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含部

鎖定
屬於《大藏經》的一部分。是對大藏經內小乘部經典之統稱。原為佛陀所説教法之總稱,大乘佛教於西曆紀元前後興起,遂有大乘經典之成立;相對於此,舉凡有阿含之經名者,皆為小乘經典,阿含部遂成小乘經典之異名。關於阿含部之內容,南北傳佛教説法各異,北傳佛教謂長、中、雜、增一為四阿含,總稱阿含部;南傳佛教於四阿含之外,稱雜部為窟陀迦(巴 Khuddaka)阿含,是為五阿含。開元釋教錄卷十三舉出小乘經重單合譯一五三部,三九四卷,明藏目錄舉稱小乘阿含部計一三七部。
中文名
阿含部
外文名
Ahan section
屬    性
佛經
原    意
佛陀所説教法之總稱
隸    屬
大藏經的一部分
分    類
四分四誦

阿含部長阿含

原始佛教基本經典。北傳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因所集各經篇幅較長,故名。後秦佛陀耶舍、竺佛念譯。全經分四分四誦,22卷,共收30部經。此經梵本屬法藏部,原本失傳。近代曾在中亞發現梵本殘片。歷代別出異譯之單品約24種、58卷左右。各經出自何派傳本,已無可稽考。
北傳漢譯《長阿含經》與南傳《長部經典》大體相應。《長部經典》共收34種經。其中有四經漢譯全缺;而《三十二相經》、《念處經》漢譯收在《中阿含經》中;但南傳《長部經典》沒有《增一經》、《三聚經》和《世紀經》三經。一般認為,北傳傾向於把內容相近的經文排在一起,而南傳的排列則更多地保留了經文形成先後的原來面貌。
主要內容可分4部分:①總結和解釋佛教的基本教理。概括教義的經有《十上經》、《增一經》和《三聚經》等。這些經將教義分門別類,按數字順序排列。以簡單列舉為特點,所述教義主要有四諦八正道、四禪、五藴、緣起、十二因緣、無常、無我、因果報應、生死輪迴等。另外,着重解釋教義的經文有《大緣方便經》,廣釋十二因緣之深義;《世紀經》,詳釋“此世、他世”,“六道”、“三界”三種輪迴系列。與此類似的還有《清淨經》、《自歡喜經》等;②敍述佛陀及其直傳弟子們的修道和傳教活動。《遊行經》記述佛陀悟道、傳教和涅槃的經過。《善生經》記述佛陀在傳教過程中為長者子善生宣講持家處世、敬事父母等六事,從該經可以看出,佛陀作為宗教導師並不脱離現實,但已具有超人的形象;③敍説佛陀本生與歷劫等故事,旨在弘揚佛教,勸誡人們皈依三寶。這些敍説主要見於《大本緣經》、《轉輪聖王修行經》和《典尊經》等;④駁斥外道(異教)。首先是駁斥婆羅門教的種姓制度、祭祀儀式和梵天至上論,見於《小緣經》、《阿摩晝經》和《究羅檀頭經》等;其次是對印度古代唯物主義派別——順世論的批駁,例如《弊宿經》專斥其“無他世”,無業報輪迴等觀點;再次是對耆那教等苦行滅業論的批駁,以示苦行非正道。

阿含部中阿含

全經包括三個主要內容:①詳述各種修行規定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它們在達到涅槃解脱過程中的作用,這是此經的重點,如對三學(戒、定、慧)之間的關係以及它們與涅槃的關係,論述較多。此外,還就如何斷滅“無明”,修行取得功果等,以闡明達到涅槃的修道層次;②聯繫當時社會現實闡述善惡因果報應,鼓勵在家信徒和俗人止惡行善。③論述四諦八正道、緣起、十二因緣、四禪、六界、六處、十八意行小乘佛教教義,闡發了無常、無我和一切皆苦的思想。大多數品論述的問題比較集中,多用日常生活事例和寓言故事闡發教理。以着重講述各種學説之間的關係為特點。後出的許多經、律多引述其內容。

阿含部雜阿含

此經主要內容可分為三部分:①聯繫比丘修習禪定講述佛教教義,主張“善攝諸根”,“內寂其心,如實觀察”。闡明正確的禪思,並斥責外道(異教)的禪觀。記述修禪的步驟、方法,注意事項及其所要達到的結果等。故有人認為此經重在指示止觀道理,為修禪者所專習;②論述小乘佛教的基本教義。首先詳釋五藴、六處、緣起、十二因緣等學説,以闡明無常、苦、空、無我之思想。此外闡述了四諦、四食、八正道、四念處、七覺分、四禪、十八界、因果報應等學説;③向優婆塞、優婆夷弘揚佛法,鼓勵他們信奉佛教,皈依三寶,勤修善業。

阿含部增一阿含

此經記述佛陀和其弟子們的事蹟;闡述出家僧尼的戒律和對俗人修行的規定;論述小乘佛教的主要教義等。因經中有“六度”、“三乘”等詞句,承認菩薩大乘,近乎大眾部的主張,故一般認為是大眾部的傳本。此經的重點在説施戒涅槃等事及各種因緣故事,故又為勸化者所專習。本書同其他三部阿含一樣,系記載原始佛教教義的重要典籍,在印度佛教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為研究佛教產生以及當時北印度政治、宗教、哲學等提供了資料。

阿含部阿含部目錄

經號 經冊 經名 卷數 編譯者
0001 01 佛説長阿含經22卷 後秦‧佛陀耶舍、竺佛念譯
0002 01 佛説七佛經 1卷 宋‧法天譯
0003 01 毘婆屍佛經 2卷 宋‧法天譯
0004 01 七佛父母姓字經 1卷 失譯人名
0005 01 佛般泥洹經 2卷 西晉‧白法祖譯
0006 01 般泥洹經 2卷 失譯人名
0007 01 大般涅盤經3卷 東晉‧法顯譯
0008 01 佛説大堅固婆羅門緣起經 2卷 宋‧施護等譯
0009 01 佛説人仙經 1卷 宋‧法賢譯
0010 01 佛説白衣金幢二婆羅門緣起經 3卷 宋‧施護等譯
0011 01 佛説尼拘陀梵志經 2卷 宋‧施護等譯
0012 01 佛説大集法門經 2卷 宋‧施護譯
0013 01 長阿含十報法經 2卷 後漢‧安世高譯
0014 01 佛説人本欲生經 1卷 後漢‧安世高譯
0015 01 佛説帝釋所問經 1卷 宋‧法賢譯
0016 01 佛説屍迦羅越六方禮經 1卷 後漢‧安世高譯
0017 01 佛説善生子經 1卷 西晉‧支法度譯
0018 01 佛説信佛功德經 1卷 宋‧法賢譯
0019 01 佛説大三摩惹經 1卷 宋‧法天譯
0020 01 佛開解梵志阿颰經 1卷 吳‧支謙譯
0021 01 佛説梵網六十二見經1卷 吳‧支謙譯
0022 01 佛説寂志果經 1卷 東晉‧竺曇無蘭譯
0023 01 大樓炭經 6卷 西晉‧法立,法炬
0024 01 起世經 10卷 隋‧闍那崛多等譯
0025 01 起世因本經 10卷 隋‧達摩笈多譯
0026 01 中阿含經 60卷 東晉‧瞿曇僧伽提婆譯
0027 01 佛説七知經 1卷 吳‧支謙譯
0028 01 佛説園生樹經 1卷 宋‧施護譯
0029 01 佛説鹹水喻經 1卷 失譯人名
0030 01 佛説薩缽多酥哩逾捺野經 1卷 宋‧法賢譯
0031 01 佛説一切流攝守因經 1卷 後漢‧安世高譯
0032 01 佛説四諦經 1卷 後漢‧安世高譯
0033 01 佛説恆水經 1卷 西晉‧法炬
0034 01 法海經 1卷 西晉‧法炬
0035 01 佛説海八德經 1卷 後秦‧鳩摩羅什譯
0036 01 佛説本相猗致經 1卷 後漢‧安世高譯
0037 01 佛説緣本致經 1卷 失譯人名
0038 01 佛説輪王七寶經 1卷 宋‧施護譯
0039 01 佛説頂生王故事經 1卷 西晉‧法炬
0040 01 佛説文陀竭王經 1卷 北涼‧曇無讖譯
0041 01 佛説頻婆裟羅王經 1卷 宋‧法賢譯
0042 01 佛説鐵城泥犁經 1卷 東晉‧竺曇無蘭譯
0043 01 佛説閻王五天使者經 1卷 劉宋‧慧簡
0044 01 佛説古來世時經 1卷 失譯人名
0045 01 大正句王經 2卷 宋‧法賢譯
0046 01 佛説阿那律八唸經 1卷 後漢‧支曜譯
0047 01 佛説離睡經 1卷 西晉‧竺法護譯
0048 01 佛説是法非法經 1卷 後漢‧安世高譯
0049 01 佛説求欲經 1卷 西晉‧法炬
0050 01 佛説受歲經 1卷 西晉‧竺法護譯
0051 01 佛説梵志計水淨經 1卷 失譯人名
0052 01 佛説大生義經 1卷 宋‧施護譯
0053 01 佛説苦陰經 1卷 失譯人名
0054 01 佛説釋摩男本四子經 1卷 吳‧支謙譯
0055 01 佛説苦陰因事經 1卷 西晉‧法炬
0056 01 佛説樂想經 1卷 西晉‧竺法護譯
0057 01 佛説漏分佈經 1卷 後漢‧安世高譯
0058 01 佛説阿耨風經 1卷 東晉‧竺曇無蘭譯
0059 01 佛説諸法本經 1卷 吳‧支謙譯
0060 01 佛説瞿曇彌記果經 1卷 劉宋‧慧簡
0061 01 佛説受新歲經 1卷 西晉‧竺法護譯
0062 01 佛説新歲經 1卷 東晉‧竺曇無蘭譯
0063 01 佛説解夏經 1卷 宋‧法賢譯
0064 01 佛説瞻婆比丘經 1卷 西晉‧法炬
0065 01 佛説伏淫經 1卷 西晉‧法炬
0066 01 佛説魔嬈亂經 1卷 失譯人名
0067 01 弊魔試目連經 1卷 吳‧支謙譯
0068 01 佛説賴吒和羅經 1卷 吳‧支謙譯
0069 01 佛説護國經 1卷 宋‧法賢譯
0070 01 佛説數經 1卷 西晉‧法炬
0071 01 梵志頞波羅延問種尊經 1卷 東晉‧竺曇無蘭譯
0072 01 佛説三歸五戒慈心厭離功德經 1卷 失譯人名
0073 01 佛説須達經 1卷 蕭齊‧求那毗地譯
0074 01 佛説長者施報經 1卷 宋‧法天譯
0075 01 佛為黃竹園老婆羅門説學經 1卷 失譯人名
0076 01 梵摩渝經 1卷 吳‧支謙譯
0077 01 佛經尊上經 1卷 西晉‧竺法護譯
0078 01 佛説兜調經 1卷 失譯人名
0079 01 佛説鸚鵡經 1卷 劉宋‧求那跋陀羅譯
0080 01 佛為首迦長者説業報差別經 1卷 隋‧瞿曇法智譯
0081 01 分別善惡報應經 2卷 宋‧天息災譯
0082 01 佛説意經 1卷 西晉‧竺法護譯
0083 01 佛説應法經 1卷 西晉‧竺法護譯
0084 01 佛説分別佈施經 1卷 宋‧施護譯
0085 01 佛説息諍因緣經 1卷 宋‧施護譯
0086 01 佛説泥犁經 1卷 東晉‧竺曇無蘭譯
0087 01 佛説齋經 1卷 吳‧支謙譯
0088 01 優陂夷墮舍迦經 1卷 失譯人名
0089 01 佛説八關齋經 1卷 劉宋‧沮渠京聲
0090 01 佛説鞞摩肅經 1卷 劉宋‧求那跋陀羅譯
0091 01 佛説婆羅門子命終愛念不離經 1卷 後漢‧安世高譯
0092 01 佛説十支居士八城人經 1卷 後漢‧安世高譯
0093 01 佛説邪見經 1卷 失譯人名
0094 01 佛説箭喻經 1卷 失譯人名
0095 01 佛説蟻喻經 1卷 宋‧施護譯
0096 01 佛説治意經 1卷 失譯人名
0097 01 廣義法門經 1卷 陳‧真諦譯
0098 01 佛説普法義經 1卷 後漢‧安世高譯
0099 02 雜阿含經 50卷 劉宋‧求那跋陀羅譯
0100 02 別譯雜阿含經 16卷 失譯人名
0101 02 雜阿含經 1卷 失譯人名
0102 02 佛説五藴皆空經 1卷 唐‧義淨譯
0103 02 佛説聖法印經 1卷 西晉‧竺法護譯
0104 02 佛説法印經 1卷 宋‧施護譯
0105 02 五陰譬喻經 1卷 後漢‧安世高譯
0106 02 佛説水沫所漂經 1卷 東晉‧竺曇無蘭譯
0107 02 佛説不自守意經 1卷 吳‧支謙譯
0108 02 佛説滿願子經 1卷 失譯人名
0109 02 佛説轉法輪經 1卷 後漢‧安世高譯
0110 02 佛説三轉法輪經 1卷 唐‧義淨譯
0111 02 佛説相應相可經 1卷 西晉‧法炬
0112 02 佛説八正道經 1卷 後漢‧安世高譯
0113 02 佛説難提釋經 1卷 西晉‧法炬
0114 02 佛説馬有三相經 1卷 後漢‧支曜譯
0115 02 佛説馬有八態譬人經 1卷 後漢‧支曜譯
0116 02 佛説戒德香經 1卷 東晉‧竺曇無蘭譯
0117 02 佛説戒香經 1卷 宋‧法賢譯
0118 02 佛説鴦掘摩經 1卷 西晉‧竺法護譯
0119 02 佛説鴦崛髻經 1卷 西晉‧法炬
0120 02 央掘魔羅經 4卷 劉宋‧求那跋陀羅譯
0121 02 佛説月喻經 1卷 宋‧施護譯
0122 02 佛説波斯匿王太后崩塵土坌身經 1卷 西晉‧法炬
0123 02 佛説放牛經 1卷 後秦‧鳩摩羅什譯
0124 02 緣起經 1卷 唐‧玄奘譯
0125 02 增一阿含經51卷 東晉‧瞿曇僧伽提婆譯
0126 02 佛説阿羅漢具德經 1卷 宋‧法賢譯
0127 02 佛説四人出現世間經 1卷 劉宋‧求那跋陀羅譯
0128 02 須摩提女經 1卷 吳‧支謙譯
0128 02 須摩提女經〔別本〕 1卷 吳‧支謙譯
0129 02 佛説三摩竭經 1卷 吳‧竺律炎譯
0130 02 佛説給孤長者女得度因緣經 3卷 宋‧施護譯
0131 02 佛説婆羅門避死經 1卷 後漢‧安世高譯
0132 02 佛説食施獲五福報經 1卷 失譯人名
0132 02 施食獲五福報經〔別本〕 1卷 失譯人名
0133 02 頻毘娑羅王詣佛供養經 1卷 西晉‧法炬譯
0134 02 佛説長者子六過出家經 1卷 劉宋‧慧簡譯
0135 02 佛説力士移山經 1卷 西晉‧竺法護譯
0136 02 佛説四未曾有法經 1卷 西晉‧竺法護譯
0137 02 舍利弗摩訶目連遊四衢經 1卷 後漢‧康孟詳譯
0138 02 佛説十一想思念如來經 1卷 劉宋‧求那跋陀羅譯
0139 02 佛説四泥犁經 1卷 東晉‧竺曇無蘭譯
0140 02 阿那邸邠化七子經 1卷 後漢‧安世高譯
0141 02 佛説阿遫達經 1卷 劉宋‧求那跋陀羅譯
0142 02 佛説玉耶女經 1卷 失譯人名
0142 02 玉耶女經〔別本〕 1卷 失譯人名
0143 02 玉耶經 1卷 東晉‧竺曇無蘭譯
0144 02 佛説大愛道般泥洹經 1卷 西晉‧白法祖譯
0145 02 佛母般泥洹經 1卷 劉宋‧慧簡譯
0146 02 舍衞國王夢見十事經 1卷 失譯人名
0147 02 佛説舍衞國王十夢經 1卷 失譯人名
0148 02 國王不梨先泥十夢經 1卷 東晉‧竺曇無蘭譯
0149 02 佛説阿難同學經 1卷 後漢‧安世高譯
0150a 02 佛説七處三觀經 1卷 後漢‧安世高譯
0150b 02 佛説九橫經 1卷 後漢‧安世高譯
0151 02 佛説阿含正行經 1卷 後漢‧安世高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