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拉伯狒狒

鎖定
阿拉伯狒狒,又名埃及狒狒, [4]  是靈長目猴科狒狒屬哺乳動物。性二型性比較明顯。雄性肩上有斗篷一樣的長毛,平均體重19千克;雌性平均體重12千克,由於沒有斗篷一樣的長毛,看上去只有雄性體型的三分之一左右。雌性周身長有棕色的毛髮,而無鬃毛;雄性的毛髮帶銀白色,有着顯目的鬃毛。 [7] 
阿拉伯狒狒主要分佈在紅海南岸的埃及、蘇丹和厄立特里亞、埃塞俄比亞和索馬里,在紅海北岸的阿拉伯半島也有棲息地。阿拉伯狒狒非常適應乾燥環境,旱季主要以草原裏零星的金合歡屬植物樹芽、果實和樹根為食,也會獵取無脊椎動物及小型脊椎動物,有時取食農作物或在垃圾堆中覓食。阿拉伯狒狒生活在典型的父系重層社會,實行一夫多妻, [7]  成年雄性擁有多個雌性,數量為1~10只不等, [5]  無固定繁殖季節,孕期約6個多月,每胎1仔,5-7歲性成熟。在人工飼養下,壽命可達37年。 [6] 
阿拉伯狒狒在埃及是“神聖的猴子”,被認為是智慧之神托特的隨從,在埃及的壁畫上經常見到埃及狒狒半人半獸的畫像。由於阿拉伯狒狒會挖取農作物,因此經常被當作有害動物驅趕和獵殺。其生存威脅主要來自人類,棲息地的農地擴展正一步步地縮小埃及狒狒有限的自然棲息地。 [7] 
外文名
Hamadryas Baboon
別    名
埃及狒狒
中文學名
阿拉伯狒狒
拉丁學名
Papio hamadrya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哺乳綱
亞    綱
真獸亞綱
靈長目
亞    目
猿猴亞目
猴科
亞    科
獼猴亞科
狒狒屬
阿拉伯狒狒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58

阿拉伯狒狒形態特徵

阿拉伯狒狒
阿拉伯狒狒(10張)
阿伯狒狒是狒狒中體型最小的一種。它的面貌醜陋,顏色奇特,雄獸的體長為70-75釐米,尾長為25釐米左右,體重18-20千克,雌獸比雄獸還要小得多。它的頭部較大,眉骨高高突起,兩眼漆黑深陷,吻部很長,稜角分明,臉上有很高的隆起線,顏色鮮藍而透紫,鼻子深紅,鼻樑直抵前額,略似狗頭,所以又被叫做狗頭猴。
雌獸的吻稍短,面部為肉色,光滑無毛。四肢十分粗壯,手、足均為黑色,適於在地面行走。尾巴細長,臀部有一大片鮮紅的顏色。體毛粗糙,雄獸為灰褐色,雌獸呈棕綠色。
雄獸上顎的犬齒長而突出,由頭部兩側至肩部和背部均披散着長毛,形如蓑衣,顯得高大而威武,所以也有人稱它為蓑狒。 [1] 

阿拉伯狒狒近種區別


阿拉伯狒狒
體量
雄獸的體長為70-75釐米,尾長為25釐米左右,體重18-20千克
雄性體重約25千克,雌性約14千克。雄性平均頭體長760毫米,尾部長560毫米;雌性小,平均頭體長600毫米,尾長480
特徵
由於沒有斗篷一樣的長毛,看上去只有雄性體型的三分之一左右。雌性周身長有棕色的毛髮,而無鬃毛;雄性的毛髮帶銀白色,有着顯目的鬃毛
毛黃色、黃褐色、綠褐色至褐色,粗糙,一般尾部毛色較深;顏面部和耳上生有短毛,臀部有色彩鮮豔的胼胝
圖片
阿拉伯狒狒 阿拉伯狒狒
東非狒狒 東非狒狒

阿拉伯狒狒棲息環境

棲息於熱帶稀疏的乾草原和半沙漠地帶樹木稀少的山石坡上。 [1] 

阿拉伯狒狒生活習性

阿拉伯狒狒活動

一般白天在地面上活動,善於攀登山岩,還具有爬樹的本領。由於體毛較長,所以十分耐寒。它是營社會性生活的動物,喜歡羣居,有時結成數百隻的大羣,每羣都是由若干個家族聯合而成。如果食物來源充足,大羣會自動分解,組成一些穩定的小羣。每個羣體都佔有一塊地域很大的領地,並在領地中往來周遊,每天大多沿着一條固定的路線出去活動、覓食和飲水,晚上回到固定的樹林中棲息。阿拉伯狒狒性情粗野,常打羣架,如果在領地中遇到來犯者,首領往往一馬當先,衝在最前面,其他成員緊隨其後,個個都像是兇猛頑強的士兵,一齊高聲吼叫着,向來犯者投擲石塊,或用鋭利的犬齒去撕咬。 [1] 
阿拉伯狒狒除了每天兩小時左右的時間用於進食處,其餘的時間則相互打扮、梳理毛髮,將捉到的蝨子和其他寄生蟲隨時吃掉,這不僅使其皮毛保持清潔,而且能起到聯絡羣體成員之間情感的作用。天熱的時候就躲到陰涼的地方休息、玩耍,表演跳舞、翻跟頭等技巧。這些時候羣體中都要派出“哨兵”在周圍警戒,每當出現猛獸或者猛禽,危險來臨的時候,“哨兵”都要發出尖聲的喊叫,通知自己的同伴逃避或禦敵。這種習性使得許多其他動物也常常呆在阿拉伯狒狒羣體的附近,以便從其發出的信號中受益。 [1] 

阿拉伯狒狒族羣

每一個家族由羣體中身體最強壯,個頭最魁梧,毛色也最漂亮的富有經驗的雄獸擔任首領,特別是雄獸犬齒的大小與尖利程度,是能否擔任首領的重要標準,家族中的其他成員包括若干只地位較低的未成年雄獸以及若干只雌獸和幼仔。首領的地位來之不易,也不是終身制,一旦羣體中出現更為精明強健的雄獸,就要對首領的地位發起挑戰,經過搏鬥,勝者才能繼續擔當首領。 [1] 
在狒狒羣體中,社羣等級序位十分嚴明,這是自然界弱肉強食的生存競爭所造成的。為了避免羣體內不必要的自相殘殺和爭鬥,統一禦敵和保證對後代的順利生長髮育,羣體中的成員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各具特徵的等級心理。每個個體在羣體中的地位由它的能力、魅力、大小、強弱、性別、年齡等因素所決定,社羣中的成員平時和睦相處,生活上同甘共苦,但分工也很明確。首領在羣體中的地位至高無上,整個社羣都要聽從它的指揮。它可以對羣體中的成員發號施令,優先取食,隨意佔有發情的雌獸,甚至調節和裁決成員之間的糾紛等。只要它低吼一聲,其他成員立即俯首聽命;其他成員從首領身邊經過時,要表現出順從的樣子,違者要受到嚴厲的懲罰;休息和吃飯的時候,首領要坐在中間位置等等。生育不久的雌獸和它的幼仔在羣體中也有較高的地位,在行動和取食等方面都有受到特別的照顧和保護。即使在嬉鬧的時候,身邊帶有幼仔的雌獸也不會受到其他成員的攻擊。羣體行進時,往往是首領在前面帶隊,雌獸和年青的雄獸跟在後面,帶着幼仔的雌獸夾在中間,最後由其他較為強壯的雄獸殿後。 [1] 

阿拉伯狒狒食性

阿拉伯狒狒屬於雜食性動物,但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各種植物的葉子、果實、根莖、樹皮、樹的汁液,以及蝗蟲、白蟻、螞蟻等許多昆蟲及幼蟲,都是它愛吃的食物,其他動物性食物如蠍子、爬行動物、鳥卵等也都可以充飢,甚至捕食鳥類、野兔和小羚羊等。捕捉獵物的時候,不是躡手躡腳偷偷地潛近獵物,而是全體行動,採用大包圍的辦法進行獵捕。有時也成羣地到果園、農田裏去盜食瓜果及穀類等農作物,或者到居民區或軍營附近的垃圾堆中覓食,毫不理會人們使用的恫嚇標誌。當被人們發現,進行驅趕時,有的甚至投擲石塊向人攻擊,有時迫使人們不得不採用較為嚴厲的手段才能擊退這些不速之客。阿拉伯狒狒每天要吃上兩三個小時的食物。 [1] 

阿拉伯狒狒分佈範圍

分佈於吉布提、厄立特里亞、埃塞俄比亞、沙特阿拉伯、索馬里、蘇丹、也門。
區域性滅絕:埃及。 [2] 
阿拉伯狒狒分佈圖 阿拉伯狒狒分佈圖

阿拉伯狒狒繁殖方式

阿拉伯狒狒的發情期不固定,每年繁殖一次,雌獸的孕期大約為172天,每胎僅產1仔。每當有幼仔出生的時候,整個羣體都要圍在母子的四周,有的撫摸着剛剛生產的雌獸,表示祝賀和慰問,但並不觸摸幼仔。 [1] 
剛出生幼仔的體毛為黑色,只有臉部、耳朵和臀部是紅色的。出生後就被雌獸用一隻手抱在懷中,讓它叼住乳頭吃奶。不過幼仔更多的時間是在雌獸的腹部下面度過的,出生幾小時之後就要學會用手抱住雌獸的肚子,跟隨雌獸四處奔走,尤其是在雌獸為了躲避危險,快速飛逃的時候,更要使勁地抓住雌獸的肚皮,以免摔下來。長大一些就能騎在雌獸的背上了,有時還從雌獸身邊跑開,到附近玩耍,但很快就會被雌獸召換回來,以免走失。當幼仔能夠奔走跳躍的時候,就跟在雌獸的後面,而且常常喜歡抓着雌獸的尾巴。 [1] 
半年以後,雌獸就給幼仔斷奶了,並努力地把不停地在身邊尖叫的幼仔趕走。不過,這些尚未成年的幼仔將會被羣體中的一個年長者統一照管和指導,直到它們能夠獨立生活為止。幼仔在5-7歲時達到性成熟,壽命為15-20年。 [1] 

阿拉伯狒狒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3] 

阿拉伯狒狒種羣現狀

阿拉伯狒狒的天敵豹在它的棲息地已近乎匿跡。它的威脅主要來自於人類。農地的擴展正在侵犯它的自然棲息地。由於狒狒也會挖取農作物,因此經常被當地人當作害物被驅趕,甚至獵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阿拉伯狒狒定為保護現狀近危的動物。 [1] 

阿拉伯狒狒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2] 

阿拉伯狒狒文化現象

在阿拉伯狒狒的產地,它在古時候曾被奉為“神聖的猴子”,將其奉為文學之神“佐斯”的代表或侍從,刻在神殿的石柱上,則是世界各地動物園的珍貴觀賞動物之一。被人們馴化的阿拉伯狒狒可以給人們看家、哄孩子和採集鮮果,還是當地牧羊人的好幫手,能夠盡心盡力地為主人效勞。它還會清點羊的數目,如果發現羊欄裏的羊缺少了幾隻,就要設法把因為迷路回不了家的羊羔召喚回來,從而得到主人的獎賞。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