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爾法收益

鎖定
阿爾法收益,是一個經濟學術語,是指個股的收益與大盤指數收益的差值。 [1] 
中文名
阿爾法收益 [1] 
類    型
經濟術語

目錄

阿爾法收益內容

在適應性市場假説下,會存在大量的行為偏差。這些偏差根源於在非金融領域裏應用的經驗推斷方法,並且他們的影響取決於具有這種偏差的個體的數量與採用更加有效的經驗推斷法的競爭對手的數量之間的對比。因此,在適應性市場假説下,隨着商業條件、進入與退出行業競爭者數目,以及可以獲得的盈利機會的類型和大小的不斷變化,投資策略經歷着盈利與損失的循環。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阿爾法收益存在的原因。 [1] 

阿爾法收益特性

在這種條件下,阿爾法收益與風險的相關性是很低的,我們通常認為,收益是對承擔風險的補償。
阿爾法收益的存在性
只有存在阿爾法收益,才有討論阿爾法策略和可轉移阿爾法策略的必要。Don M.Chance(2005)的研究認為,尋找的過程是徒勞的,反而會損害投資組合的收益,增大波動性,且這些損失與交易成本無關。DonM.Chance認為當投資者效用函數為對數函數,如果相對風險厭惡不變,潛在的阿爾法收益越大,投資者越自信,則潛在的損失越大。
當投資者在組合用運用衍生品的槓槓時,這種損失會加大。因此,Don M.Chance確信尋找不僅不能帶來收益,即使投資者在一半的時間內獲取正的,也幾乎能確定地會帶來損失。但從投資的實踐來看,阿爾法策略和可轉移阿爾法策略確實獲得了成功,阿爾法收益顯然是存在的。我們認為,在中國這樣的新興證券市場,存在着眾多的阿爾法機會。
阿爾法收益的穩定性
關於阿爾法收益穩定性方面的爭論同樣很多,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結論。
Noel Amenc和Lionel Martellini(2003)用多種模型檢驗了對沖基金經理獲取阿爾法收益的情況,發現:不同的檢驗模型,有不同的結果,差異非常大;其次發現存在一部分基金在所有的模型中都顯現出正的阿爾法收益。
Richard Heaney、Terry Hallahan、Thomas Josev、Heather Mitchell(2005)通過對1995年7月——2005年1月澳大利亞市場國際基金的觀察認為,阿爾法收益具有時變性,當積極管理策略強調識別出可獲利的交易策略時,並不能保證有穩定的正阿爾法收益。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