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克塞爾·奧克森謝爾納

鎖定
阿克塞爾·奧克森謝爾納(瑞典文:Axel Gustafsson Oxenstierna,1583年6月16日-1654年8月28日),瑞典王國瓦薩王朝政治家,古斯塔夫二世克里斯蒂娜女王統治時期的文秘大臣 [1]  (即首相,1612年-1654年)。 [2] 
奧克森謝爾納出身貴族。1612年起擔任文秘大臣,是協助古斯塔夫二世推行內政、外交等方面政策的主要助手。1632年古斯塔夫二世戰死後,奧克森謝爾納作為攝政統治瑞典,直至克里斯蒂娜女王成年。在他的堅持下,瑞典繼續參與三十年戰爭,並最終贏得了勝利。 [2] 
1654年,奧克森謝爾納在斯德哥爾摩去世,享年71歲。 [2] 
概述內圖片:David Beck繪晚年奧克森謝爾納 [2] 
本    名
阿克塞爾·奧克森謝爾納(英文:Axel Oxenstierna)
所處時代
16至17世紀
民族族羣
瑞典民族
出生地
瑞典王國-烏普薩拉-凡諾 [1] 
出生日期
1583年6月16日
逝世日期
1654年8月28日
主要成就
輔佐古斯塔夫二世進行改革,增強瑞典國力
在古斯塔夫二世死後帶領瑞典贏得三十年戰爭的勝利

阿克塞爾·奧克森謝爾納人物生平

1583年6月16日,阿克塞爾·奧克森謝爾納生於瑞典烏普薩拉附近的凡諾。 [1-2] 
奧克森謝爾納出身於聲名顯赫的貴族家庭,早年就讀於羅斯托克大學、維滕貝格大學和耶拿大學等學校。1609年成為政務會議成員。為貴族權利的維護者,1611年使國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批准了一項保障貴族權利的憲章。次年,29歲的奧克森謝爾納被古斯塔夫二世委任為文秘大臣(又稱最高總理大臣,即首相),與國王共同掌管國家內政外交。 [1]  是是實際上的外交大臣、內政主管和財政大臣。 [3] 
內政方面,主持行政司法改革,1614年頒佈司法條例,設立最高法院,1617年參與修訂議會法規,1623年對地方政府進行改革,1626年制定將議會中貴族院分為三等級的法規。 [1] 
外交方面,曾受命進行一系列的重要談判,1613年與丹麥簽訂《克奈勒德和約》,1622年與波蘭立陶宛聯邦簽訂停戰協定,1624年與丹麥在斯約裏德進行談判。 [1] 
1626年,奧克森謝爾納任波蘭總督。1629年與波蘭簽訂《阿爾特馬克停戰協定》,使瑞典全力進行在德意志的戰爭(參見詞條三十年戰爭)。 [1] 
1631年,奧克森謝爾納受命駐守為瑞典所佔領的萊茵地區。 [1] 
1632年11月古斯塔夫二世在呂岑戰役陣亡後,因其獨生女克里斯蒂娜年僅六歲,由他直接負責瑞典在三十年戰爭後期的對外政策。根據他的提議,國內事務由五個主要行政部門首腦組成的攝政會議掌管,因這些人多為其親屬,故長期大權在握,實施限制國王和貴族政務會議權力的法律(《統治的形式》,1634年)。 [1] 
晚年的奧克森謝爾納 晚年的奧克森謝爾納
1633年,奧克森謝爾納在海爾布朗會議上促成瑞典與幾個德意志新教諸侯建立海爾布朗同盟,他為同盟首領。1634年,古斯塔夫·霍恩元帥指揮的瑞典軍隊在訥德林根戰役中戰敗,奧克森謝爾納決定與法國結盟,促使法國參加戰爭。 [1] 
1636年夏,奧克森謝爾納返回瑞典,1638年與法國簽訂《漢堡盟約》。 [1] 
1643年,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四世嫉妒瑞典勢力擴大,和哈布斯堡王朝達成同盟,向瑞典宣戰。丹麥雖然擊敗了瑞典和荷蘭的戰艦,但在奧克森謝爾納的支持下,古斯塔夫·霍恩率領瑞典軍隊迅速佔領了丹麥大片領土,迫使克里斯蒂安四世於1645年與瑞典簽訂《布勒姆瑟布魯條約》,向瑞典割讓哥得蘭島、烏瑟島及一些挪威領土。 [1] 
此時克里斯蒂娜女王開始親政,奧克森謝爾納與女王產生了一系列衝突。但在1650年後,二人的關係緩和,奧克森謝納繼續擔任首相。 [1]  [2] 
為徵集進行三十年戰爭所需的軍費,瑞典王室向國民徵收重税,導致國內怨聲載道。為向國民交代税款的用途,克里斯蒂娜女王與奧克森謝爾納於1645年4月9日創辦了世界現存最古老的報紙《定期郵報》。 [5] 
1654年8月28日,奧克森謝爾納在斯德哥爾摩逝世,享年71歲。 [1]  [2] 

阿克塞爾·奧克森謝爾納歷史評價

英國學者阿蘭·帕爾默《波羅的海史》:奧克森謝爾納是一位天生的外交家。……奧克森謝納體系並未形成一個平衡的憲法體系,但和前面長達半個世紀的漫長戰爭和混亂相比,它為古斯塔夫統治下的領土擴張,提供了更強大的政治凝聚力。 [3] 
波蘭裔英國曆史學家亞當·扎莫伊斯基在《波蘭史》中稱奧克森謝爾納“是整個17世紀歐洲最有智慧的政治家”。 [4] 
參考資料
  • 1.    王覺非 主編.歐洲歷史大辭典·下: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12:1106
  • 2.    Axel, Count Oxenstierna | chancellor of Sweden  .Britannica[引用日期2022-02-13]
  • 3.    阿蘭·帕爾默 著;胡志勇 譯.世界歷史文庫 波羅的海史:東方出版中心,2013-09:118
  • 4.    (英)亞當·扎莫伊斯基(Adam Zamoyski) 著;郭大成 譯.波蘭史: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19-06:128
  • 5.    胡舒立 主編.融創傳播研究的探索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十週年教師論文集:中山大學出版社,2014-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