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爾文

(瑞典物理學家)

鎖定
阿爾文(Alfvén,Hannes Olf Gosta,1908年5月30日—1995年),瑞典物理學家,出生於瑞典諾爾雪平。他和法國物理學家L.奈耳共獲197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主要著作有《宇宙電動力學》、《論太陽系的起源》和《宇宙等離子體物理》等。
中文名
阿爾文
外文名
Hannes Olof Gösta Alfvén
國    籍
瑞典
出生日期
1908年5月30日
逝世日期
1995年
畢業院校
烏普薩拉大學
職    業
物理學家
出生地
瑞典諾爾雪平
代表作品
《宇宙電動力學》
《論太陽系的起源》
《宇宙等離子體物理》

阿爾文人物生平

阿爾文1908年出生於瑞典的北雪平,1926年進入烏普薩拉大學就讀,1934年獲得該校博士學位。而後阿爾文在烏普薩拉大學和斯德哥爾摩的諾貝爾物理學院教授物理學課程,1940年起任斯德哥爾摩皇家理工學院教授,先後講授電學理論、電子學和等離子體物理。1967年,阿爾文移居美國,在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和南加州大學執教。1991年退休,退休時是加利福尼亞大學聖迭哥分校的電機工程教授和皇家工學院的等離子體物理教授。退休後來往於加利福尼亞州和瑞典之間。1995年逝世,終年87歲。
阿爾文是瑞典科學諮詢委員會委員,瑞典科學院和瑞典工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和蘇聯科學院外籍院士。由於研究流體力學和等離子體物理有貢獻,他和法國物理學家L.奈耳共獲197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阿爾文性格幽默,興趣廣泛,參加過包括國際裁軍運動在內的眾多社會活動。他還在科學史、東方哲學、宗教方面有一定研究,並且通曉瑞典語、英語、德語、法語、俄語,還會講一些西班牙語和漢語。阿爾文和他的妻子柯爾斯頓(Kirsten)生育了1個兒子4個女兒,兒子成為醫生,一個女兒成為作家,一個女兒成為律師。

阿爾文研究方向

阿爾文最初從事電學儀器的理論和實驗工作,1930年代後期開始研究宇宙尺度上的電場和電流系統,以及宇宙線的起源問題。1940年前後,阿爾文在等離子體和天體物理的研究方面取得顯著成就。他發現磁力線與導電流體一起運動的現象,提出了凍結磁場理論。這一理論可用來解釋太陽黑子的成因、恆星際磁場和地球磁場的某些觀測特性等。他還提出了帶電粒子在電磁場中運動的引導中心理論,磁暴和極光理論,宇宙線的起源理論等。其中最顯著的成就是發現在等離子體中可以出現一種波動,後被稱為阿爾文波,這種波的傳播速度稱為阿爾文速度。從此以後,多種多樣的等離子體波被相繼發現。阿爾文也因此與法國物理學家L.奈耳共同獲得197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阿爾文除從事理論工作外,還在實驗室內開展模擬空間等離子體各種現象的實驗。在70年代前期,他從事大量有關太陽系的起源的研究工作。
阿爾文是磁流體力學和等離子體物理學奠基人之一。他繼T.G.考林之後,認識到宇宙空間充滿導電氣體。他發現高電導率導電流體中的“磁凍結”現象,即磁力線與導電流體一起運動的現象。這一發現可用來解釋象太陽黑子的成因,恆星際磁場和地球磁場的某些觀測特性等。他還研究了在磁場作用下導電流體的波動,發現了一種新的波,後被命名為“阿爾文波”(見磁流體動力學波)。這種波的傳播速度稱為“阿爾文速度”。從此以後,多種多樣的等離子體波被相繼發現。阿爾文提出了等離子體物理中的“引導中心”(見等離子體動力學)以及帶電粒子在強磁場中運動時磁矩近似為常量的概念。這一見解被用來研究宇宙線的傳播,地球磁場的捕獲粒子、極光粒子,以及受控熱核反應中的磁鏡概念等。

阿爾文主要著作

除了發表大量科學論文外,阿爾文還著有:《宇宙電動力學》(Cosmical Electrodynamics,1950);《論太陽系的起源》(On the Origin of the Solar System,1954);《宇宙電動力學基本原理》(Cosmical Electrodynamics,Fundamental Principles,和C.G.Falfhammer合著,1963,有中譯本);《世界-反世界》(Worlds-Antiworlds,1966)等。

阿爾文紀念

為紀念他,第1778號小行星被命名為“阿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