地獄之中,有火焰熊熊的熔爐,有鋒利無比的刀劍,備有各種殘忍的酷刑,如同塗炭生靈的陰間。又招募人性最兇惡殘忍的人,封為獄主。當初,獄主只把國內的犯法罪人抓來,不分罪惡輕重,一起投入地獄之中殘害。後來,獄主連路經地獄的人也抓來投入地獄之中殺害滅口,所以關於地獄的殘忍黑暗,外面的人根本不知道。
後來,有一位出家不久的小和尚,在化緣乞食時路過地獄門口,兇惡的獄吏把小和尚抓到地獄之中,準備殘害,小和尚驚恐害怕,請求獄主給他一個向佛禮拜懺悔的時間,就是他由此死去也無所悔恨。獄主允許了小和尚的乞願。
不一會兒,小和尚看見一個人被捆綁着進入地獄,手腳被砍斷,身體被撕裂,頃刻之間粉身碎骨。小和尚看過之後,心生悲哀悼念之情,並且由此懂得了世界一切無常的真理,獲得了無學果修行果位。小和尚獲得聖果之後心中已無生死之感,雖然被投入滾燙的大鍋裏,卻好像身在清水池中一樣,清水池中還生出一朵鮮豔的大蓮花來讓他坐。獄主看到此種情景心中驚恐不安,立即派獄卒報告國王。阿育王親自來到地獄觀看,深深讚歎神靈對小和尚的保佑。
此時,獄主對阿育王説:“大王應當受死。”
阿育王問獄主:“為什麼讓我受死?”
獄主對阿育王説:“大王先前下令造此地獄,並下令讓我監管此刑獄。凡進入地獄圍牆的人,一律殺死,並沒有説國王進入刑獄可以免死。”
阿育王對獄主説:“法律一經制定,當然無理再變。我先前下令時,難道把你也除外嗎?你久居地獄,能活到今天,是我的過錯。”
阿育王説完之後,下令讓獄卒把這個兇惡造孽的獄主投到沸油鍋之中。獄主死後,阿育王才從地獄中脱身。於是下令推倒高牆,填埋壕溝;廢除地獄,放寬刑罰。並在廢獄之處,修造一座高大的石柱,石柱上刻上敬奉佛法三寶的銘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