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克薩科夫

鎖定
康斯坦丁·謝爾蓋耶維奇·阿克薩科夫(Константин Сергеевич Аксаков,1817年4月10日—1860年12月19日 [1-2]  ),俄國宗教哲學家、歷史學家、政論家、文藝批評家、斯拉夫派創始人之一。
中文名
阿克薩科夫
外文名
Konstantin Sergeyevich Aksakov
Константин Сергеевич Аксаков
國    籍
俄國
出生日期
1817年4月10日 [2] 
逝世日期
1860年12月19日 [2] 
主要成就
俄國宗教哲學家、歷史學家、文藝批評家、斯拉夫派創始人之一
代表作品
《古斯拉夫人和俄羅斯斯拉夫人的德行與習俗》

阿克薩科夫人物生平

1817年4月10日出生於奧倫堡省布古魯斯蘭縣新阿克薩克沃村,卒於希臘扎金索斯島。是貴族家庭阿克薩科夫家族的一員,作家S.T.阿克薩科夫(Sergey Timofeyevich Aksakov,1791-10-01~1859-05-12)的大兒子,政論家、社會活動家I.S.阿克薩科夫(Ivan Sergeyevich Aksakov,1823-10-08~1886-02-08)的哥哥。童年先是在父親的領地,後在納傑日京村度過,1826年全家隨父親遷至莫斯科,與兄弟姐妹一起接受嚴格的家庭教育。1832~1835年,就讀於莫斯科大學語文系,師從巴甫洛夫、納傑日京等教授,與別林斯基等人一起加入斯坦凱維奇小組,受到德國哲學思想影響。19世紀30年代末,深受霍米亞科夫、基利耶夫斯基創立的斯拉夫主義學説的影響。四五十年代,與《莫斯科文選》《俄國傾談》等斯拉夫派刊物合作,積極宣傳、發展斯拉夫主義,在同別林斯基等自然派的公開論戰中,成長為年輕一代的斯拉夫派批評家。1858年被選為俄國文學愛好者協會正式會員。父親的去世給阿克薩科夫的健康帶來致命打擊,1860年12月因肺結核去世。 [2] 

阿克薩科夫學術理論

阿克薩科夫的理論觀點是在斯拉夫主義美學觀的基礎上進行闡釋的,其核心是文學的人民性和民族獨創性。在《談談果戈理的長詩〈乞乞科夫的奇遇,抑或死魂靈〉》(1842)的小冊子裏,他提出從創作行為來看,“樸實的、史詩般直觀生活”的N.V.果戈理是同荷馬一樣偉大的詩人,在俄國人的精神和道德開始復甦時,正需要果戈理式的作家用這種史詩般的、人民的觀點來觀察世界,幷包羅萬象地呈現現實全貌。阿克薩科夫將果戈理視為現實生活中的“正面因素”與“光明面”,認為作家的創作激情在於對現實的肯定。他認為果戈理力圖把從生活中得來的全部印象塑造成一幅嚴整而和諧的圖畫,其“並不從瑣屑和卑劣的人物身上剝奪任何一點人性的行動”。之後,阿克薩科夫又寫出《關於果戈理的長詩〈乞乞科夫的奇遇,抑或死魂靈〉的解釋》,進一步強調要深入理解“內在的果戈理”,即在幽默、諷刺家面具後面的“第二個”果戈理。
在對涅克拉索夫出版的《彼得堡文集》的評析中,阿克薩科夫批評自然派,認為F.M.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窮人》沒有使生活變得“光明、純潔、快樂”而未能完成“藝術家的偉大使命”。50年代,在他的《當代文學述評》(1857)裏,丘特切夫、托爾斯泰、屠格涅夫、奧斯特洛夫斯基、托爾斯泰,薩爾蒂科夫等作家的作品被他歸結為對創作獨立性與藝術真實的追求,而不是自然派那種對生活機械的反映。

阿克薩科夫人物著作

主要歷史學著作有《古斯拉夫人和俄羅斯斯拉夫人的德行與習俗》(1852年)、《勇士弗拉基米爾公爵》(1853年)。其最著名的政論文章是在1855年亞歷山大二世登基後,他託布魯托夫伯爵轉呈給沙皇的《關於俄羅斯國內狀況的札記》,在《札記》中他反對政府的專制主義壓制了人民和民族的道德自由,呼籲沙皇給人民更多思想和言論自由。他是斯拉夫派中最著名的無政府主義者。 [1] 
參考資料
  • 1.    俄)Вл.索洛維約夫等著;賈澤林,李樹柏譯,俄羅斯思想,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08,第89頁
  • 2.    阿克薩科夫,K.S.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引用日期2024-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