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爾貝託·格拉納多

鎖定
阿爾貝託·格拉納多(西班牙語:Alberto Granado,1922年8月8日-2011年3月6日),生於阿根廷科爾多瓦埃爾南多,是阿根廷-古巴醫生、作家與科學家。他是切·格瓦拉在遊歷拉丁美洲期間的旅行同伴,也是古巴聖地亞哥醫學院的創立人。
他著有《與切·格瓦拉的旅行:革命的形成》一書,此書也成為2004年電影《摩托日記》的參考文獻,由羅德里格·德拉·塞納飾演格拉納多,年老的格拉納多本尊並在電影尾聲客串露面。
中文名
阿爾貝託·格拉納多
外文名
Alberto Granado
國    籍
阿根廷-古巴
出生日期
1922年8月8日
逝世日期
2011年3月6日
職    業
醫生
主要成就
古巴聖地牙哥醫學院的創立人
出生地
阿根廷科爾多瓦埃爾南多
代表作品
《與切·格瓦拉的旅行:革命的形成》

阿爾貝託·格拉納多穿越拉丁美洲

1922年8月8日,阿爾貝託·格拉納多出生於阿根廷科爾多瓦。他和切·格瓦拉兩人第一次見面是1945年。當時,格拉納多參加高中的一次遊行活動,被警察逮捕。切·格瓦拉陪伴格拉納多的哥哥托馬斯一起,將他從監獄裏帶回家。
1951年12月,兩人從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出發開始長達8個月的摩托車漫遊拉丁美洲之旅。當時切·格瓦拉23歲,是醫學院的學生,而29歲的格拉納多則是一名生物化學家。
兩人駕着摩托車穿越拉丁美洲,走過一萬三千公里,途經智利秘魯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等地,但旅程卻沒有想象中美好。他們所見的,盡是貧苦大眾遭強權剝削的慘狀。這段不同尋常的經歷對日後切·格瓦拉成為一名革命者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兩人最後在委內瑞拉分道揚鑣。格拉納多留在當地的診所,專門治療麻風病人。而切·格瓦拉則隻身去了美國,最後回到了出發地——布宜諾斯艾利斯。
1955年,格拉納多獲得了前往羅馬遊學的機會。回國之前,他同德里亞·瑪麗亞·杜克結婚。
古巴革命之後,1961年,應切·格瓦拉的邀請,格拉納多和妻子一起搬到了哈瓦那定居,格拉納多之後一直在哈瓦那大學教生物化學專業。1962年,他參與建立了聖地亞哥大學醫學院。1970年至1974年間,他在聖地亞哥醫學院擔任教授。
1978年,格拉納多根據同切·格瓦拉漫遊拉丁美洲的經歷撰寫的《同切·格瓦拉一起旅行:革命的誕生》一書的意大利語、西班牙語、法語版出版。2004年,兩人的這次意義重大的旅行被巴西著名導演沃爾特·塞勒斯(Walter Salles)拍成了電影《摩托日記》。影片中,格拉納多由阿根廷演員羅德里格·德拉·塞納(Rodrigo De La Serna)扮演,而西班牙影星蓋爾·加西亞·貝納爾則飾演切·格瓦拉。而《同切·格瓦拉一起旅行:革命的誕生》一書為該電影提供了重要參考。
1994年,格拉納多正式從大學退休。1997年,他參與了古巴團結運動,在古巴和國際舞台宣傳切·格瓦拉的理念。

阿爾貝託·格拉納多為公平正義而戰

2005年,即切·格瓦拉去世38年之後,格拉納多在接受BBC英國廣播公司)採訪時深情地説:“他從來沒有忘記我,我也從沒有忘記他。他的個性如此之強,要忘記他幾乎是不可能的。”
格拉納多説其實第一次遇見切就知道他會成大器:“我最欣賞切·格瓦拉的誠實——將消極的力量轉化為積極力量的能力……”
阿爾貝託·格拉納多 阿爾貝託·格拉納多
這兩人雖然是好夥伴,但是格拉納多説,要同切成為朋友也不太容易。“他個性很強,不願妥協。要做他的朋友很不容易,除非你跟他擁有相同的理念,並且堅信不疑。”回憶起和切·格瓦拉最後在委內瑞拉首都加拉加斯分道揚鑣,格拉納多感到非常傷心,他説:“這就如同和你愛的人告別一樣。” [1] 

阿爾貝託·格拉納多逝世

2011年3月5日,阿爾貝託·格拉納多在古巴首都哈瓦那逝世,享年88歲。根據格拉納多的遺願,他的遺體將被火化,骨灰撒播到古巴、阿根廷和委內瑞拉三個國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