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防災科技學院

鎖定
防災科技學院(英文名:Institute of Disaster Prevention,縮寫:IDP),簡稱防災學院,位於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高新區,是由國家舉辦, [75]  [80]  中國地震局主管的綜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 [2]  [74]  [76]  該校法定住所為北京市通州區八里橋迤東。 [75]  該校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列為“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試點單位,是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工作單位和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 [2] 
防災科技學院始建於1975年,原名國家地震局天水地震學校;1983年更名為國家地震局地震學校;1985年更名為地震技術專科學校;1992年更名為防災技術高等專科學校;2006年更名為防災科技學院;2012年成為碩士研究生培養單位; [75]  2021年,教育部覆函應急管理部支持華北科技學院和防災科技學院合併籌建應急管理類大學。 [2]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設有14個學院(部), [42]  [53-56]  設有本科專業36個;有全日制在校生9400餘人, [2]  聘有研究生導師339名; [59]  取得1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點 [60]  有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3個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 [2] 
中文名
防災科技學院
外文名
Institute of Disaster Prevention(縮寫:IDP) [13] 
簡    稱
防災學院 [13] 
所在地
廊坊市
創辦時間
1975年 [13] 
辦學性質
公辦 [82] 
學校類別
理工類 [77] 
學校特色
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 [58]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58] 
主管部門
中國地震局 [74]  [76] 
現任領導
卜昌森(黨委書記) [11] 
任雲生(主持工作副校長) [11] 
本科專業
36個(截至2023年12月) [2] 
碩士點
1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點(截至2024年3月)(“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專業學位研究生) [59-60] 
院系設置
14個(截至2023年12月) [42]  [53-56] 
校    訓
崇德博智、扶危定傾 [17] 
校    歌
《大愛無疆》 [14] 
校慶日
5月9日 [13] 
地    址
北京市通州區八里橋迤東(法定住所) [13] 
北校區、南校區: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燕郊開發區學院街465號(南北校區相隔1千米,均為該校的教學、實習、實訓場所) [75]  [81] 
院校代碼
11775 [76] 
主要獎項
獲評2007年度“中央國家機關文明單位”稱號 [4] 
獲評“河北省安全穩定工作先進單位” [5] 
知名校友
牛百勇、胡應順等 [8-9] 
知名教師
遲寶明、石峯等 [62] 
學生人數
全日制在校生9400餘人(截至2023年12月) [2] 
前    身
國家地震局天水地震學校 [58] 
佔地面積
0.4 km²((600畝)(截至2023年7月)) [81] 
研究生導師人數
聘有研究生導師339名(截至2024年3月) [59] 

防災科技學院歷史發展

防災科技學院國家地震局天水地震學校

1966年中國邢台、1975年中國海誠以及中國西南地區,相繼發生中強地震,鑑於此,國家有關部門決定建設一個培養地震專門人才的學校。1975年下半年,中國國家教育部和當時的國家地震局決定在“國家地震局蘭州地震大隊(中科院蘭州地球物理所)西北地震地質隊”的基礎上籌建“國家地震局天水地震學校”,由此,天水地震學校誕生。學校選址於甘肅省天水縣城以南9公里的黃土丘陵地帶,學校初始設置了3個專業教研室,分別是地球物理教研室(地震、地磁)、物探教研室(地電、重力)、地應力教研室,有齊國英、徐敬明、李四維等任課專業教師22人。 [57] 
學校於1976年10月正式招生,首批生源來自全國各地,共151名學生,學制為2年制中專,開設“地震測量、地磁測量、地電測量、重力測量、地應力測量”5個地震專業班。1976底年學校組建了3個黨支部,分別是地球物理專業黨支部(測震、地磁)、物探專業黨支部(地電、重力)、地應力專業黨支部。 [57] 
1977年天水地震學校實由於缺少師資(1979、1980年亦如此),暫停招生。1978年恢復招生,面向全國招收高中畢業生,學制2年為中專,所學專業仍為地震各專業觀測技術。1981-1985年,學校相繼在地震局系統招收81、82、84、85級以及83級內蒙古班、新疆班、山西班學員,學制3年,為地球物理專業中專學歷,此間,學校於1983年下半年由甘肅天水遷至河北省三河縣燕郊鎮,更名為國家地震局地震學校。 [57] 
國家地震局天水地震學校校門 國家地震局天水地震學校校門

防災科技學院地震技術專科學校

1985年7月,經國家批准組建“地震技術專科學校”,學校列為普通高等學校專科序列,成為國家教委“四五”大專、中專套辦學制的三所試點學校之一。同年9月,該校的地球物理教研室成立。 [57] 
1986-2000年,依據國家教委對“四五”套辦大專學校的規定,學校在中國各省開始招收初中畢業生,經過2年學習後,進行分流,30%-40%的學生進入專科學習,學制為5年;其餘為中專,學制為4年(1996年起改為5年一貫制大專學籍,生源仍為初中生)。 [57] 
1987年在地球物理教研室基礎上成立應用地球物理系;1989年9月,地球物理系與工程地震系合併為地球物理與工程地震系,下設應用地球物理專業、工程地震專業兩個專業;1992年,學校更名為“防災技術高等專科學校”;1995年,該校地球物理系除設地震監測專業之外,還開設了一個辦公自動化與文秘專業。 [57] 
地震技術專科學校校門 地震技術專科學校校門

防災科技學院防災科技學院

2006年,學校升格為本科院校,更名為“防災科技學院”。 [58]  2006年7月,學校開始招收升本後防災技術系第一屆本科生,學制4年,為地球物理學專業。2008年7月,學校新增設資源勘察工程專業,同年開始招收該專業本科生。 [57]  2011年,防災科技學院被批准為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2012年,被批准為“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試點單位;2013年,開始招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 [58]  2017年,該校入河北省高校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名單。 [84] 
2020年,防災科技學院入選應急安全智慧學習工場暨應急管理學院建設首批試點學校名單; [83]  2021年1月29日,教育部覆函應急管理部支持華北科技學院和防災科技學院合併籌建應急管理類大學;2021年5月26日,應急管理部黨委宣佈成立中共應急管理大學(籌)臨時委員會,應急管理大學(籌)臨時黨委領導班子與行政領導班子一體化運行;2023年4月7日,應急管理部黨委決定設立華北科技學院防災科技學院聯合黨委,同時撤銷中共應急管理大學(籌)臨時委員會、中共華北科技學院委員會、中共防災科技學院委員會。 [2] 
防災科技學院

防災科技學院辦學條件

防災科技學院院系設置

截至2023年12月,防災科技學院設有14個學院(部); [42]  [53-56]  設有本科專業36個,涵蓋理學、工學、管理學、文學和經濟學等五大學科門類。 [2] 
防災科技學院院系專業一覽表
學院(部)
本科專業
地球物理學專業、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地質學專業、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 [43] 
地理科學專業、測繪工程專業、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專業 [44] 
土木工程專業、工程管理專業、水利水電工程專業 [45] 
防災減災科學與工程專業、地質工程專業、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 [46] 
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通信工程專業 [47]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物聯網工程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網絡工程專業 [48] 
工商管理專業、投資學專業、金融學專業、會計學專業 [49] 
公共事業管理(應急管理方向)、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應急技術與管理 [50] 
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廣告學(廣告設計)專業、漢語言文學專業 [51] 
英語專業(翻譯方向、商務英語方向) [52] 
注:此表統計時間截至2024年5月

防災科技學院學科建設

截止2023年12月,學校有省級重點學科(固體地球物理學)和重點發展學科(地質工程)各1個。 [2]  [59] 
防災科技學院學科建設一覽表
類別
名稱
省級重點學科
固體地球物理學
省級重點發展學科
地質工程
注:此表統計時間截至2024年5月
參考資料: [2] 
防災科技學院碩士學位授權點
類別
名稱
工程碩士專業學位點
資源與環境
注:此表統計時間截至2024年5月
參考資料: [59-60] 

防災科技學院師資力量

截至2022年9月,防災科技學院教師隊伍中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教師佔專任教師總數的89.4%,高級職稱教師佔專任教師總數的43.7%;引進了包括汶川地震災害損失評估首席專家袁一凡在內的10餘名專家教授到校任教,聘請了地震系統5位院士為學院顧問,17位研究員、教授為學院客座教授。 [61] 
截至2024年3月,聘有研究生導師339名;擁有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河北省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中國地震局創新團隊1個、省部級優秀教學團隊13個、省部級教學科研團隊14個、8個優秀基層教學組織、6個課程思政示範教學團隊。 [2]  [59] 
防災科技學院師資力量
類別
姓名
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姚運生、薄景山、郭迅、萬永革、沈軍
全國地震系統先進工作者(省部級勞模)
孟曉春
省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遲寶明
中國地震局“優秀人才百人計劃”
薄景山、萬永革、沈軍、郭迅
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優秀人才百人計劃
盧滔、李平、孫治國
中國地震局“跨世紀科技人才”
薄景山
省級重點學科帶頭人
劉春平
河北省人民政府學位委員會第四屆學科評議組成員
劉春平、沈軍
省級優秀教師
遲寶明、石峯、孟曉春、豐繼林、郭子輝、趙宜賓、賀秀玲、盛書中
博士生導師
姚運生、薄景山、劉春平、遲寶明、郭迅、萬永革、沈軍、廖順寶
中國地震局創新團隊
土木工程地震災害防治創新團隊
注:此表只列出防災科技學院部分優秀教師和團隊
參考資料: [62-63] 

防災科技學院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23年12月,防災科技學院有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3個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擁有1門國家級一流課程、14門省級一流課程;建設中國地震局第一監測中心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和地質野外教學實習虛擬仿真實驗項目、北川地震遺址建築物結構抗震虛擬仿真實驗項目等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有1個省級防震減災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高地、1個省級質量教育社會實踐基地、1個省級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64] 
防災科技學院質量工程
類別
名稱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地球物理學、地質學、地質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網絡工程 [2]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地球物理學、勘查技術與工程 [2] 
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
地質學、地質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 [2] 
國家級一流課程
自然災害概論 [2]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防災科技學院——中國地震局第一監測中心 [1] 
省級一流課程
強震動觀測與數據處理、防災特色創新創業社會實踐課、災害風險管理、財務管理、網絡工程、地質野外教學實習虛擬仿真實驗項目、災害經濟學、地震概論、 [65]  數字信號處理、晶體光學、地電虛擬仿真實驗課程 [85]  、巖體力學、傳感器與檢測技術、青春與祖國同行——“大思政課”實踐教學 [86] 
省級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
地震地質災害監測與防控科普教育基地 [66]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災害仿真模擬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網絡與信息安全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67] 
注:此表只列出防災科技學院部分質量工程
  • 教學成果
截至2024年5月,防災科技學院參與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20項, [68-70]  獲得河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12項。 [71-73] 
防災科技學院教學成果
類別
名稱
等級
河北省高等教育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
新工科背景下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教學改革 [68] 
/
基於行業特色和社會需求的地下水資源與環境實驗教學平台建設與應用 [68] 
/
新工科背景下電控類專業工程實踐教學體系改革與建設 [68] 
/
基於虛實結合開放模式的土建類專業基礎力學實驗改革與實踐 [68] 
/
基於大創項目及學科競賽成果推動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研究 [68] 
/
概念隱喻視角下大學英語教學中國文化融入研究 [69] 
/
依託學科競賽的創新創業培養體系探索與構建 [70] 
/
面向工程教育認證的地質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 [70] 
/
基於CDIO理念的《傳感器與檢測技術》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70] 
/
河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
以地震行業為依託,以工程能力為核心的應用型測控專業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 [73] 
一等獎
行業高校“長寬高”人才培養體系構建與教學實踐 [72] 
一等獎
“產業標準融入教學變革”——網絡工程專業華為認證探索與實踐 [73] 
二等獎
“搶時間、佔空間、快反饋”——網絡工程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 [72] 
二等獎
防震減災行業“特需項目”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73] 
三等獎
成果導向教育理念下應用型應急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與實踐 [73] 
三等獎
專業核心能力導向的“全過程遞進式”實踐教學體系構建與實施 [72] 
三等獎
注:此表僅列出防災科技學院部分教學成果獎

防災科技學院合作交流

  • 教學交流
截至2024年5月,防災科技學院與英國雷丁大學開展教師研修項目。 [34] 
  • 學術交流
截至2024年5月,防災科技學院與英國阿爾斯特大學簽署的合作協議; [35]  邀請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美國新墨西哥大學等校的知名教授進行學術報告; [36-37]  與危機響應與管理信息系統國際研究協會就共建實驗室正式簽署合作協議; [41]  與遼寧省地震局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38]  與北京應急技術創新聯盟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39]  與中國兵器工業北方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40] 
防災科技學院與遼寧省地震局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 防災科技學院與遼寧省地震局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

防災科技學院學術研究

防災科技學院科研平台

截止2023年12月,防災科技學院擁有河北省地震動力學重點實驗室、中國地震局建築物破壞機理與防禦重點實驗室、河北省地震災害防禦與風險評價重點實驗室、河北省地震災害儀器與監測技術重點實驗室、河北省高校智慧應急應用技術研發中心等省部級科研創新平台以及省級科普示範基地、防震減災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高地、質量教育社會實踐基地、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等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社會服務基地。 [2] 
防災科技學院科研平台
類別
名稱
中國地震局重點實驗室
建築物破壞機理與防禦重點實驗室 [33] 
省級學科重點實驗室
河北省地震動力學重點實驗室、河北省地震災害防禦與風險評價重點實驗室、河北省地震災害儀器與監測技術重點實驗室、河北省資源環境災變機理及風險監控重點實驗室 [33] 
省級技術創新中心
河北省工程結構多災害韌性與應急處置技術創新中心 [33] 
省級應用技術研發中心
河北省高校智慧應急應用技術研發中心 [33] 
注:此表僅列出防災科技學院部分科研平台

防災科技學院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5月,防災科技學院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 [27]  提名國家科學技術獎2項; [28]  獲得省部級科學技術獎3項, [27]  [29-30]  其他省部級獎項13項; [31]  承擔地震科技星火計劃項目600餘項。 [32] 
防災科技學院科研成果
類別
等級
名稱
國家科技進步獎(包括提名項目)
二等獎
大型複雜結構在線混合實驗關鍵技術應用 [27] 
/
重大工程抗震減災設防地震動確定理論和方法及應用 [28] 
/
黃土工程場地抗震設防方法與技術 [28] 
省部級科學技術獎
二等獎
國家地震安全示範社區建設 [27] 
二等獎
工程結構抗震韌性關鍵技術及應用 [30] 
二等獎
超高延性混凝土材料性能創新及在橋樑工程中的應用技術 [29] 
中國地震局“防災減災科技成果獎”
一等獎
城市活動斷層探測技術體系及其應用 [31] 
二等獎
松原市活斷層探測與地震危險性評價 [31] 
二等獎
數字信號處理在地球物理中的應用 [31] 
二等獎
中國新疆及臨區地震構造研究 [31] 
三等獎
2010-2012年度新疆地震趨勢研究 [31] 
國家海洋局“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
一等獎
天然氣水合物流體地球化學現場快速探測技術 [31] 
國土資源部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二等獎
柴達木盆地與周緣地質構造演化重大進展與油氣勘查應用 [31] 
注:此表僅列出防災科技學院部分科研成果

防災科技學院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2023年12月,防災科技學院圖書館圖書館館藏文獻100餘萬冊,藏書以地球科學、工業技術、自然科學、文化科學教育、經濟、社會科學類為主,同時還適當採集哲學、心理學、政治法律、文學、藝術等多種學科類文獻。圖書館訂閲期刊1688種、報紙102種。圖書館在數字化建設中,陸續購置了“中國知網”“維普期刊” “匯雅書世界” ”港澳博碩學術資源庫” “庫克數字音樂圖書館”等近30個電子資源數據庫,包括125萬種中外文電子圖書、27000餘種電子期刊,440餘萬篇博碩士論文。 [26] 
防災科技學院圖書館 防災科技學院圖書館
  • 學術期刊
《防災科技學院學報》是由中國地震局主管,防災科技學院主辦的研究災害科學的科技期刊,創刊於1999年,為季刊。 [24]  該刊下設災害預測與防治研究、成災機理研究、災害應急救援與管理、災害防治、災害預測與成災機理、災害預測、災害應急救援與管理研究、災害監測與預測、災害歷史文化與災害社會學、災害社會學研究等欄目。 [25]  該刊為《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等全文收錄。該刊曾榮獲首屆中國高校特色科技期刊獎、首屆《CAJ-CD規範》執行優秀期刊獎。 [24] 
《防災科技學院學報》 《防災科技學院學報》

防災科技學院校園文化

防災科技學院學校標誌

  • 校徽
防災科技學院學校徽志整體構型設計為地動儀,主色彩為藍色,外環上方為中文校名,下方為大寫的英文校名。中間是徽志主體,標識中“雙手託舉地球”,象徵呵護、希望與責任;“打開的書”標誌學校的教育、文化屬性;中間的“1975”,代表學校創建的時間。 [13] 
防災科技學院學校徽志 防災科技學院學校徽志

防災科技學院精神文化

  • 校訓
防災科技學院的校訓是“崇德博智、扶危定傾”。 [17] 
“崇德博智”,出自防災減災鼻祖張衡之《應間》:“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夥,而恥智之不博。”意為崇尚道德、博取智慧,取德才兼備、全面發展之意,寓含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和辦學理念。 [17] 
“扶危定傾”,原意謂匡救危急傾覆中的國勢。《周書•梁御傳》:“宇文夏州英姿不世,算略無方,方欲扶危定傾,匡復京洛”。既寓含辦學理念——培養經世安邦的棟樑之才(原義),又凸顯了辦學特色——防災減災、扶危救難(引申義)。訓導師生鞏固專業思想、立志獻身防災減災事業,報效國家、服務人民。 [17] 
  • 學校精神
防災科技學院的學校精神是“自強不息、艱苦奮鬥、求真務實、團結奉獻”。 [16] 
  • 校風
防災科技學院的校風主題詞是“仁愛、嚴謹、儉樸、擔當”。 [15] 
“仁愛”,是中華民族的至高美德,作為從事防災減災公益事業的大學和師生,更應該具備助難濟困、扶危定傾的愛心仁德和公益精神,“仁愛”體現了該學院的核心價值訴求和所肩負的特殊使命;“嚴謹”“儉樸”,是優良的治學態度和工作作風,是大學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的重要體現,也是該學院精神“自強不息、艱苦奮鬥、求真務實、團結奉獻”的高度概括;“擔當”就是勇挑重擔、敢於負責,體現了大學人應該具備的強烈社會責任感,防災學院人肩負着特殊的使命——為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損失而奮鬥,更應該具備敢於負責的擔當精神。 [15] 
  • 校歌
防災科技學院的校歌是《大愛無疆》,由齊福榮作詞,田曉耕作曲。 [14] 
防災科技學院校歌《大愛無疆》 防災科技學院校歌《大愛無疆》

防災科技學院社團文化

防災科技學院的學生社團的主要任務是圍繞學校的工作中心與院團委的工作計劃,結合本社團特色,組織同學開展各項符合時代特徵,有益於學生身心健康的活動,充分發揮自我教育主體的作用,引導同學全面發展。 [20-21]  截至2016年,該校共有58個學生社團。 [22]  截至2023年,防災科技學院的經濟管理學院共有10個專業社團。 [23] 
防災科技學院的學生社團分為思想學術類、科技實踐類、文化娛樂類、體育健身類等四大類, [20-21]  有雨花石文學社、定向越野協會、AMS嘻哈社、 [19]  國防軍事愛好者協會、大學生政治研究會等社團。 [18]  其中,雨花石文學社自2002年改編成立,距今已有十九年的創辦歷史,由愛好文學具有采、編、排能力的同學組成;定向越野協會由校體育部指導,加入該協會有機會參加北京各大高校的交流賽,協會的成員獲得過北京三峯越野半程馬拉松第三、第五、第十五的優異成績; [19]  國防軍事愛好者協會主要活動有軍事博物館參觀、Wargame活動、造型討論研習與軍事知識科普等。 [18] 

防災科技學院校區情況

截至2023年,防災科技學院共有兩個校區,佔地面積0.4平方千米(600畝),分為南校區和北校區,建築面積16萬多平方米,南北校區相距約1千米。 [81] 

防災科技學院南校區

防災科技學院南校區地址為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開發區學院街465號,為該校的主校區。 [75]  [81]  該校區設有教學樓、南陽居宿舍樓、體育館、游泳館、操場、看台、餐廳、超市、網球場、籃球場、菜鳥驛站、醫務室、實驗室、理髮店等基礎設施。該校大型的升旗儀式、慶典活動、比賽賽事等一般都會在南校區舉辦,主樓為承基樓。
防災科技學院南校區

防災科技學院北校區

防災科技學院北校區地址為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開發區學院街465號。 [75]  [81]  該校區設有教學樓、北辰園宿舍樓、餐廳、理髮店、超市、奶茶店、麪包房、實訓基地、籃球場、操場、菜鳥驛站等基礎設施。該校區承擔該校的一些實訓和實驗實操,大多數試驗場和實驗室都在該校區,主樓是天儀樓。 [81] 
防災科技學院北校區

防災科技學院行政管理

防災科技學院現任領導

防災科技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趙峯華
校長
任雲生
黨委副書記
任雲生、石峯
黨委常委
趙峯華、任雲生、石峯、鄒光華、顧秀根、梁瑞蓮、郭迅、洪利、崔麗娟、韓國波、徐立、何本華、王平、姜紀沂
副校長
鄒光華、顧秀根、梁瑞蓮、郭迅、洪利、韓國波、徐立
黨委常委、紀委書記
崔麗娟
參考資料: [11]  [87] 

防災科技學院歷任領導

防災科技學院歷任領導
姓名
職位
任職時間
馮學誠
黨委書記、校長/院長
1976.3-1976.12
何風
黨委書記、校長/院長
1976.12-1980.4
高逢春
黨委書記
1980.9-1984.2
劉琳
黨委書記
1984.2-1987.3
朱鳳鳴
校長/院長
1984.8-1991.6
趙文棟
黨委書記
1987.3-1991.6
謝樹清
黨委書記
1991.6-1994.9
王玉秀
黨委書記
1994.9-1997.6
苗良田
黨委書記
1997.6-2000.11
校長/院長
1991.6-2000.4
何振德
黨委書記
2000.11-2006.8
校長/院長
2000.4-2006.8
薄景山
校長/院長
2006.09-2017.12
齊福榮
黨委書記
2006.08-2019.12
姚運生
黨委書記
2019.09-2020.12
校長/院長
2017.12-2019.09
注:此表統計時間為2024年5月
參考資料: [12] 

防災科技學院知名校友

在中國各地區防震減災的崗位上,都有防災科技學院的知名校友,如紮根陝西防震減災事業的牛百勇、 [8]  堅守西藏防震減災事業的胡應順等人。 [9] 
防災科技學院知名校友
姓名
備註
牛百勇
陝西省地震局規劃財務處處長 [8] 
胡應順
西藏那曲地震台台長,全國地震系統先進工作者、西藏自治區地震局優秀工作者 [9] 
索香林
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應急救援處副處長、先後參加了印度洋海嘯、海地地震等現場救援行動 [9] 
沙成寧
青海省地震局監測中心測震台網室主任,玉樹抗震救災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抗震救災模範 [9] 
楊曉鵬
甘肅平涼中心地震台台長,被甘肅省總工會授予“勞動先鋒號”稱號 [9] 
李恩健
天津市薊縣地震台台長 [10] 
楊仁華
滇西地震試驗場辦公室副主任,雲南省“勞動模範”、全國先進工作者 [10] 
王建國
天津市地震局監測預報中心前兆台網部部長,全國地震監測預報工作先進個人 [9] 
注:此表只列出防災科技學院部分知名校友,排名不分先後

防災科技學院所獲榮譽

防災科技學院學校排名

截至2024年5月,防災科技學院在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位列第383名。 [3] 

防災科技學院學校榮譽

防災科技學院所獲榮譽
時間
獎項
2008年5月
獲評2007年度“中央國家機關文明單位”稱號 [4] 
2011年8月
獲評“河北省安全穩定工作先進單位” [5] 
2017年7月
獲評“河北省高校學生公寓管理服務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6] 
2021年5月
防災科技學院團委榮獲2019-2020年度“中央和國家機關五四紅旗團委(團支部)”稱號 [7] 
注:該表只列出防災科技學院部分榮譽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