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拉伯台地

鎖定
阿拉伯台地(Arabia Terra 拉丁語)是火星北部的大片乾燥地區,大部分位於阿拉伯方格區內,但有一小部分在阿基達利亞海區。它有密集的坑穴,並且被嚴重的侵蝕。這個飽受摧殘的地區顯然有古老的歲月,阿拉伯台地是這顆行星上最古老的地區之一。它的長邊涵蓋達4,500 km(2,800 mi),中心大約在19.79°N,30°E,它的東南區比西北區高了約4 km(13,000英尺)。除了有許多坑穴,通過阿拉伯台地的穀風進入這顆行星毗鄰阿拉伯台地邊緣的大片北方低地。
中文名
阿拉伯台地
外文名
Arabia Terra
緯    度
19.79°N
經    度
30°E

阿拉伯台地地理與地質特徵

在阿拉伯台地可發現到許多特殊的地表特徵。有不少典型的底座形撞擊坑(Pedestal Crater)位在該區。底座形撞擊坑周圍被撞擊後的噴發物環繞,並在噴發物邊緣形成峭壁。撞擊坑噴發物上層物質對於相當難以被侵蝕,可避免下層物質遭到侵蝕。在一些撞擊坑底部的山丘和孤峯則可看出有許多地層。這些地層可能是因為火山、風或者是水下沉積作用形成的。在被侵蝕的大撞擊坑吉洪拉沃夫撞擊坑的底部可以觀測到陡坡上的暗條紋。這些條紋出現在陡坡上,並且隨時間改變。剛出現時是暗色,後來色調變淺;可能是因為來自大氣中淺色細砂的沉積。這些條紋一般認為是以類似地球上雪崩的情況,即砂土向下掉落而形成。

阿拉伯台地命名由來

阿拉伯台地是在1979年由喬凡尼·斯基亞帕雷利所繪製的火星圖上的反照率特徵命名,名字來自於阿拉伯半島

阿拉伯台地近年研究

對該地區的研究在1997年開始,並且對該區域地質和地理狀況有更好的定義。阿拉伯台地在赤道周圍有一個帶狀區域內的撞擊坑年代明顯比阿拉伯台地北方區域和南方諾亞高原年輕。這可能是在諾亞紀時期火星的低地潛入阿拉伯台地下產生隱沒帶而行程的“早期弧後系統”(Incipient Back-Arc System);這個理論也可以解釋在該帶狀區域的破碎地形。而火星自轉造成的不穩定這一假説則不被支持。

阿拉伯台地譯名依據

阿拉伯台地(Arabia Terra ),火星地名。譯名依據《世界地名翻譯大辭典》。 [1] 

阿拉伯台地譯名發佈

2020年7月29日,已入選中國天文學會第一批火星地貌推薦譯名。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